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背景
智慧機房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是業務數字化的起點,更是衡量企業數字化能力的坐標軸。建設智慧機房非常重要,保證其運行穩定及服務的統一運維平臺更是重中之重。以數字化平臺為引擎,以推進各級系統上云固基、數據賦智為兩翼,以提高智慧機房為最終目標保障智慧機房業務連續性為階段目標,以場景關聯人員周期、資產生命周期、管理周期三環,提供“人、事、物”綜合管理的能力。
智慧機房統一運管平臺——實現對機房基礎設施層面人、事、物的全面智能化管控。軟件平臺搭建幫助用戶實現機房業務管理便捷化;智能設備應用,幫助用戶實現機房環境全息監測智能化。

二、技術架構
(一)技術特點
1.先進行
采用數據中臺建設模式實現數據管理,包括時序數據庫、大數據技術、低代碼平臺等。
2.兼容性
兼容第三方廠商接口協議格式,跨設備、跨平臺、跨系統數據采集。
3.容錯性
Zookeeper、Kafka、Redis、ES采用集群方式部署。
4.拓展性
高可用、高性能、分布式平臺架構,水平+垂直靈活彈性擴展。
5.數據時效性
千萬級數據秒級吞吐,零誤差,數據處理小于2S,告警處理小于2S。
6.數據量容量
大于100萬測點,可動態拓展。
(二)系統兼容性
1.多數據庫支撐
支持不同類型數據庫:支持SQL Server、Oracle、MySQL、等常見數據庫,以及達夢數據庫等產數據庫;
2.多協議支撐
支持標準協議和接口:Modbus、SNMP、TCP/IP、Webservice、Socket等;
3.多操作系統支撐
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以及麒麟操作系統等國產操作系統。
三、功能架構
(一)體系架構輕量化
1.采用輕量化設計,復用中臺能力,通過技術底座與原子能力平臺快速進行能力編排與應用構建;
2.低侵入接口快速適配外部系統與設備,全面兼容原有設備與系統。
(二)自動化能力提升
1.實現管理流程電子化、自動化,全過程可管控可追溯;
2.操作自動化,支持機器人輔助執行,減少人力操作,降低人員投入,提升自動化水平。
(三)數字化感知提升
1.構建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決策,智慧運維的數字化機房,具備風險預判,提前預測,智能風險規避的能力;
2.與其他應用打通進行信息協同展示。
(四)成本管理
1.智慧節能:通過能耗系統加強基礎數據分析和過程管控,實現節電管理;
2.針對異常數據實施智能化預警,杜絕跑冒滴漏。
(五)機房空調節能
1.分析建模:通過數據關聯分析和算法學習,建立溫度預測模型,提前溫度預警,保證機房安全;
2.對機房設備進行狀態監控,能耗分析,遠程遙控,持續進行能效優化,實現智能調節。
(六)能耗精確化管理
1.基于智能算法,進一步擴展主機設備、空調設備、基站設備等資產效能評估維度,提升資產清理工作的全面性及合理性;
2.通過資產處置流程閉環處置,助力提升綠色節能。
(七)可視化
匯聚機房相關全域全網數據,建立全息圖景對機房的人員,資產,設備,環境進行全面數字化和實景化監控管理,所見即所得。
(八)資源規劃難
1.機柜內空間-冷量-電力資源的上限與使用量全然不知,部署無從下手;
2.是否有閑置或空閑資源可以再次利用;
3.是否要上新機柜或要新建數據中心。
(九)安全管控難
1.資源安全:機柜內隨便部署設備會造成整機柜宕機出現;
2.設備安全:設備上下架、遷移、進出機房,是否有全程監控;
3.行為安全:人員進出機房是否有記錄和跟蹤。
四、方案優勢
(一)智能分析
通過視頻結構化分析、AI、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智能分析,提前預警,事后取證追蹤,實現預警閉環處置。
(二)全景可視
通過大屏監控和機房資產3D全景圖對機房進行全面數字化和實景化監控管理,并按角色和管理域提供不同視圖。
(三)綠色節能
機房數據統一管控,負載更均衡。智能分析資源能耗,對電費異常及時告警。物聯網技術+自學習增強算法,冷量按需分配。
(四)安防監控
集成門禁、動環、網管、資產、視頻等,實現對機房各類設施的安全防范進行統一監控管理。
(五)資產價值
基于大網資產數據,結合大數據AI技術實現資產價值效益分析和維保費用降低。多維度分析資源消耗的因素,提升資源利用率。
(六)生產運營
實現機房生產全流程貫通,可管控可追溯。實現日常巡檢工作,通過生產自動化減少人力操作,降低人員投入,提升自動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