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探訪涼山森林火災現場消防通信保障
2020-04-10 13:35:53
來源:
涼山森林火災發生后,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應急通信跨區聯動保障機制,庚即組建前后方應急通信工作組,科學實施大(中)隊直調直報、總(支)隊前突通信、跨區域增援“三項機制”,靈活應用就近、編成、梯次、精準等四種調派模式,先后調集23支屬地、增援應急通信分隊(通信尖刀隊)80余名指戰員,以及11輛動(靜)中通、7輛通信先導車,攜帶17套衛星便攜站、29架無人機、72套4G圖傳等800余件(套)通信裝備,火速趕赴涼山州西昌市、木里縣,全力做好兩個森林火災撲救戰場應急通信保障。
在部消防救援局信息通信處的指導下,利用指揮視頻系統、動(靜)中通衛星指揮車,建立部、省、市指揮中心和西昌、木里前方指揮部以及災害現場五級保障體系。
按照前突、遂行、后留分組保障模式,將前、后方通信人員劃分不同保障小組,明確各自職能任務,落實每個作戰單元1名通信員全程負責應急通信,分類實施作業、值守、遂行、機動、輪換,確保通信保障高效、有序。
堅持“作戰救援到哪里,通信保障就到哪里”原則,依據作戰力量分布成立10余個作戰通信保障單元,每個單元分別明確1名指揮員、1名通信員負責通信組織、協調聯絡、指令落實。
利用350兆數字集群(PDT)、350兆模式常規、衛星電話、天翼對講、移動POC等通信手段,快速建立“三級組網”語音通信體系,科學劃分350兆頻率資源,為指揮、調度、作戰提供可靠保障,確保叫得通、呼得應、不干擾。
科學選擇有利位置地形,依托動(靜)中通建立前方指揮部,實施“雙車保障、一主一備”,確保指揮調度順暢;各作戰單元利用4G單兵、4G布控球、無人機等設備,不間斷采集上傳圖像,為各級科學決策指揮提供信息支撐。
按照“視頻+解說+字幕”方式實時拍攝圖像視頻反映現場態勢,合理調度消防救援隊伍內部19架小型無人機、5家無人機專業公司10余架旋翼或固定翼無人機,采取固定值守、隨隊遂行等方式,隨時開展現場偵查、測繪作業。
保障中,移動通信指揮車上線保障會議120余小時,4G圖傳實現不間斷傳輸,無人機起飛偵察80余次、制作全景圖30余幅,火勢對比視頻40余條,紅外熱成像圖10余幅,拍攝小視頻600余條。
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通信聯動協作機制,省、市三大運營商迅速派出人員和車輛遂行保障,提供現場基站損壞、信號覆蓋信息,調集專業人員到場現場處置、值守待命;積極協調公安、交通、氣象、環境、衛生等部門,提供應急通信保障交通管制、道路通行、氣象信息、環境監測、疫情防控等技術支持;建立與公安、森林消防、應急管理、林草等部門資源共享,實時提供PGIS、正射影像、全景圖、直升機偵查視頻等資源,并及時推送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前方指揮部;落實戰時運維機制,協調5家地方技術支持單位駐守總隊、遂行現場,保障網絡、維護設備、排除故障,確保各類系統(平臺)正常穩定運行。
四川總隊始終堅持從難從嚴、從最不利條件出發,時刻做好兩場以上戰斗應急通信保障準備。在鏖戰西昌、木里森林火災時,涼山冕寧、攀枝花東區發生小范圍森林火災,特別是4月1日20時23分發生5.6級地震,石渠大隊前突通信小隊快速趕赴現場偵查,甘孜支隊應急通信分隊遂行出動,全省19個支隊應急通信力量響應集結,迅速啟動應急通信“三項機制”,綜合應用衛星移動站、衛星電話、北斗有源終端、作戰終端APP、單兵圖傳、手機小視頻等手段,全力保障地震救援跨區域作戰應急通信。
(來源:四川省消防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