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痛點
隨著安全信息化發展,傳統的監控設備由于監控范圍小、解晰度低、夜視能力差等問題已經不能滿足數字邊海防、港口安全管理的應用需求。近年來由于遠外紅熱成像技術、主動式激光照明技術、低照度高效透霧技術的發展和高清晰度遠焦透霧鏡頭的應用,可以實現幾倍或幾十倍于傳統監控設備的觀察范圍和夜視能力,并逐漸得到了用戶認可,以逐步開始應用于不同需求行業,如智慧海防、海域管理、海洋監測、數字港口、數字航道、數字海洋等。
由于海防視頻監控系統主要用于對海面的目標活動情況進行監控,系統應用環境惡劣,在設備的可靠性、智能化、易用性、傳輸方式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某司打造的邊海防監控系統方案是針對我國海島保護及海岸線監控的現狀,提出一套完整的智能化、集成化的邊海防與海島監控體系方案。
二、方案特點
(一)多目標探測能力
雷達和周掃系統均支持對入侵的多個目標進行實時檢測并顯示其運動軌跡;
周掃系統支持目標數量建議<128個,主要受后端硬件性能決定;雷達系統支持目標數量≥128個。
(二)目標參數可視化
1.當雷達系統檢測到目標后,可將目標船只的參數信息直接呈現在圖上,包括距離、速度、方位角、行進軌跡和目標分類信息,可有助于用戶快速掌握目前海上來往船只態勢情況。
2.雷達和周掃系統均支持對將目標船只的移動信息進行匯總,最終對目標船只的移動軌跡進行可視化呈現。結果歷史軌跡信息,有助于用戶對目標船只的移動趨勢進行預測和判斷。
3.基于海上場景算法優化,雷達系統支持對海上移動目標進行分類,比如大船、中型船、小船等,可有助于用戶對可疑目標的判斷處置。
4.雷達和周掃系統均支持聯動可見光設備對目標進行跟蹤和圖像放大,對視頻圖像信息進行采集取證,實現發現即可視,有助于給決策指揮人員提供有力的參考信息。
(三)屏蔽區設置
對于岸邊非重點區域、許可停靠區域、海上合理航道區域等,用戶可在上述區域設置屏蔽區。系統對進入屏蔽區的目標不做報警處置,可同其他警戒區域進行智能區分。
(四)便攜易部署
設備輕巧便捷,單人即可完成搬運、安裝、調試。周掃重量<20kg;雷達重量:15kg。
三、三級防控設計
(一)距離
(二)作用
1.遠距離持續掃描探測
(1)作用距離遠;(2)獲取信息全面:速度、方位、距離;(3)精度高;(4)多目標軌跡跟蹤。
2.中距離全景可視化監視
(1)360°全景覆蓋;(2)無盲區;(3)目標可視化呈現;(4)多目標軌跡跟蹤。
3.近距離單目標跟蹤
(1)可獲得目標顏色信息;(2)重點單目標跟蹤和圖像放大;(3)配合夜間可見光、雷達及紅外全景設備進行聯動。
(三)亮點
當雷達掃描到多個目標后,PTZ方案同一時間只能追蹤一個目標,而全景周掃方案可以同時監視跟蹤多個目標,保證目標信息不丟失。
四、固定式點位部署
(一)場面監視雷達
雷達最大量程為20km應對不同的作用距離設計。單臺雷達視場角為90°,如需要更大角度覆蓋,可按需增加雷達數量或增加轉臺的方式實現。
(二)紅外全景雷達
制冷款對船只最大探測距離為12km,非制冷款對船只最大探測距離為8km(長8m左右的船只),可根據監控需求選擇不同焦距產品。
(三)球機
建議按需部署在離雷達和周掃相對較近的位置,有利于提高聯動精度。
五、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