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中國衛星通信現狀和展望

2012-11-19 14:52:07

來源:

 一、衛星通信基本情況  

我國衛星通信21世紀初發展基本情況如下:  

1)衛星固定通信:空間段建設大發展;相應的衛星公用通信網、衛星專用通信網和衛星廣播電視傳輸網得到較好的發展。  

2)衛星移動通信:靜止軌道的便攜式用戶終端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運營良好;中低軌道的手持式用戶終端的各種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運營不佳。  

(3)衛星直接廣播:國外衛星聲音直播系統正在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衛星電視直播系統已納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前期建設準備工作已開始。  

4)衛星寬帶通信:積極發展衛星寬帶通信業務;密切跟蹤新型衛星寬帶通信系統動態。   

二、衛星固定通信情況  

1. 空間段  

中國獨資或中外合資經營衛星的公司有5家: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亞洲通信衛星有限公司、亞太通信衛星有限公司、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國東方通信衛星有限責任公司。5家公司現有9顆靜止通信衛星在軌運行提供業務,這些衛星是中星-6(東三)、亞洲-1、亞洲-2、亞洲-3S、亞太-1、亞太-1A、亞太-2R、中衛-1和鑫諾-1。以上衛星共有346個轉發器單元,其中C頻段213個,Ku頻段133個。它們共覆蓋了中國本土及其周邊國家以及亞、太、非等部分地區。此外還有待發射的中星-8衛星,其轉發器單元C頻段38個,Ku頻段22個。以上衛星主要為中國國內用戶服務,也為覆蓋區內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服務。  

為了開展國際業務需要,有關單位還租用了國外多顆通信衛星的轉發器。這些衛星有國際通信衛星和泛美衛星,還有銀河-3R和熱鳥-3通信衛星。  

2.地面段  

1)公用通信國內業務:主要由中國電信、聯通、網通和吉通諸公司經營。其中中國電信為最早和最大經營者。中國電信公網共用中星-6和中衛-1衛星約44C頻段轉發器于全國干線通信和部分省內通信,另用2Ku頻段轉發器于電信試驗和應急通信。現有C頻段大中型地球站37個、Ku頻段地球站4個和車載移動地球站30個。此外,還有分布于全國邊遠地區的數百個VSAT(甚小口徑終端)用戶站。整個通信線路已全部實現數字化,共開通約3萬多條雙向電路。  

2)公用通信國際業務:由中國電信經營管理,現有通信地球站16個。這些地球站通過北京、上海和廣州3個出口局利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的國際通信衛星與國外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球站進行通信聯系,共開通約1萬多條雙向電路。主要業務為話路、數據、因特網接入和電視等。  

3)專用通信國內業務:專用通信網是公用通信網的補充。專用通信網用戶站除了某些單位早期使用較大天線口徑地球站外,現都用VSAT。我國銀行、證券、期貨、石油、水利、電力、煤炭、氣象、海關、鐵路、交通、航天、民航、新聞、計委、地震局、煙草和衛生等各部門都建有專用通信網。以上各專網根據設備和用途不同可傳輸話音、數據和圖像等單一或綜合信息。現經注冊的專用通信網約有120個,至2000年底,這些專用通信網中獲準經營國內VSAT通信業務的單位有34家(至2001年底有41家)。這34家專用通信網主要使用亞太-1A、亞太-2R、亞洲-2、亞洲-3S、鑫諾-1和中星-6等衛星的轉發器,2000年底共租用轉發器帶寬約490MHz。擁有用戶站約24300個,其中話音小站約360個,雙向數據小站約7060個,單向數據小站約16880個。  

4)專用通信國際業務:為了滿足一些跨國用戶的通信需求,還建有VSAT國際專線業務。廣州南方衛星通信公司和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都可為跨國用戶提供國際專線業務服務,至2000年底共開通了約150條專線。2001年底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開通國際專線用戶達48家,業務連通美國、菲律賓、印度、德國等國家以及中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  

