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11:06:13
來源:
自海灣戰爭以來,電子戰的威力已被世界所公認。電子戰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即電子支援措施(ESM)、電子對抗措施(ECM)、電子反對抗措施(ECCM)。通信對抗既是電子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通信的伴生物。它的主要任務是:截收、監測、測向定位和識別敵方通信信號,進而采取通信干擾措施,達到阻止、破壞或削弱敵人的C4I(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系統;同時又要保護已方通信聯絡暢通,是雙方在通信領域內為爭奪電磁優勢而展開的電子對抗。
到80年代后期,世界進入信息時代,各種數字化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從研制定向實用,以及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迅速滲透,通信對抗也面臨新的挑戰,為了適應未來的數字化戰場,必須針對現代通信對抗的特點,在通信對抗技術及通信對抗裝備上加大投入,不斷更新與發展。
1 現代通信對抗的特點
通信對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進入當今的信息時代,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注入了很多新的內容。主要表現為:
1.1 通信對抗技術與通信技術同步發展,并且兩者出現了交叉與交融
通信方式從單網臺工作向綜合多網臺發展時,通信對抗也迅速從單部干擾機作戰轉向系統對抗。新的通信方式跳頻、擴頻通信一出現,則多種干擾樣式,跳頻、擴頻通信干擾也立即跟上。當C4I作為一種系統開始成為現代戰場體系的核心,世界各國對于C4CM(C4I對抗措施)的研究很快成為熱門課題。通信對抗技術的向前發展,又推動了通信方式的不斷更新。
如今,對于研究通信技術一方,希望利用通信抗干擾原理,在確保已方通信的同時,向敵方實施干擾;對于研究通信對抗一方,也希望在向對方施放干擾時,能將已方的通信信息調制在干擾載波上發射出去。這樣,既能保護已方的通信,又能破壞敵方的通信,并將兩種目標同時實現。
1.2 通信對抗的工作頻段向兩極擴展
隨著通信的發展,通信對抗的工作頻段由低端深入到超長波甚至聲納波段,以對付海上艦船、海底潛艇的通信;由高端擴展到毫米波、亞毫米波乃至光通信。這樣使通信對抗在頻域上能與雷達對抗、光學對抗、聲學對抗等的工作頻段相融。
1.3 通信對抗己發展成為系統對抗,電子一體化成為發展趨勢
在現代戰爭中,C4I系統日趨成熟,使系統對抗、體系對抗成為現代高技術戰爭的基本特征。系統對抗的核心就是作戰雙方在保持已方的C4I系統發揮正常效能、設法去破壞或削弱對方的C4I系統,是雙方以已方的C4CM破壞對方的C4I系統的對抗。由于各種電子對抗的工作頻段都在相應擴展,通信情報、雷達情報、光電情報的相互支援,多種干擾手段的綜合使用,促使通信對抗的一體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1.4 通信對抗成為一種獨立隨電子戰兵器
目前,通信對抗廣泛使用于陸、海、空和其他兵種。例如,有通信偵察車、測向車、干擾車,通信偵察船、艦載通信干擾系統,無人機載通信對抗系統,直升機通信對抗系統,遠距離作戰的通信電子戰專用飛機,通信偵察衛星等。這些戰略和戰述通信對抗裝備,已成為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手段。
2 通信對抗的未來發展
2.1 通信對抗的關鍵技術
2.1.1 通信對抗系統的頂層設計技術
系統或體系的優劣,首先取決于系統設計的優劣,系統設計必須從頂層開始,所以應加強通信對抗系統總體技術的研究。總體技術至少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通信對抗手段的綜合協調技術,如偵察、測向、信息情報處理、干擾實施手段等。二是多種對抗體制的綜合應用技術,如常規通信對抗,跳頻、擴頻通信對抗等。三是陸、海、空、天多平臺通信對抗裝備的指揮控制技術。四是通信對抗與雷達對抗,光電對抗及其他電子武器和火力武器的復合使用技術。
2.1.2 實時、快速的通信偵察體制技術
偵察是對抗的前提,通信干擾需在偵察的支持下才能有效進行。因此,研究實時、快速的通信偵察體制,不斷推出新的綜合通信偵察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就當前的技術應用及技術發展的特點來看,重點要開展對跳、擴頻結合的通信,實施快速搜索和截獲,提高對輻射源的測向、定位能力,以尋求最佳干擾體制。
2.1.3 高效的綜合干擾技術
由于微處理技術、自適應技術、現代抗干擾技術在通信領域的應用,現代C4I系統具有越來越強的自適應網再生能力,僅僅依靠在特定區域、特定平臺上的跟蹤瞄準式干擾或攔阻式干擾,已很難對敵方的C4I系統構成真正威脅,所以,通信干擾應研究在時域、頻域、空域的分布式綜合干擾,全面控制戰場的無線電資源。
2.1.4 靈活多樣的通信抗干擾技術
由于未來數字化戰場,集中體現了各種信息綜合對抗的特點。針對通信干擾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必須采用各種靈活、多樣的通信抗干擾措施。也就是不同的通信方式應具有相應的抗干擾技術。如糾錯、檢錯的自適應調制解調技術,自適應均衡技術;具有自動實時選擇信號,抑制干擾的自適應天線技術;具有抗干擾、抗截獲的跳、擴頻通信技術;以及猝發通信技術,自適應差錯控制技術等。
2.1.5 高速、功能完善的信號處理技術
信號處理技術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它主要是完成對各種信號的調制解調、編碼解碼。需要考慮的實際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根據信號的時域、頻域或空域的多種特征參數,研究不同處理算法或綜合運用多種處理算法,并使其易于實現。二是提高信息處理速度,增大數據容量,以滿足密集信號環境條件下的適時性要求。三是要重視信號細微特征和不同通信網"指紋"特征的提取和分類處理。四是要重視對通信目標或通信網合的測向定位工作。
2.2 通信對抗裝備的發展
2.2.1 通信裝備與通信對抗裝備趨向一體化
通信技術與通信對抗技術已出現了交叉與交融,相互制約,共同發展,必將意味著通信裝備與通信對抗裝備的一體化。一方面是通信裝備結構的一體化,即通信接收機與通信偵察接收機合為一體,通信發射機與通信干擾機合為一體,共享終端,共用信息傳遞網絡。另一方面是希望在確保已方通信的同時,向敵方實施干擾,并將已方的通信信息調制在干擾載波上發射出去。
2.2.2 從硬件密集型走向軟件化、從對等結構走向開放式結構
通信裝備在經歷了分離元件到集成電路,從模擬到數字的發展變化后,目前正向著從硬件到軟件、從對等結構向開放式結構的方向發展。軟件化是指將各種信號波形的產生、處理及加密,均用軟件來實現,替代了用硬件來實現的老方法。開放式結構是指整個系統的功能和接口,均可由一個通用的格式、根據標準的設計規則來定義,從而使系統具有了通過更換軟件模塊來實現功能的擴展與更新。
通信電子戰武器已成為數字化戰場中電子兵器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未來信息戰中通信對抗的特點,加快通信對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擁有現代化的通信對抗裝備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才能為控制戰場的電磁權提供堅實的基礎,為奪取戰爭的勝利提供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