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俄美研發新型敵我識別系統 避免遭友軍誤擊事件

2012-08-28 15:18:00

來源:

1991年海灣戰爭中,多國聯軍在戰場上發生了多起友軍誤擊事件,不但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不必要的人員和武器技術裝備損傷,而且直接影響到了前線作戰人員的士氣和戰斗信念。鑒于此,美國及其盟國在戰后投入巨資用于研發新一代敵我識別系統,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制定未來敵我識別系統的發展構想和技術研發方案,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己方作戰力量被自己人誤傷的概率。

敵我識別系統主要用于對戰場上作戰力量的敵我屬性進行甄別,進而為己方下一步的軍事攻擊行動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己方部隊的作戰效能,將戰場誤擊事件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敵我識別系統既可對地面和海洋中的目標進行識別,也可對空中目標遂行識別和跟蹤任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從作戰貢獻率上看,敵我識別系統在戰場上的表現絲毫不遜色于突擊兵器;從作戰成本上看,敵我識別系統的使用成本顯然要比突擊兵器低得多。

分析近十年來的軍事沖突和局部戰爭,專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即:任何低估敵我識別系統在戰場上的作用或敵我識別系統性能不完善的一方必然會在戰爭中付出慘痛的代價,許多優秀的官兵和造價昂貴的武器技術裝備沒有犧牲在敵人的炮火面前,反而是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之下。

下面舉例說明。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后,軍事專家們對美軍裝甲作戰車輛(以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M2A1“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和M2A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為代表)的作戰效能進行了評估,結果如下:第一,坦克和裝甲車輛的整體作戰效能令人滿意,取得了驕人的戰績;第二,有10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20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徹底報廢,另有12輛步兵戰車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第三,在損毀的裝甲作戰車輛中,有7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20輛步兵戰車是被美軍自己的炮火干掉的。

俄羅斯在戰場誤擊方面的記錄比美國也強不了多少,可以說是半斤八兩。蘇聯時期,由于美蘇爭霸,軍費開支巨大,軍政高層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常規武器和核武器建設方面,并為此消耗了大量的資金,而在敵我識別系統的研發及部署項目上投入的資金卻很少,致使蘇聯敵我識別系統的發展步伐遠遠落后于北約國家。蘇聯軍政高層的短視給蘇聯軍人釀成了巨大的苦果。蘇阿戰爭期間,蘇聯地面部隊由于缺乏敵我識別系統的協助,經常遭到己方地面炮火和空中火力的打擊,傷亡重大,教訓慘痛!20088月俄格戰爭期間,由于俄軍部隊裝備的敵我識別設備數量嚴重不足,導致俄空軍誤將俄軍地面部隊當成格魯吉亞軍隊并進行了空中攻擊,而陸軍防空部隊和空降兵防空部隊也沒有識別出自家戰機且給予了還擊,造成了雙方不小的傷亡,嚴重遲滯了俄軍地面部隊的推進速度,整體作戰計劃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此外,俄空軍并沒有將前線航空引導員及時配屬于陸軍各部隊,致使格軍使用多管火箭炮對茨欣瓦利(南奧塞梯首府)的南軍和駐南俄軍實施大規模炮擊長達14小時而沒有遭到俄空軍的火力反制。雖然格軍的Т72SIM1坦克在某些國家的幫助下進行了技術升級改造,安裝了最新的GPS接收機、熱視儀和敵我識別系統,但即使是這樣,還是發生了格軍坦克向本國地面部隊開火的誤擊事件。

目前,各主要軍事大國都極為重視敵我識別系統的研發和部署工作,不但制定有詳細的發展規劃,而且還采取了嚴密的組織措施和制度保障,并將大量新興的軍事科學技術應用其中,力求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反觀俄羅斯,在這方面雖然也有相應的規劃和發展措施,但總的來說是進展緩慢,少有成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俄大部分防空部隊(如便攜式防空導彈部隊、10防空導彈部隊、ЗСУ234自行高炮部隊、ЗСУ232高炮部隊等等)都未配備口令敵我識別系統的地面雷達詢問機,而各級(連、營、團)作戰指揮車上也未裝備口令敵我識別系統的雷達應答器。

