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8 15:19:09
來源:
電子戰的發展歷程
電子戰是在20世紀初的日俄海戰中偶然出現的。1904年,日本與俄國圍繞爭奪中國重要港口旅順發生大規模海戰。3月8日,日本海軍派了一艘小型偵察船,潛入靠岸的有利位置上,通過無線電通信指揮日艦炮擊,但恰巧一名俄國報務員盲目地按下了火花式發報機的按鍵,對日本的無線電通信形成了電磁干擾,結果日本的電臺就出現了很大的雜音,無法進行正常聯絡,只好撤退。從此,打開了戰爭史上電子戰之門,開創了電子干擾的元年。由于其在戰爭中取得的意想之外的戰果,電子戰馬上受到了各軍事強國的重視,各種電子戰裝備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應用起來。但這一時期的電子戰只限于通信干擾、通信欺騙等比較簡單的手段,所以我們通常把它稱為電子戰發展的序幕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電子戰的蓬勃發展時期,雷達和無線電導航設備先后應用于戰場,無線電通信也發展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層次,這個時候的電子戰在戰爭當中的各個領域廣泛地應用起來,并逐步成為了戰役、戰斗的重要保障手段。1944年6月,美英聯軍實施諾曼底登陸戰役,代號為“霸王行動”,電子對抗大顯身手。這一時期的著名戰例莫過于英軍的箔條干擾戰:1943年7月25日凌晨,英國空軍空襲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出動746架轟炸機,使用代號為“窗戶”的金屬箔條干擾戰術。他們攜帶9200萬條鋁箔條,當飛機到達漢堡附近時,迅速將鋁箔條撒下,使德軍雷達熒光屏上出現了成萬架轟炸機的回波。這些回波有的看似不動,有的緩緩移動,從中難以發現真正轟炸機的回波。德國雷達操作員曾一次又一次試圖查出真正目標,然而毫無辦法。這次轟炸,英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戰果。
第三階段是冷戰時期的迅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由于美蘇兩大軍事陣營的軍備競賽,各種武器裝備都得到了大發展,其中電子戰裝備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一時期電子戰第一次由普遍的空域重心擴展到了太空:由于各類軍事衛星的出現,電磁空間的范圍被大大擴展,并且,大有天域成為電子戰新的制高點的趨勢。如果說之前的電子戰更多的指單一方面的一種戰術,那么這一時期開始,電子戰真正意義上進入了對抗的狀態,標志性的事件是反輻射導彈的出現。1964年,美軍開始將“百舌鳥”空對地反輻射導彈裝備部隊,后來經過不斷改進,又研制出空對空、地對地“百舌鳥”反輻射導彈;1969年,美國研制出“標準”反輻射導彈,比“百舌鳥”性能優良;1982年,美國研制出,‘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它的尋的裝置靈敏度很高,可在不給指令的情況下,自動尋的攻擊。反輻射導彈讓電子進攻有了隱蔽欺騙意外的更有殺傷力的手段。這一時期的英阿馬島海戰是電子戰應用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戰例。戰爭初期阿根廷空軍利用巧妙的戰術避開了英軍的電子偵察,用極小的代價將英軍最先進的“謝菲爾德號”擊沉,達到了戰場威懾的作用。英軍做出迅速反應,利用其高出一籌的電子戰能力輔助空軍獲得了制空權,取得了戰爭的最后勝利。
第四階段是海灣戰爭開始的電子戰成熟階段,這一時期電子戰已經成為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戰爭手段。可以說在常規武器的摧毀力已經沒有太多研究空間的情況下,如何發揮武器的最大效能則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終極手段是電子對抗手段。海灣戰爭中在雙方常規武器差距并不明顯的情況下,美軍能取得如此的壓倒性勝利第一次證明了電子戰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從現在開始的一個無法預知的時間段內,電子戰將一直是未來戰爭中的決勝力量。
未來戰爭可能出現的電子戰武器
談談可能出現的幾種電子戰武器:
激光武器(Laser Weapon)是一種利用沿一定方向發射的激光束攻擊目標的定向能武器,具有快速、靈活、精確和抗電磁干擾等優異性能,在光電對抗、防空和戰略防御中可發揮獨特作用。激光武器是當前所謂新概念武器中理論最成熟、發展最迅速、最具實戰價值的前衛武器。它以無后座、無污染、直接命中等諸多優點成為發達國家研制中的未來重點武器。激光武器將用于對付高速小型目標;同時還將廣泛用于破壞敵方光學系統和摧毀紅外指導系統;另外利用衛星可以有選擇地用激光束擊中任何人和目標,如果使輻射的頻率達到必要程度,可以致人于死地。目前美國正在研制幾種能用激光使敵方士兵眼睛失明的武器,有一種稱之為激光對抗系統,可將其安裝在M━16步槍上,這種系統可以釋放出一種激光束,在1公里內能把人的視網膜燒壞;還有一種被稱之為佩刀━203,它實際上是一種激光手榴彈,在爆炸后可以使人暫時失明。
“納米”武器。所謂“納米”武器實際上是小型化的電子作戰裝備。首先是納米衛星,作為偵查衛星如果可以縮小尺寸,一是由于其小體積小容量利于發射,可以方便在天空布下星陣。而是由于它小尺寸可以在浩瀚星空隱藏不被發現,擁有強大的自我保護能力。第二是電子蒼蠅,肉眼分辨不出的電子蒼蠅可以攜帶攝像錄音設備潛入敵陣,刺探情報,一旦被發現還有自毀功能甚至是自殺性襲擊共能。
