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備訓練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傳統兵器室與之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在槍支及彈藥的監管方面要求不斷提高的現實需求下,無論是固定兵器室還是野戰兵器室,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水平明顯滯后,與部隊戰備訓練要求還不是特別適應,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規劃統合不力,整體建設往往缺乏統一規劃,固定兵器室還是以過去的老舊的一代槍柜、二代槍柜為主,野戰兵器室甚至還沒有納入規劃,部隊智能兵器室建設難以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二是信息化水平不高,兵器室的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許多單位仍然采用傳統的紙質文件流轉和手工處理方式處理相關業務,兵器室只是承擔“保存”功能,極大地拉長了槍支申請、發放、歸還、盤點等管理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三是智能化程度有限。固定兵器室的智能化程度還難以滿足現代軍事管理的需要,野戰兵器室更是無從談起,許多單位僅實現了基本的“雙人雙鎖”要求,對槍支實時監控、信息融合、遠程授權、檢查回溯、態勢分析、報表輸出等高級功能缺乏有效手段,難以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形成戰斗力。四是管理模式不科學。當前兵器室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人防、技防和制度相結合的管理運行模式尚未形成,人為因素太多,管理尺度不一,效率低下的問題還沒有徹底改變,安全隱患和漏洞還未完全消除。五是硬件設施落后。部分固定兵器室門禁系統、安防系統、監控系統等設備陳舊、功能單一。野戰兵器室大多以運輸車帶著兵器柜走,硬件設施更為簡單,無法實現動散條件下對兵器室的全面、實時、精細化管理,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六是系統維護困難。由于智能兵器室涉及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統相對復雜,一些單位雖然建設了智能兵器室,但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完善的維護機制,操作不當引發的設備故障居高不下,導致系統經常“罷工”、維護成本增加。
一、系統概述
安密電子新一代智能兵器管理系統的設計,主要基于當前兵器室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缺乏智能化和科學管理模式等這一系列現實問題,設計了智能兵器室安防技術升級建設架構,確立了實現“物聯感知化、業務一體化、流程規范化、數據可視化”的建設目標。通過建設智能兵器室,不僅可以很好地實現裝備管理、機關業務、綜合查詢、統計分析、態勢展示、系統管理等業務功能,還可以實現對槍支彈藥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提升戰斗力,從而適應現代科技發展趨勢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二、系統框架
根據前期實際調研需求,本管理系統以軍事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結合大數據技術,依托營區內部網絡,設計“旅/營/連”三級架構的智能兵器室管理系統。
“旅/營/連”智能兵器室系統架構圖
旅級/營級:面向旅首長機關/營級領導,按照用戶崗位角色設置不同訪問權限,依托局域網辦公終端登錄智能兵器室管理軟件平臺,可對全旅/營兵器室的裝備出入庫登記、日常檢查落實、裝備實時在位狀態、庫室安防報警等管理情況,做到實時掌握、登記記錄可追溯查詢。通過三級授權實時聯動,確保裝備日常管理絕對安全、備戰打仗絕對可靠。
連級:面向連隊管理員,按照管理員崗位角色設置不同訪問權限,利用兵器室的門禁終端,通過人臉/指紋識別方式進入庫室,在智能控制端完成裝備登記、裝備出入庫、裝備檢查、連隊自查、裝備交接等連隊業務工作,并自動上報至后臺數據庫,旅級/營級均可同步查看業務工作數據。
物聯網層:連隊智能兵器室是重要安全場所,加裝了智能槍柜和門磁、紅外雙鑒、震動、煙感及溫濕度等安防傳感器,實現對裝備在位監測和場所安全的技術防范。
三、系統構成
新一代固定智能兵器室管理系統按照“一個平臺五個端”來進行系統配置。“一個平臺”是指智能管理平臺,“五個端”分別是指槍柜端、控制端、門禁端、觸摸查詢端、態勢展示端。
(一)智能管理平臺
智能兵器室管理平臺,部署在旅級單位數據中心,基于內部局域網絡,為首長機關、值班室、營連用戶提供裝備登記、出入庫管理、裝備交接、連隊自查、日常檢查、維護保養等業務操作和數據綜合查詢、統計分析、安全預警等功能。
智能兵器室管控平臺界面
(二)槍柜端
槍柜端的主要承載設備為智能槍柜,部署在連隊兵器室內,是裝備及附品存放的主要載體,柜體內部結構可根據裝備編配進行模塊化組合,利用內置智能傳感設備,可實現遠程一鍵開鎖、實時查看裝備在位情況和柜內視頻畫面、系統自動盤點、數據實時上報等功能。智能裝備架安裝有超高頻RFID在位監測系統以及終端顯示設備,可放置相關輔品、器材等。

