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2 15:49:00
來源:
近日,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的8集大型紀錄片《強軍》播出。中國軍隊近年來裝備的最先進武器,在視頻中輪番登場,堪稱“每一幀都是大片”。
過去五年,中國軍隊裝備迎來“大爆發”,一批性能先進的新型武器陸續列裝部隊,促進了解放軍的轉型和戰斗力提升。而在裝備發展的背后,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產業也邁上了新臺階、實現了新轉變。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交付海軍;當年11月下旬,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實現成功著艦;
2013年1月,中國再次在境內成功地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預期目的;
2017年6月28日,055型驅逐艦首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這是中國首艘排水量達萬噸級的導彈驅逐艦;
2017年9月28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證實,“殲20戰機已經列裝部隊。”要知道美國耗時15年才裝備四代機F-22,而中國的殲20從首飛到服役,僅用了6年時間。
這些都是中國軍隊裝備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如此短的時間,如此高密度的成果展現,充分展示了軍工核心能力建設支撐武器裝備發展取得的新成效,實現了武器裝備邁上新臺階,軍品結構向以高技術裝備為主體轉變。
過去五年,天宮一號成功發射、“蛟龍號”深潛器下潛再次刷新世界載人作業深潛紀錄、運20首次試飛圓滿成功、嫦娥三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自動巡視勘察……
作為國家科技力量的中堅,國防科技工業一直是中國自主創新發展的最前沿。上述一系列事件串起來,展現了中國國防科技邁上新臺階,研發模式向自主創新轉變。
過去五年,核、航天、航空、船舶、電子等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迅速,軍民品產值比例基本穩定在3:7,高技術產業占民品比重逐年提升到50%以上。
“華龍一號”國內外首堆分別開工、采用新型液氧煤油發動機的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支線客機ARJ21交付運營、“海洋石油981”號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研發……眾多成就標志著中國軍工經濟邁上了臺階,發展途徑向軍民深度融合轉變。
大型紀錄片《強軍》第一集視頻截圖。
只有創造過輝煌的國家才懂得偉大復興的真正含義,只有曾經飽受蹂躪的民族才對強國強軍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正如官方媒體報道的那樣,在陸軍、在海軍、在空軍、在火箭軍、在戰略支援部隊、在武警部隊,新型高技術武器裝備正在競相涌現、加速列裝,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在東部沿海、在西北內陸、在南國水鄉、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在中原大地,軍民融合產業遍地開花、生機勃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實現新突破。
越己者,恒越。(來源:鳳凰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