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地鐵交通系統內,一套用于發熱及潛在被感染對象識別、篩查與分析的新系統2月4日正式投用,標志著曠視AI測溫系統已正式上線,并率先在北京市海淀政務大廳和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乘客進站無需停留,紅外設備可自動檢測體溫,每分鐘測試數量達300人。一旦發現乘客體溫超標,即便因佩戴口罩遮擋了面部,也能通過“升級版”的人臉識別技術精準鎖定,并提示工作人員進行二次檢查,有效篩查疑似高熱人員。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套新系統是由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曠視科技最新研發出來的,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一個可見光攝像頭,一個紅外攝像頭,就組成了基本的識別設備。這套系統利用可見光攝像頭與人工智能算法用來識別人體,紅外攝像頭則對特定的點識別溫度,這就成為了最簡單的發熱人員篩查系統。這套方案可以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鑒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再根據疑似發燒者的人體、人臉信息,通過AI技術,可以輔助各類公共場所(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機場)等高密度人員流動場景下的工作人員快速篩查體溫異常者。
這套新系統命名為“明驥”,基于地鐵站等人流量較大的應用場景需求,提出了“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鑒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再根據疑似發燒者的人體、人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工作人員快速定位體溫異常者。
據曠視科技工作人員介紹稱,“明驥”系統每分鐘可測試300人,實現非接觸遠距離測溫,精度達到±0.3℃。而目前測試中使用的便攜版的硬件成本為數萬元,支持16路攝像頭的服務器版本價格則會更高一些。不過,這距離大規模部署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曠視科技對于紅外設備并不涉及,所以需要將其他廠商的設備與其自身的產品結合使用,這其中涉及設備采購等多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