智能槍柜功能界面
(三)控制端
智能管控柜作為承載連隊控制端的主要設備,部署在連隊兵器室內,是連隊兵器室所有業務操作終端,并與門禁端和多個智能槍柜互聯,實現裝備登記、裝備交接、裝備出入庫、連隊自查、日常檢查、裝備保養等業務功能,系統可自動生成《連隊軍械裝備登記簿》電子版,支持在線預覽和打印。
智能兵器室管控柜及控制端功能界面
(四)門禁端
智能兵器室門禁端部署在連隊兵器室門側,采用一體化設計,對兵器室管理人員進行分級授權,實現兵器室門禁“雙人雙驗證”、室內監控遠程實時預覽、裝備數質量庫外查驗和系統維護等功能。

連隊智能兵器室門禁端系統界面
(五)觸摸查詢端
智能兵器室觸摸查詢端部署在營部值班室,方便營級首長對所屬連級兵器室的裝備登記、出入庫管理、裝備交接、日常檢查、維護保養等業務落實情況,進行綜合查閱和統計分析。

觸摸查詢端操作終端
(六)態勢展示端
智能兵器室態勢展示端,部署在L級單位值班室,一張態勢圖就可為首長機關多維度展示各單位裝備編配、實時在位、技術狀況、出入庫、日常檢查、維護保養、裝備交接和異常報警等兵器室管控情況。
態勢展示端業務功能界面截圖
四、野戰智能兵器室管理系統構成
新一代野戰智能兵器室管理系統是依托野戰方艙建設,在功能與固定兵器室基本一致,但在方艙內部的設置和布局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以適應部隊動散條件下對武器裝備管理的特殊要求。從建設構成上看,野戰智能兵器室管理系統主要分為艙體總成、步槍柜、手槍柜、零彈柜、器材柜、控制柜、設備柜、電氣系統、調溫系統、監控系統、報警系統、定位系統、通信系統、射頻識別系統等十余個子柜和子系統。整個方艙布局設計考慮了底盤軸荷、重心位置、裝載質量等要求,以保持整車的機動性、可靠性、維修性、安全性等。
野戰智能兵器室內部布局平視圖
1、艙體設計。為快速機動,依據基層連隊(中隊)武器裝備攜行標準,系統的艙體選擇標準海運集裝箱進行專業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與基層連隊(中隊)的運輸車匹配,裝卸方便。空調外機內置于艙體內,確保艙體美觀和防止運輸吊運過程中磕碰;方艙后面裝有主防盜門,集成安裝12.1英寸4:3觸摸操作終端,可實現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喇叭和麥克風功能,柜門集成兩把機電一體化的防盜鎖和外部門拉手,方便人員識別和進入;紅藍報警警示燈和一個高分貝報警喇叭設計安裝在主防盜門門框近頂部,采取防拆式和防雨水設計;艙體主防盜門內嵌設計有電源和通信接插頭電氣盒,采用防雨設計,內部集成安裝220V防水式三芯電源航空連接器和超6類防水式網絡航空連接器;艙體外均采用符合國標的冷軋鋼瓦楞板,角件和角柱用材全部采用標準海運集裝箱用料并在底部增設加強龍骨,確保滿足吊運和承重要求。
野戰智能兵器艙外實物圖
2、隔熱設計。為減少野戰條件下惡劣環境的影響,野戰智能兵器室整個艙體采用防潮、防塵、防火、隔熱設計,艙體地板下鋪設有防潮、防火的隔熱板,其他五個面的艙體內加裝有隔熱板,防盜門框內采用防塵密封條設計,確保了野戰條件下智能兵器室的系統穩定和正常運行。
3、內部布局。根據前期調研情況,艙體內部集成設計有8個標準步槍柜、2個手槍柜、4個零彈柜、5個器材/耗材柜、1個控制柜及1個設備柜,頂部集成兩盞條形LED燈、2個攝像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空間。內部布局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開發。