5)廣播電視傳輸國內業務:主要利用亞太-1A、亞太-2R、亞洲-2、亞洲-3S、鑫諾-1衛星傳送中央臺、地方臺的電視節目和教育臺電視節目,并傳送聲音廣播節目。此外,還輔以傳送數據信息。現共傳輸了47套電視節目(中央臺9套,地方臺35套,教育臺3),并傳輸中央聲音廣播節目32套和地方聲音廣播節目40多套。  

6)廣播電視傳輸國際業務:主要通過租用分布于全球的國外通信衛星泛美-2、泛美-3、泛美-4、泛美-5、銀河-3R和熱鳥-3向世界五大洲傳送中央電視臺的9套電視節目和國際廣播臺的32套聲音廣播節目。  

以上國內外廣播電視傳輸業務共用了國內外11顆衛星的34個轉發器。大部分電視節目傳送采用了數字頻帶壓縮技術,節省了轉發器帶寬,使一個轉發器可同時傳送多套電視節目。整個廣播電視傳輸系統現有廣播電視地球上行站31個,全國衛星接收站約有20萬個。1999年底全國廣播電視覆蓋率已達90%以上。  

3.取得成績   

1)我國已經建成一個資源較豐富的空間段。它由覆蓋國內外地區的多衛星和多頻段組成。此空間段由我國獨資或中外合資的5家經營通信衛星租賃業務的衛星公司形成。他們共擁有的轉發器容量和波束覆蓋區,已較好地滿足了我國國內各種衛星通信用戶的需求,并可為國外部分用戶提供通信服務。它完全改變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轉發器對國內用戶供不應求現象。  

2)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定規模的衛星公用通信網。此網由多顆衛星和各種地球站組成。它較好地起到地面通信網的補充、延伸和應急備份作用。  

3)我國已經建立起各種用途和不同規模的衛星專用通信網。它作為公用通信網的補充,較好地為各種用戶提供通信服務。  

4)我國已經建立起較大規模的廣播電視衛星傳輸網。它為擴大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率作出了重要貢獻。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已實現了Ku頻段與C頻段并用、數字制與模擬制并用、衛星直播與衛星轉播并用。這些成就為我國使用屬廣播衛星業務(BSS)的Ku頻段直播衛星進一步發展衛星廣播電視業務提供了條件。  

4.問題和建議  

1)我國國產衛星和國產地球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存在性能差、占有率低等差距。現有空間段商用通信衛星除中星-6為國產衛星外,其余皆為外購衛星。現用地球站除部分天線和某些設備為國內產品外,其余皆為外購產品。因此,自主研制衛星和地球站,盡快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逐步增加國產設備比例,以適應市場需要,這是我們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也是我們長遠的奮斗目標。中星-6衛星發射成功后,我國除繼續研制和發展東三衛星平臺(即中星-6衛星平臺)外,并正在研制工作能力更大的東四衛星平臺,以滿足各種衛星需要。此大平臺由國家投資建設,這是一項重大決策。 (2)我國國內5家衛星公司力量較分散,形不成規模優勢。隨著我國加入WTO,電信業進一步開放后,將受到國內地面通信企業和國外衛星通信企業的雙重競爭壓力。為了迎接此挑戰,5家公司之間進行一定方式的合作很重要。2000年,國務院決定將其中兩家公司和其它有關公司組建成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這是改變分散、加強聯合的一項重大決策。200112月,此集團公司已掛牌成立。  

3)我國國內VSAT專網存在網數多,站數少,資源浪費大,經濟效益差的不足。我國大部分行業和不少大型企事業等單位建有VSAT專網,但其中大多數專網用戶站數量較少,形不成規模優勢,從而產生不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并易造成衛星資源浪費。VSAT通信是一種組網靈活、配置方便并適合規模經營的通信系統,從技術上完全可以把大量分散的專網通過整合相對集中形成數個大型專網為各行業和各企事業單位服務。  