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是利用微觀粒子構成的定向能量束來摧毀目標的武器。這主要由高能電源、粒子產生裝置、加速器和電磁透鏡組成。它具有快速、高能、靈活、干凈和全天候的特點,可在極短時間內命中目標,適合于對付遠距離調整飛行的洲際彈道導彈。粒子束武器的破壞機理是動能殺傷和γ、X射線破壞。粒子束不受云、霧、煙等自然環境和目標反射的影響,也不會因目標被遮蔽或受到干擾而失效,其全天候和抗干擾性能較好。粒子束直接穿入目標深處,不需要維持一定時間,有利于攻擊多目標。如果粒子束沒有直接命中目標,則會在目標周圍產生γ、X射線,造成第二種傷害和破壞。粒子束既可實施直接穿透目標的“硬殺傷”,也能實施局部失效的“軟殺傷”。帶電粒子束對目標的穿透能力極強,能量集中,脈沖發射率高,能快速改變發射方向。中性粒子束還可對目標周圍產生的中子、γ、X射線進行遙測,實現對目標的識別
微波炸彈。微波炸彈也叫電磁炮,是利用強波束能量殺傷目標的一種新型武器。它由高功率發射機、大型發射天線和輔助設備組成。當超高功率微波聚集成一束很窄的電磁波時,它就像一把尖刀“刺”向目標,達到毀傷目標之目的。 電磁炮的高能量旨在“燒毀”地方的電子設備,它瞬間產生的高能量被敵方電子設備接收便馬上使之達到飽和直至擊穿。
“病毒”武器。所謂的“病毒”武器并不是想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研究的針對人體的病毒,而是破壞電子裝備大腦的網絡病毒。其實這種電子戰的進攻方式在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已經出現過,以色列破壞伊朗核設施的戰術就是這樣一種計算機病毒戰術。只是在未來戰爭中,這種進攻手段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戰場,并且將會以更加多姿的方式進入戰場。未來的計算機病毒將不一定要通過有線鏈路進入敵方的電腦芯片,而是可以通過無線接入的方式入侵,這樣一來看上去絕對安全的物理隔離都將面臨挑戰。我相信,這種看上去毫無硝煙的武器將是一種終極的電子戰殺手锏。病毒武器輕則可讓某一電子裝備失靈,重則可讓敵方的整個國防體系陷入癱瘓。成為戰場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既然這些是我能想到的,那么在不久的將來,這些電子戰武器很有可能出現在戰場上,它們的出現將給未來的電子作戰帶來巨大的變化及影響,甚至于搶占其中某一項技術制高點將決定整個國防系統的作戰能力。
未來電子戰的對抗模式及對戰局的影響
電子戰武器的進步同時也要求相應的電子戰技戰術的進步,未來模式的改變既體現在武器裝備的新穎,也體現在電子戰應用和應對這些裝備的靈活戰術上。電子戰在未來戰爭中的角色和地位將有什么樣的變化,電子戰的發展將對戰爭法則以及戰爭倫理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電子攻擊能力顯著使得防御能力將成為電子對抗中的關鍵。可以看到,我所列舉的幾種武器大部分是破壞力很強的武器,實際上,在現代的戰場,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防御都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在將來,進攻更加犀利的情況下,怎樣能夠保證自己電子設備的生存率將是一個工作量極大的工程。
未來電子戰集軟殺傷與硬殺傷于一身,對前線的作戰人員甚至遠在陣線之后的操作人員都有極強的戰略威懾力。所以,這就要求在電子防御中,保護己方電子戰裝備的同時更要保護好本方的人員生命安全。
未來電子戰武器的作戰半徑極大,可以陣地可以設在本土進行洲際攻擊,甚至是在太空向下輻射覆蓋敵對的整個國家以至于整個聯盟。精準打擊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外科手術一樣的電子戰進攻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這就更加大了電子防御的難度。
由于電子戰的強大威力,未來戰爭中類似于短兵相接的交戰將更加少見。戰爭往往決定勝負于戰爭剛剛爆發的前幾天甚至于幾個小時之間。大面積的剿滅戰將不復存在,精確電子戰武器引導精確制導武器將打造一種旨在迅速摧毀敵方戰爭意志與希望的效果。制勝于帷幄間成為普通士兵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電子戰的不可見性和快速反應的要求,將改變戰場道德準則。先下手為強摧毀敵方核心裝備的一方往往能笑到最后,而突然襲擊的方便和誘惑將會對極大考驗傳統戰爭的宣戰程序。各假想敵對勢力間的不信任度將會更加明顯,戰爭規則改寫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作為應對,建設電子裝備體系二次反應能力的任務將更加艱巨和重要。戰略威懾和藏術于胸的額度也是各國戰略建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結語: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前的很多只能在科幻小說中見到的武器一項項的擺到了人們的眼前,而科技的進步將永無止境,未來將會有更多我們能夠想象甚至不能想象的電子作戰武器出現在我們面前。可以斷言的是,未來出現的幾乎每一樣戰略性武器,都將打上電子戰武器的烙印,未來戰場的決勝,將極大程度上圍繞電子戰的勝負。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我們現在對未來戰爭的想象絕不是毫無意義的空想,電子戰在未來戰爭越來越重要地位絕不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我們建設現代國防的奮斗過程中,一定要將電子戰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軍隊信息化的進程一定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