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訓練中,不管是射擊訓練還是軍事演習,都將花費巨額的財富,還可能對周邊環境帶來了污染,給附近的群眾帶來了危險與不安,還可能奪走演習的軍人的生命,它是一種高成本、高危險的訓練,因此,我們需要對火炮訓練進行仿真,是解決上訴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在軍事演習中,戰場的環境是一切軍事行動的空間基礎,因此對戰場環境的仿真也是目前軍事作戰模擬領域研究的熱點,不僅僅是對戰場環境的仿真,還要對火藥以及火炮的仿真還有,雙方網絡環境的仿真。
由此可見,仿真技術對于武器技術仿真、武器系統仿真以及作戰仿真等,在軍隊訓練、武器裝備研制、作戰指揮和規劃計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外經濟發達國家一直將其列為國防高科技重點發展的關鍵技術。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近期國內外在虛擬仿真技術領域的動態。
美國海軍正在建造大型空海戰虛擬訓練中心
美國國防部高度重視仿真技術的發展,近十多年來,美國一直將建模與仿真列為重要的國防關鍵技術。據了解,美國海軍已經開始構建新一代訓練中心,它支持多達80人在戰斗機、偵察機和艦船模擬器中組網訓練,操作者處于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相結合的大環境中。
美國海軍空中作戰主管邁克·馬納澤少將6月16日透露:海軍正致力于2016年1月在內華達州法倫海軍航空站建成一個防空打擊群訓練設施,并在2020年將其升級為一個綜合訓練設施,基本的發展方向是真實-虛擬-構造(LVC)訓練。
目前美國海軍能進行真實-構造訓練(飛行員駕機升空對計算機生成的想定做出反應)和虛擬-構造訓練(飛行員在模擬器中對計算機生成的想定做出反應),但空中的飛行員和模擬器中的飛行員在同一個生成環境中聯合行動,即完全的LVC事件,還是一個現實的技術挑戰。
機密信息的管理是一個問題。在地面,海軍能安全的將數據從奧希阿納海軍航空站的模擬器傳輸到勒莫爾海軍航空站,但至今沒有一個波形能確保數據安全地從空中飛機傳輸到地面。因此,目前海軍飛機掛載訓練吊艙從奧希阿納海軍航空站起飛后,發回的信息包括時間、空間和位置信息(TSPI)等,但不能發送與攻擊目標相關的信息。
馬納澤稱:海軍需要構建一個波形來實現敏感信息從真實飛機的下傳,地面設施收到信息后通過現有的地面機密網絡分發;在這方面已經開展了很多工作。不過,馬納澤未對2020年左右分布式網絡能否聯接實體進行高密級的工作進行評論。
2016年1月,美國海軍在法倫航空站的防空打擊群訓練設施將投入運行,它包含三艘“宙斯盾”巡洋艦、2架E-2D“鷹眼”和8架F-18的模擬器。馬納澤稱:以后在構造上會添加更多的友方兵力,能模擬航母、更多的巡洋艦;能模擬敵方、構建想定將航母打擊群“置于”各種威脅環境,南中國海或是阿拉伯灣,就像真的在那里作戰一樣。
至2020年,訓練中心將擴建成一個綜合訓練設施,80人在5艘巡洋艦、4架E-2D、12架F-18、8架F-35C戰斗機和2架航母艦載無人偵察和打擊飛機(UCLASS)的模擬器中組網訓練。網絡還可以接入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F-35A和F-22模擬器。
俄軍加強增強現實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俄羅斯海軍副司令在圣彼得堡召開的2013年國際海事防務展(IDMS-2013)中對外宣稱,2015年之前將在俄羅斯軍隊中創建起一套統一的仿真訓練系統。
該系統將交付各軍種及軍隊的各分支機構使用。目前俄羅斯海軍對于訓練模擬器、相關知識和技能評估工具等訓練裝備有著十分迫切的需求,急迫的要求相關開發人員積極參與到國防研發項目中來。
俄羅斯軍隊目前正處于大型軍備重整項目的中期階段,重整項目所涉及到的內容主要包括軍隊將全部由志愿兵組成、機構改革以及提高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等。
今年,俄羅斯先期研究會在其官網上公布,將進行“增強現實”技術研究。
該項目將分階段實施,從“增強現實”地面設施的逐漸復雜化,到提高它的應用性。
“增強現實”一種利用計算機系統產生三維信息來增強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的新技術。如可用在飛行員頭盔中,利用大腦就可使武器對準目標。
英國陸軍完成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虛擬仿真演習
英軍士兵在電腦上進行模擬戰訓練
據英國國防部網站2013年1月30日報道,英國皇家威爾士第2營的士兵1月30日完成了英國陸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虛擬仿真演習。這次名為“城市武士5”(URBAN WARRIOR 5)的演習采用了高科技手段,使部隊能更好了解未來戰場。
這次演習是繼法國城市戰訓練中心(CENZUB)仿真演習之后舉行的,地點在沃明斯特陸戰中心,參與部隊包括皇家威爾士190多名士兵、“武士”(Warrior)步兵戰車和“挑戰者2”(Challenger 2)坦克。他們的每次行動均由復雜的計算機和先進仿真軟件系統監控。國防科學與技術實驗室(DSTL)和開發仿真程序的Niteworks伙伴公司收集所有信息,并作進一步分析。DSTL將收集到的數據反饋給仿真模型,整理所有仿真結果。演習方案由英國國防部的科學家和Niteworks伙伴公司設計,分析結果將為在未來城市戰場作戰的陸軍作為參考。
泰國啟動先進多管火箭炮研發和虛擬仿真訓練系統計劃
泰國防務技術協會(國防部下屬研發機構)和泰國皇家陸軍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進行多管火箭炮的開發。這份諒解備忘錄于2013年3月7日簽署,開發和生產多管火箭炮和制導火箭炮(分別命名為DTi-1 和DTi-1G)是防務技術協會的核心項目。
該備忘錄標志著防務技術協會和泰國皇家陸軍在今后3年將致力于DTi-1G火箭炮的開發,還聯合參與這兩個系統的測試和評估,并且開發仿真和訓練系統以及相關的后勤任務。泰國防務技術協會希望在2013年或2014年以后同當地工業部門合作生產DTi-1火箭炮,并于2017年以后制造制導火箭炮。
整個計劃由八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泰國防務技術協會將要開發一系列導彈系統,包括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空對地導彈等武器。其它7個階段將在今后15-20年內同時展開,主要有仿真和訓練系統開發,信息和通信技術及C4ISR,無人系統,反恐系統,武器和平臺,能源系統,以及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系統。到目前為止,政府投資以保證了導彈系統,仿真和訓練系統。
我軍三維精確標繪為指揮員呈現“透明戰場”
2013年,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蘭州軍區“新型三維立體標繪系統”,展示了蘭州軍區某部在日前進行的一場紅藍對抗訓練,指揮所電腦屏幕上顯示的不再是密密麻麻的等高線,而是三維立體的山川河流、地物地貌;各種抽象的軍標符號被立體的3D仿真模型取代。
這套三維實時標繪系統,運用虛擬仿真、遙感測繪等高技術將相關地理信息制作成電子沙盤,不僅能任意放大縮小,還能夠真實地再現坦克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進的細節,實時顯示北斗定位坐標、兵力裝備等信息,在聲光電等手段的輔助下,能逼真再現武器裝備、毀傷打擊的效果,甚至完成紅藍雙方的進攻態勢的立體推演。地理空間技術讓戰場變得更透明,真實戰場與數字戰場實現了無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