三、衛星移動通信情況  

中國尚無自建的國內商用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現使用的或準備使用的都是外商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包括國際移動衛星系統、亞洲蜂窩衛星(ACeS)系統、銥星系統、全球星系統、軌道通信系統和ICO系統等。  

1.國際移動衛星系統  

國際移動衛星系統是由國際移動衛星組織倡導建立起來的一個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該系統衛星已經歷了三代,使用的都是對地靜止軌道衛星。笫三代全系統由4顆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每顆衛星有1個全球波束和5個點波束,衛星采用透明轉發器。它提供電話、傳真、數據和多媒體等業務。它的用戶終端有國際移動衛星-AB/MCD/D+、EMiNiMM4Aero航空系統,并將推出國際移動衛星-F。其中M4為最新的多媒體移動通信終端。該系統1982年開始海事通信,1985年增加航空通信,1989年又將業務擴展到陸地。該系統在中國地區業務由交通部通信中心(北京船舶通信導航公司)經營管理。全球使用該系統的國家已超過160個,用戶已有16萬多。中國用戶有6000多。中國幾乎所有的遠洋船舶都安裝了該系統的衛星設備。 

2.亞洲蜂窩衛星系統  

亞洲蜂窩衛星系統是由亞洲蜂窩衛星公司建立起來的一個服務于亞洲地區的區域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可向手持機等用戶終端提供話音、傳真、數據和因特網等通信業務。衛星采用處理轉發器和多波束天線,星上兩副直徑為12米的天線可產生多達140個覆蓋亞洲地區的點波束。第一顆衛星(鷹-1)于20002月定點于東經123度。該系統自20009月投入商用后已擁有9000多用戶。中國地區約占ACeS系統衛星服務區的1/3,是該系統最大的潛在市場。亞洲蜂窩衛星公司曾與中國多家衛星公司接觸,商討合作事宜。目前與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合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3.銥系統  

銥系統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等倡導發展的系統。它是由66顆低軌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星上轉發器采用先進的處理和交換技術,多波束天線,且有星際鏈路。它提供電話、傳真、數據和尋呼等業務。它的用戶終端有雙模手機、單模手機和尋呼機。該系統中國地區業務由中宇衛星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該公司的關口站建在北京。199811月銥公司宣布商業運營,19995月中國正式開通銥星業務。20003月銥公司宣布破產,停止提供銥星服務。受此影響,中國地區業務被迫終止,并妥善地做好了各項善后工作。不過該系統于20013月又起死回生,成立了新公司,主要為美國國防部提供電話通信業務,并增加了數據業務。  

4.全球星系統  

全球星系統是由美國勞拉、高通等公司倡導發展的系統。它是由48顆低軌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衛星采用透明轉發器,多波束天線。它向用戶提供話音、傳真、數據和定位等業務。它的用戶終端有單模手機、雙模手機(全球星/GSM)、三模手機(全球星/AMPSCDMA)、車載機和固定終端。該系統中國地區業務由中宇衛星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該公司第一個關口站建在北京,20005月在國內正式提供全球星服務。另外蘭州關口站、廣州關口站正在建設中。  

5.ICO系統  

ICO系統是國際移動衛星組織倡導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它是由12顆中軌衛星(含兩顆備用星)組成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星上采用處理轉發器,多波束天線。它提供電話、傳真、數據、尋呼和定位等業務。它的用戶終端除雙模手機外,還有車載、機載、船載等終端以及半固定和固定終端。該系統曾一度陷入申請破產保護的困境中,為了擺脫困難,適應市場的需要,已與特里德西克系統聯合,調整了業務和衛星發射運行計劃。其中業務變化除繼續提供話音業務外,還增加了高速數據業務。此外,還提出在城市中建立輔助性地面設施,以解決室內和城市內因電波傳輸受遮擋而影響通信的問題。該系統第一顆星于20003月發射失敗,第二顆星于20016月發射成功。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與交通部有關單位合作正在牽頭組織參與經營ICO系統事宜。  

