2012-08-22 15:42:00
來源:
早在2012年,據智能視覺物聯網聯盟報道,軍事物聯網落戶到西北軍營里,數字化軍營邁出了第一步。蘭州軍區某通信裝備技術大隊加速推進信息化建設,在西北地區建成首個軍事物聯網系統,讓裝備保障、營區管理乃至日常生活,都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智能倉庫:從“人找物”到“物找物”
12月上旬,早蘭州軍區某通信裝備技術大隊里,一批裝備運抵,等待入庫。
“準備收料!”倉庫保管班班長譚福新一聲令下,中士王雄迅速用身份識別卡打開門禁系統,庫房內照明燈、LED屏等設備瞬間自動開啟。
從外表上看,這座智能倉庫與一般倉庫沒有什么區別,里面卻“別有洞天”——倉庫中橫向擺放著一排排立體貨架,每排貨架前都安裝著專用傳送帶和自動堆垛機;正對大門的LED屏上,清晰地顯示著倉庫內當前溫濕度、灰塵含量等信息;在大門兩側和負責運送貨物的叉車上,安裝著數個形似平板電腦的射頻識別系統。
保管員駕駛著智能叉車,將貼有專用電子標簽的貨物放置在傳送帶上,LED屏上同時顯示出這件貨物的型號、名稱、數量等信息,智能管理系統根據信息內容自動將裝備傳送至預先分配好的貨位上。
從接收料單到進垛歸位,一件50公斤重的設備完成了3類8項操作流程,直到整齊擺上立體貨架,用時不到3分鐘,既省力、又高效。
“智能管理不是簡單地往裝備上‘貼標簽’。”大隊長李宏軍介紹說,民用物聯網技術目前較為成熟,本以為建設軍事物聯網就是“換個馬甲”的事,沒想到研制起來困難重重:各裝備編碼標準不盡相同,管理監控難;讀取電子標簽的無線網絡與軍營網絡互聯,有可能造成失泄密……
一次偶然的出行,啟發了負責系統研發的高工薜建臣的思路。高速公路出口,人工繳費通道的車輛排起長龍,而另一邊ETC通道則自動識別,扣費放行。一張卡,無線、有線兩種讀寫方式,這不正是軍事物聯網所需要的嗎?他們通過無線局域網進行信息采集,利用有線加密網絡上傳信息,確保了系統安全保密。
歷時一年多,由4個子系統組成的通信裝備物聯網智能管理系統在該大隊初步建成。除實現快速收發貨物外,還具備了裝備信息精確化管理、庫存裝備自動化實時統計、安全防護和倉儲環境的智能化集成管理等功能。
戰場保障:讓受損裝備“開口說話”
前不久,該大隊實兵實裝檢驗性演習在賀蘭山下打響。
演兵場上,激戰正酣。導演部里,物聯網智能管理系統對參演裝備進行同步監測。屏幕上,所有通信指揮裝備的戰技性能、坐標、保障點位等要素,隨著演習進程實時動態顯示。
機動途中,某分隊裝備的某型電臺發生電源故障,感應模塊自動將故障上報至物聯網服務終端。半個小時后,一臺新的電臺從某后方基地就近運送到該分隊官兵手中,通信迅速恢復。
“實現野戰條件下通信指揮裝備自我診斷、溝通交流,并自動實現最優保障,這就是軍事物聯網的力量!”該大隊維修一室主任劉益銘說。
幾年前,讓裝備“開口說話”,還只是一個夢想。西北地廣人稀、部隊駐地分散,長期困擾著通指裝備的精細化監管和動態化維修保障。
物聯網技術讓劉益銘心生靈感:“能不能通過加裝感應模塊,讓裝備隨時隨地都能自動診斷并報告故障?”
2011年底,劉益銘帶領攻關小組自主研發出的裝備性能智能識別系統,一舉實現野戰條件下對裝備故障的“發生即發現”的智能管理。
“從裝上感知系統那一刻,原本靜默的裝備就成了一個有機生命體。”劉益銘說:“形象地說,軍事物聯網讓各種裝備實現了‘生老病死’全過程的精確化管理。”
數字化軍營:幸福憧憬“進行時”
除了與戰場對接、快速提升裝備保障效能,走進軍營的物聯網給該大隊官兵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據了解,從汽車駛進營區開始,參觀營區、觀摩成果展示、采訪技術人員……每一項活動都被實時記錄在值班室電腦中,不僅有時間精確到秒的活動情況報告,還有視頻錄像為證。
“這是我們依托物聯網技術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營區智能管理系統’,能對營區所有活動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站在值班室里,大隊長李宏軍說。
“2號器材庫C區濕度超標3%。”說話間,監控電腦收到了100多公里外的庫房報警信息。隨即,庫管人員從網上發出指令,遠程操控開啟“排濕窗口”。
“這套系統涵蓋了溫濕度、供水、供暖、供電、車輛運行等10個監管報警子系統。”大隊長李宏軍說,系統自今年4月試運行以來,目前已實現對營區各類重要場所、重點目標的物物相聯和實時監測,一旦有警情發生,系統就能自動啟動應急預案,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多年前曾有人設想,信息化技術走進軍營,將使官兵生活變得智能高效:營區重要目標出現火情,消防泵能夠自動開啟;營區的花草樹木“口渴”了,噴灌系統自動調節噴向噴量……
今天,在這座西北軍營,曾經的幸福憧憬已變成了“進行時”。
功能開發:“走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研發出來的軍事物聯網系統,部隊能否負擔得起?在全軍是否有推廣價值?成果展示會上,有人提出了疑問。
該大隊維修一室主任劉益銘算了一筆賬:制作一個電子標簽的成本是10元錢,加裝一套裝備性能智能識別卡是3000元。看似投入不小,但長遠來看絕對物有所值。統計數據顯示,該大隊目前維護各倉庫所需的人員數量減少了50%,裝備性能自動監測準確率達90%,花費在日常維護和檢修的時間減少近80%,相應費用降低40%至60%。
明年,該大隊還計劃將物聯網、云服務等技術相結合,開發出集合遠程巡修、控制和密鑰銷毀為一體的全新巡修管控平臺,真正實現通信指揮裝備全壽命動態管理。
?據悉,這套物聯網智能管理系統已率先在新疆軍區一些部隊推廣使用,反響很好。蘭州軍區信息化部副部長劉險峰說,對于物聯網,目前開發出的功能只能說是“走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下一步,他們將把物聯網技術運用向訓練科研一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