野戰智能兵器艙內布局實物圖
4、槍柜設計。手槍柜和步槍柜內部結構件均采用高度模塊化和制式化設計理念,便于維護和靈活調整安裝位置即可實現不同類型槍支共柜存儲,可同時滿足部隊現役95式和20式等各類型槍支以及彈匣、刺刀、油壺、擦槍盒、望遠鏡等物品的存放,支持機械鑰匙和電子控制一鍵開鎖模式。

步槍柜內部模塊化結構
5、控制柜設計。集成21.5寸觸摸操作終端,RFID、兩個鑰匙存放盒、耗材閣和UPS系統等設備,是野戰智能兵器室所有電氣設備接入接出總成。

控制柜示意圖
6、安防系統設計。方艙內部集成兩路AI視頻監控攝像頭,可實現實時視頻監控、錄像和單人在庫時報警提示;集成紅外2~3路紅外入侵探測傳感器,2路防盜門專用門磁開關、1路煙霧探測傳感器和1路溫濕度傳感器等,防盜門主門門框頂部集成兩路雙色報警燈和高分貝報警喇叭。
7、制冷系統設計。根據部隊調研需求,在方艙內安裝大1.5P的空調,內機安裝于箱體內部主防盜門上方,外機嵌于控制柜相鄰手槍柜頂部,無線(紅外)遙控,具備除濕和制冷功能。
五、系統優勢
本系統以部隊內部的局域網或野戰局域網為依托,按照“管用、好用、放心用”的設計理念,全維應用射頻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很好實現了基層部隊裝備動用流程化、入庫盤點自動化、登記檢查便捷化、管理態勢實時化、安全預警一體化和野外管理規范化。
1、裝備動用流程化。系統優化了基層部隊武器裝備的動用流程,實現了進庫門禁核驗、認證一鍵開柜、裝備快速領取、人工復核校驗、系統自動盤點、電子表單確認的全流程自動引導操作,裝備動用精準、高效,戰備出動速度顯著提升。
2、入庫盤點自動化。系統通過加裝的信息化設備,實現了裝備歸還入庫后,柜門關閉落鎖,系統自動盤點,裝備在位情況實時顯示,方便人工核驗,大大提高了基層部隊頻繁動用裝備后的盤點效率。對入錯柜和未按時歸還等異常情況及時提醒,避免人為失誤,確保裝備動態情況準確無誤。
3、檢查登記便捷化。根據基層部隊裝備管理特點,區分機關月檢查、營周檢查和連隊日自查,依據《連隊軍械裝備登記簿》檢查內容要求,并根據進庫和開柜認證信息,自動填寫進庫時間、檢查人、陪同人、檢查時間等基本要素,減少基層檢查登記填寫,自動拍照留存現場檢查資料,防止檢查過程弄虛作假,系統自動生成《連隊自查登記表》和《裝備檢查登記表》。
4、管理態勢實時化。依托部隊的局域網,將各連隊野戰智能兵器室智能終端聯為一體,實時匯總末端管理數據至旅級野戰兵器室管控平臺,通過業務模型和AI算法,自動生成電子版的《連隊軍械裝備登記薄》,實時生成裝備在位率、配套率和編配率等核心數據,從8個維度生成的《**兵器室管理態勢圖》,全方位展示全旅裝備管理實時及野戰數據和業務趨勢,為首長機關的裝備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5、安全預警一體化。以智能兵器室為單位一體化設計,集成門禁報警、安防監控攝像頭、人體紅外報警器、墻體震動傳感器、煙霧報警器、溫濕度傳感器、門磁傳感器等10余種安防智能設備,區分警告層級,設置報警規則。利用AI視頻分析和GIS三維建模等技術,將各連隊智能兵器室報警信息匯總生成《**兵器室安防態勢圖》,實時顯示各連隊智能兵器室安防事件,實現重點目標安全從被動監控向主動預警轉變。
6、野外管理規范化。野戰智能兵器室在方艙內建設,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點。它將多種武器裝備系統、傳感器和其他作戰設備緊密集成為一個小型化的空間,大大提高了戰場部署的靈活性、快速響應的機動性,有利于規范野戰條件下武器裝備管理。無論是山地丘陵還是城市街區,這種便攜式的“迷你兵工廠”都能夠迅速適應環境并展開行動。
六、應用領域
本系統可廣泛用于各軍兵種、武警部隊及動員系統涉槍單位的武器裝備管理,適用于營區內固定智能兵器室、營區外野戰智能兵器室的新建,或對現有老舊兵器方艙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