6.軌道通信系統  

軌道通信系統是由美國軌道科學公司和加拿大全球電信公司聯合經營的系統。它是由3648顆低軌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衛星采用處理轉發器,單波束天線。它向用戶提供尋呼、傳真、短數據和定位等業務。它的用戶終端有手機、車載、機載、船載等移動終端以及半固定及固定終端。該系統于1997年在一些國家投入試用后前12年情況尚好。它在中國地區的業務由上海星通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該公司計劃在國內先建一個關口站和網管中心進行試運行,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如今軌道通信系統也陷入申請破產保護的困境,只能考慮先租用韓國關口站進行試運行后視業務發展情況再定。  

7.問題和思考  

1987年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提出手持式用戶終端的低軌道全球覆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以來,發達國家爭相發展各種用途的手持式用戶終端的中低軌道全球覆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這些系統對應地面蜂窩電話通信業務的有銥星系統、全球星系統、奧德賽系統和ICO系統等,對應地面雙向尋呼數據通信業務的有軌道通信系統、低軌一號系統等,一時成為衛星通信領域的一大熱點。在這股熱潮下,軌道通信、銥星、全球星等系統從1997年起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  

自這些系統運行不久,1999年下半年起,接連發生了銥星、軌道通信、ICO等系統的破產重組事件。現人們寄于希望的全球星系統國內外用戶發展又甚低于預定目標,形勢十分嚴峻。這些都使得中低軌道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整個行業處于不景氣的狀態,前途不十分明朗。與此相比,靜止軌道的國際移動衛星系統用戶站其尺寸和重量較大,設備和通信費用也不低,但仍能生存下去。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應該看到,手持式用戶終端的中低軌道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作為一項新業務,技術上還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市場上也有一個培育和發展的過程。對這項新業務的社會定位、市場開拓、發展前景有一個實踐和探索的過程。特別是要看到,在低價位、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地面移動通信網中,衛星移動通信的補充和延伸作用只是一種在特定環境下的需求,這種需求是較有限的。因此,進一步做好市場需求的調查和定位工作,制定好相應的對策,是我們改變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四、衛星直接廣播情況   

1.世廣衛星聲音直播系統   

世廣衛星直播系統是由世廣國際有限公司創建、當前世界上唯一的L波段數字音頻和多媒體衛星直播系統。該衛星系統由3顆靜止軌道衛星組成,分別稱為亞洲之星非洲之星美洲之星。三星分別覆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歐洲的部分地區。每顆衛星有3個發射波束,每個波束含左、右旋兩個載波,每個載波可以支持50個以上的音頻和多媒體服務頻道。世廣衛星接收機是便攜式L波段數字接收機,可固定接收,亦可移動接收,共有4種類型。它可直接接收來自衛星的音頻節目和高速傳輸的圖像、文字、數據、軟件等多媒體節目。  

亞洲之星20003月發射成功,定點于東經105度軌道位置。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是亞洲之星在中國大陸地區相關業務的獨家代理。該星中國地區的業務上行站等設施建在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的北京地面站。該站完成設備安裝和傳輸試驗后于20016月開通,正式開始試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1和第3套數字聲音廣播節目。以后將逐步開展各種數字聲音廣播業務和多媒體業務。  

2.中國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系統  

我國在利用通信衛星發展衛星電視廣播業務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現正在研究發射屬于廣播衛星業務(BSS)的Ku頻段電視直播衛星,以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系統。國家有關部門初定此系統由中廣影視衛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牽頭,并吸收有關單位組建公司聯合建設、經營和管理。整個系統建設要點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第一步是在2005年前適時地發射中功率衛星平臺(我國已有的東三衛星平臺)的第一代直播衛星,建立一個初步滿足各種業務需求的中國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系統。  

2)第二步是在2010年前適時地發射大功率衛星平臺(我國正在研制的東四衛星平臺)的第二代直播衛星,建成一個能較好滿足各種業務需求的現代化的中國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系統。  