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在其作戰指揮車上統一安裝了敵我識別系統雷達應答器,這就為蘇軍飛行員(轟炸機、強擊機、陸航直升機)進行地面目標敵我屬性識別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大大減少了誤擊慘劇的發生概率。后來,由于技術落后、設備老化等原因,敵我識別系統已經不再被俄軍使用。如今,俄軍飛行員識別地面目標仍然使用的是傳統的古老方法——橙黃色煙幕,地面部隊中的前線航空引導員或炮兵觀察員通過無線電設備與飛行員進行識別聯絡。更有甚者,由于己方飛機并不向地面部隊發送敵我識別信號——“我是己方飛機,如果遇上業務素質不高的前線航空引導員或炮兵觀察員,恐怕就只有使用目測的方法進行空中目標敵我識別了。

目前,俄羅斯正在對口令敵我識別系統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技術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換裝了技術更先進的電子元器件(既有國產的,也有向外國購買的),提高了敵我識別系統的加密能力,增強了自身的保密性;第二,減少了整個系統的體積和重量;第三,提高了敵我識別系統的分辨能力和識別概率,增強了系統的作戰效能。

實事求是地講,俄羅斯口令敵我識別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敵我識別系統之一,其性能可與美國的MK12敵我識別系統相媲美。口令敵我識別系統分為陸海空三基,其識別方式包括:地對空識別,空對空識別,艦對空識別,艦對艦識別。據專家推測,俄口令敵我識別系統在發出加密信號68小時后,美軍的特種設備才能將其捕獲。因此,國外的軍事專家們(主要是美國)正在竭力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以破解俄口令敵我識別系統的編碼程序。可惜的是,由于國家經濟不景氣,無法為俄軍大規模安裝口令敵我識別系統,特別是在敵我識別系統退役之后,俄軍在空對地識別和地對地識別方面出現了巨大的真空和漏洞。

敵我識別設備數量的不足,再加上識別手段的落后,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俄空軍部隊(特別是強擊機和陸航直升機)和火炮部隊對地面部隊或地面防空部隊對空軍部隊之間的誤擊。1999年車臣戰爭期間,陸軍和內衛部隊(分別隸屬于國防部與內務部)由于識別不力,互認為對方是車臣分裂分子的主力部隊,因此雙方都要求空中力量予以支援。于是,隨后趕來參戰的強擊機(陸軍召喚)和陸航直升機(內衛部隊召喚)對對方的地面部隊進行了火力打擊,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

后來,俄政府出臺了《俄聯邦國家識別系統及設備發展目標規劃》,要求俄軍工企業研發新一代敵我識別系統。該系統為軍民兩用系統,其用戶不僅有軍方,還有政府相關各部委。為了盡快列裝新式敵我識別系統,俄政府決定為該項目投入高達數十億盧布的巨額資金,由此可見俄政府的決心之大。

可惜好景不長,這項龐大的研究工作于2010年驟然停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在新型敵我識別系統研發、生產、試驗、鑒定及列裝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管理政策,也沒有一個能協調各單位和各部委之間關系的特別機構,導致整個研發過程顯得零亂無序;第二,缺乏一個統一的思想體系,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模糊不清,比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研發出新型敵我識別系統?如何利用最少的資金研發出最新型的敵我識別系統?如何實現新型敵我識別系統的批量化生產?如何最大程度地滿足國內用戶(軍方和政府有關部門)和國外用戶(俄羅斯的盟國)對新型敵我識別系統的需求?……思想不統一,就無法找出解決上述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自然也就無法研制出符合現代化戰爭條件下的新型敵我識別系統;第三,俄國內大多數使用敵我識別系統的單位和機構對敵我識別系統的概念仍不甚了了,敵我識別系統的研發原則至今還使用的是上世紀6070年代制定的原則。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研發原則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所有對敵我識別系統進行研發和改進的工作都不會有什么實質性的變化。

據專家分析,制約俄羅斯新型敵我識別系統研發的關鍵癥結就在于:能否盡快制定出敵我識別系統的研發新原則,能否確定敵我識別系統的未來發展面貌(陸軍直到現在仍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敵我識別系統),能否在國家財力可承受的范圍內開發出具有戰場目標識別和單兵目標識別功能的敵我識別系統,能否將各軍兵種、科研機構和軍工企業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 關鍵詞:
  • 敵我識別系統
  • 信息化
  • 電子戰
索取“此產品”詳細資料,請留言
  • *姓名:
  • *手機:
  • *郵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