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 09:17:41
來源:
導讀: ETC在全國的推廣中不斷發展,即將進入應用推廣階段。在ETC的發展中,聯網運營規則和客戶服務規范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包括車道、網點、網站、呼叫中心等這一系列的客戶服務體系還有待于完善。在用戶使用時存在的一系列技術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完成,十二五末應該會實現一個大范圍的推廣,真正實現“互聯互通”。
一、ETC技術國內進入實用推廣階段制約發展有原因
ETC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按照交通運輸部頒布的《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末,全國高速公路ETC平均覆蓋率將達到60%,ETC車道數達到6000條以上。在政府的推動下,各省市加速了對ETC在高速公路上的應用。對緩解高速公路擁堵、提高通行效率上得到廣泛認可。今年10月底華北將實現京津冀魯晉"五地"區域高速公路聯網統一收費,所轄車輛將實現一卡通行以上區域,極大方便區域間ETC用戶出行,隨著兩市三省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的聯網運行,環渤海區域將成為繼2012年8月長三角區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六省市全面開通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后,全國第二大ETC聯網區域。
為此,我們采訪了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智能運輸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梅新明主任。梅主任表示:ETC在全國的推廣中不斷發展,即將進入應用推廣階段。在ETC的發展中,聯網運營規則和客戶服務規范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包括車道、網點、網站、呼叫中心等這一系列的客戶服務體系還有待于完善。在用戶使用時存在的一系列技術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完成,十二五末應該會實現一個大范圍的推廣,真正實現“互聯互通”。如果想讓用戶真正感受到ETC帶來的便捷,實現一卡通行和一卡通用,將ETC系統與停車場應用結合起來,這會讓用戶的需求得到更大的滿足,會進一步的實現ETC的應用推廣。
二、目前ETC使用有利弊使用現狀大解剖
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廣ETC系統建設,在國內很多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公交車都會安裝ETC速通卡。據最新統計北京市目前有500多萬輛車,使用ETC速通卡的用戶剛剛突破了100萬戶,這就暴露了ETC速通卡使用者僅占了五分之一的有車的用戶比重。那么是什么限制了ETC的發展呢?
1、安裝雖簡單卡內需預存
在ETC速通卡開始辦理時,在營業網點需要花上400元的費用,但是現在部分銀行可免費辦理ETC速通卡,但用戶需要預存一定量的金額,方可正常使用。用戶安裝速通卡極為簡便,直接把標簽粘在車的擋風玻璃上,將信用卡插在電子標簽上便可識別。電子標簽是通過太陽能發電實現讀取速通卡,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通過高速公路ETC快速通道時,速通電子標簽發出“嘀”的一聲,標簽指示燈變為綠色,車道欄桿自動開啟,即可通行。但是ETC在辦理時一次性繳納的預存費用和押金較多,部分銀行辦理時還會綁定信用卡,其潛在的捆綁式銷售讓車主有抵觸情緒。
2、辦了ETC真的就“速通”了嗎?
狀況一:ETC速通卡不能識別。辦ETC速通卡最希望的就是節省時間,然而在早晚高峰期車流量特別大,很多走高速公路的用戶都知道,早晚高峰期高速公路上車輛特別多,在走ETC車道的時候,有時候ETC速通卡不能被識別,用戶還需將卡取下,下車交給工作人員,經過工作人員的手動扣除之后方能正常通行,如若不這樣做,用戶的利益便會受到損害,出現了這樣的狀況耽誤了用戶更長的時間,使用起來也不方便,起不到節省時間的作用。
狀況二:非ETC用戶誤進入TEC車道。早晚高峰大家都在跟時間做賽跑,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有很多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例如一個非ETC用戶進入ETC車道,那么這輛車便無法在ETC車道通行,然而后面的車輛又很擁堵,所有的ETC用戶便得在ETC車道上等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通行過收費站。這樣的等待相信是很多上班族無法忍受的。
狀況三:ETC系統建設滯后。在我國ETC系統推行十多年,在通過ETC通道時,車速只能保持在20公里/小時到30公里/小時之間,行駛車速較慢。在ETC系統建設中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如旁車干擾、跟車干擾、旁道干擾等問題,這些一直是高速公路中用戶使用ETC時遇到的問題,但是這些技術原因不會成為ETC推廣的大問題,隨著ETC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技術性的問題都會通過研發不斷的被克服,“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不斷進步。
總結:
ETC的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示范工程,國內在2010年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第二個是應用推廣的階段,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了應用推廣階段,例如京津冀魯晉地區形成的第二大聯網運行區域。現在全國已經有26個省采用這個標準建ETC標準,但現在多數還沒有實現跨省聯網。如果相鄰省已經開通了ETC系統,這對于實現ETC“互聯互通”“一卡通行”的目標會逐漸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