3)第一代直播衛星單星可提供80100套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SDTV)的廣播能力,主要用于直播中央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廣播電視節目,并用于開展教育電視、遠程醫療、商業信息、數據廣播和新聞采集等綜合業務,還用于開展高清晰度電視(HDTV)衛星直播試驗。  

4)自主研制衛星、火箭和各種電子信息設備,以推動廣播電視行業、航天衛星產業和信息制造業發展,盡快形成我國衛星直播業務產業鏈。  

5)此衛星直播系統建成使用后與有線電視的關系是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6)此衛星直播系統建成使用后,主要用于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對個體用戶的直接播出。我國廣播電視系統現有的C頻段、Ku頻段通信衛星轉發器將繼續運行,用以完成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節目傳輸和對外宣傳的國際節目傳輸。  

3.政策與建議  

我國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系統建成后要成功地進行商業化運作,其最重要的四條是:節目要豐富和多樣化;個體用戶可直接收看;用戶接收質量好;接收設備和接收費用低。以上四條中,前二條與政府的政策有關,是影響衛星直播系統能否早日建成和成功地進行商業化運作的關鍵。為了推動直播衛星廣播業務的發展,可在現有節目播出和接收管理體制的基礎上,補充制定適合直播衛星廣播業務發展的專項政策。    

五、衛星寬帶通信情況  

衛星寬帶通信業務屬衛星固定通信業務。由于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現把它從衛星固定通信業務中分出作為一個專題來闡述。衛星寬帶通信是近年來衛星通信業務發展的熱點,是衛星通信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  

當前,國際上衛星寬帶通信業務發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在傳統的VSAT技術基礎上開發新產品并利用現有CKu頻段衛星資源,快速地建立起寬帶通信系統,以滿足用戶的急需,并在與快速發展的地面寬帶通信業務競爭中爭奪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是發展頻率更高的Ka等頻段新型衛星寬帶通信系統,以適應新業務的需求,并力爭與發展中的地面寬帶通信系統相適應,起到應有的補充和延伸作用。  

1.積極發展衛星寬帶通信業務  

衛星寬帶通信應用根據用途可基本分為中繼型和面向用戶型兩類。衛星中繼型是將衛星鏈路作為中繼鏈路為分布在不同區域或國家間的寬帶網絡提供互連的能力,這通常稱為寬帶島互連;面向用戶型是衛星鏈路通過用戶網絡接口直接為大量的終端用戶提供寬帶網的接入鏈路,這時的衛星鏈路不僅面向網絡的中繼線路,而且面向用戶的空中交換機。  

中國國內電信經營商和一些非經營性通信單位很關心和重視衛星寬帶通信技術在寬帶通信業務中的應用。作為中繼型應用的例子有:中國電信的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用國際通信衛星轉發器開通了中國與美國因特網之間2Mbps45Mbps不同速率的20多條國際中繼鏈路,2000年底還開通了全球第一條155Mbps對稱因特網衛星電路;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科技網(CSTNet)等互聯網單位用國內通信衛星轉發器開通了數十條ISP(或區域網絡)與核心網絡間中繼鏈路。作為面向用戶型應用的例子有:雙威通信網絡有限公司經營的高速Turbo 163平臺;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經營的中星在線系統;東方家園信息公司使用的電子商務衛星網絡系統;上海建華衛星網絡公司等單位經營的寬帶之星系統;廣州南方衛星通信公司經營的星網通等等。這些系統視不同要求可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海量數據下載、遠程醫療、遠程教學、視頻會議、多點廣播等業務。  

2.跟蹤國外在建的新型衛星寬帶通信系統  

傳統的CKu頻段衛星通信系統已不能滿足發展中的各種寬帶通信業務的需求,國外正在建設新型的專用衛星寬帶通信系統。這些系統將主要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高速數據廣播和多媒體信息服務。正在建設的系統有由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太空路、宇宙鏈、電腦星等系統和由低軌道衛星組成的特里德西克、天橋等系統,并曾計劃2002年前后開通投入使用。以上系統都為全球覆蓋系統,通信業務頻段多數采用了Ka頻段,通信轉發器多數采用了處理轉發器,通信天線都采用了多波束天線。上述各系統開始建設以來,由于一些不利因素影響,如市場前景不明和融資困難等,其實施計劃被迫推遲或取消。還須指出泰國覆蓋亞太地區的iP星區域寬帶衛星通信系統正在積極建設中,并計劃2003年發射衛星。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等單位對上述各系統發展情況正在進行跟蹤,當條件成熟時,將參與經營或使用上述有關系統。  

