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30 10:00:00
來源:
聚焦實戰
應急通信人才輩出
實操團體比賽呈現了完整的保障任務進程,參賽隊員需在集團應急通信指揮系統中完成建立任務、上傳業務開通照片和視頻、關閉任務等環節。個人實操賽,隊員需獨立開通便攜發電機和超小型便攜衛星站系統,獨立制作饋線頭并測量駐波比。聚焦實戰的競賽緊張激烈,參加比賽的都是中國電信各省(市)公司層層選拔的精英,大家比技能、促交流,為實戰積累經驗。
團體賽。
本次大賽前,各省(市)公司對應急通信保障隊伍進行了普及學習與培訓,推進了應急通信預備隊的建設,進一步挖掘和培養了一批應急通信領域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促進了應急通信隊伍整體實力的提升。
除了應急通信演練和技能競賽外,中國電信還注重通過模擬實戰來提升應急通信保障水平。據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網運部應急處處長侯繼江介紹,今年以來,全集團進行了68次“不打招呼”的模擬實戰集結,相關應急通信隊伍、車輛、設備須在指定時間、地點完成相關任務。通過模擬實戰,發現問題,排除各類隱患,全面提升隊伍素養,保證實戰的“萬無一失”。
練兵千日,用兵一時。在今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廈門金磚峰會通信保障中,中國電信應急通信保障隊伍以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圓滿完成任務,他們中的新生力量也在一線得到磨練,交出滿意答卷。
全網調度
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應急通信任務“急、難、險、重”,具有時間和地點不確定性、業務緊急性、網絡構建快速性等特點,中國電信應急通信隊伍如何做到高效協同?此次競賽中,我們看到了任務中樞--中國電信應急通信指揮調度系統。它的特點可用十六個字概括:數據集中、能力開放、分級操控、全網協同。
侯繼江向記者介紹,此系統可實現全種類應急資源的集約管理、集中調度,包括應急物資、應急裝備、應急車輛、應急隊伍、應急電路、應急衛星等。它以事件、任務為核心,通過GIS、多媒體手段的可視化指揮調度,提高各級組織、各崗位應急響應的效率和質量。
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后,集團應急通信指揮調度系統立即發現位于甘肅隴南的一部應急通信車距離災區最近,隨即實施調度,確保了中國電信應急通信以最快速度到達災區現場。
通過集約化的指揮調度,中國電信應急通信保障實現了“軍區”制向“戰區”制的轉變,打破了區域的限制,應急通信資源和“作戰小分隊”可第一時間響應,全網還能高效協同,一呼百應!
彰顯實力
“天、地、海”保障全能行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應急通信保障面臨新挑戰,中國電信應急通信保障技術、能力、隊伍永不懈怠。競賽現場,中國電信“天、地、海”全方位保障能力得到展示。
由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負責運營的天通一號01星地面業務,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共同構成移動通信網絡,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的移動通信服務。“翼星通”則以高效的海上通信服務為海上救援助力。
無人機在競賽現場展示區亮相,它與衛星通信系統、4G一體化基站等,構成了空中應急通信平臺,此平臺將應用于“通信孤島”的場景,在臺風、地震、洪水等災害現場,無人機升空,利用靈活的點對點衛星中繼,開通4G應急通信網絡。
空中應急通信平臺(無人機)。
應急搶修、保障的前后端如何更好呼應,提高救災效率?中國電信應急視頻推送平臺可將前端采集的視頻進行整合,實時推送至應急指揮中心的大屏幕或指定視頻平臺,還可推送給相關專家的移動終端,以便實施更好的應急通信指揮調度。
許多災害現場道路不通,應急通信車或設備無法進入,單人可攜帶的小型衛星站系統此時能發揮關鍵作用。中國電信在現場展示的超級便攜式自動衛星通信天線系統,具備尋星快速可靠、操作簡單方便、風穩性能優越、涉水能力強等特點,重量只有12公斤,較之前35公斤重的便攜設備更加輕便,應急通信隊員可以更加快速地到達保障現場。
超級便攜式自動衛星通信天線系統。
便于運輸和攜帶的充氣式天線也得到展示,相比于傳統的固面天線,它有更小的收納體積和重量,在基礎設施缺失的情況下,可20分鐘內完成布置和對星,雨、雪、風、沙等惡劣環境都能應對。
快速的出動執行能力、出色的通信保障效果、穩健的應急通信質量,中國電信應急通信以世界領先的綜合保障實力,始終堅守在我國公共安全應急體系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