3.自建國內衛星寬帶通信系統  

自建國內衛星寬帶通信系統的思路是先利用現有CKu頻段衛星資源和已商品化的地面設備盡快開通衛星寬帶通信業務,以滿足用戶急需;在此基礎上增加Ka頻段衛星鏈路來進一步提高和擴大衛星寬帶通信網能力,以滿足更多用戶的需要;最后形成衛星寬帶通信網與地面寬帶通信網相結合的天地一體化的寬帶通信網,以滿足廣大用戶的需要。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已用美國休斯網絡系統公司產品直播電腦建立了中星在線” 衛星寬帶通信系統,主要用于高速互聯網接入和多媒體廣播業務。此外,還利用有關VSAT設備經過衛星成功地進行了IP電話等試驗,在條件成熟時,擬開通IP電話等業務。200010月國務院批準正在籌建中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為該集團的成員)建立中國衛星集團互聯網(CSNet。此網絡基本構架是通過北京、上海、廣州節點與國際網互連,通過互聯網交換中心(IX)與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科技網等國內網互連;并以北京、上海、廣州為核心,以CKu頻段衛星傳輸鏈路起步,以后增加Ka頻段衛星鏈路和地面通信設施,組成覆蓋全國的無級網絡。現正在籌建此網絡。   

六、衛星通信的發展前景  

隨著衛星通信技術的進步和衛星通信能力的提高,衛星通信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服務水平愈來愈提高。在當今地面通信飛速發展的情況下,衛星通信在發展市場中雖然遇到很大的困難和風險,甚至遭受重大挫折,但由于它的不可替代的特點決定了它仍要發展和應用。因此,從全局和長遠來看,未來衛星通信的發展前景仍是光明而美好的。 

(1)地面電信網通常由交換網、傳輸網和接入網組成,現代衛星通信技術都可實現上述功能。技術上衛星通信系統已能做到不依賴地面電信網獨立成網,直接向公眾提供各種通信服務。這對有通信需求但無地面通信設施或建立地面通信設施不經濟的地區有重要意義。這些地區是發展衛星通信業務的主要市場。  

(2)隨著衛星固定通信業務和衛星直接廣播業務用戶終端進一步小型化和可移動性,與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用戶終端的區別將減小;同樣,隨著衛星直接廣播業務由單向電視和聲音廣播向雙向多媒體通信業務發展,衛星直接廣播業務與衛星固定通信業務的區別也將減小;此外,這三種業務都在往寬帶多媒體通信業務發展。這三種業務同一性增加、互異性減小的趨勢,體現了這三種業務正在往融合方向發展,這種發展將更妤地適應人們進行各種活動的需要。 

(3)各種衛星通信網與多種地面業務傳輸網將進一步互連互通,成為地面業務傳輸網不可缺少的補充和延伸,并與地面通信網一起聯合組成全球無縫隙覆蓋的海陸空立體通信網。 

(4) 地面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將繼續往三網融合方向發展。自然,作為地面三網補充和延伸的衛星通信網也參與了融合。其步驟是不同性能和用途的衛星通信網先分別接入各種地面通信網發揮它們的作用,然后隨著地面三網融合很自然地成為四網融合。  

(5)寬帶多媒體衛星通信將會有重大發展,將成為地面信息高速公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將為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供各種服務。  

(6)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將會由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將成為個人通信業務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第二代地面移動通信業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業務將包含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第三代移動通信業務的開通和進一步發展將使人們進入真正的個人通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