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10:23:00
來源:太極股份
2019年3月,太極成功中標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項目,與國家電子政務辦公室攜手開展“互聯網+監管”業務創新與探索。隨后太極總結經驗,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動“互聯網+監管”業務落地,助力地方“互聯網+監管”業務與國家全面對接。
太極“互聯網+監管”平臺以體系能力建設為出發點,應用協同為導向,持續運營為手段。通過監管數據匯聚、監管數據標準化、規范化,實現監管業務全流程、全周期的精準映射;通過數據匯聚、分析和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賦能應用協同能力,對監管業務和科學管理決策進行仿真;完善平臺運行機制,通過監管數據融合、數據開放,吸引社會以及第三方積極參與,打造“互聯網+監管”新生態。
說到新局面打開的標志,不得不提的就是太極參與的河南省“互聯網+監管”系統技術支持項目。在給予的短時間內,太極成功完成了河南省“互聯網+監管”系統的“四梁八柱”,在“11223”系統主框架的基礎上,對接增加了“7+3”特色監管應用;并選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建設、交通運輸、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管7家省直單位作為試點,在推進過程中又把公安、人社、教育3家數據量大的省直單位納入系統,率先推出網絡交易、農民工工資支付、智慧衛監等一批特色監管應用,打造了“一體化”監管平臺。
那么,到底何為“11223”系統?
“11223”系統,可謂是太極“互聯網+監管”解決方案的核心:即“1”張清單、“1”個數據中心、“2”個系統界面、“2”個支撐體系、“3”套應用系統。系統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統一監管要素,形成地方監管事項目錄清單;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實現與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共享共用監管數據;不但為社會公眾提供監管信息服務、更為領導同志及各部門提供綜合管理服務;同時建立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運維體系,打造出行政執法監管、風險預警和分析評價三套系統。
“互聯網+監管”平臺最大程度上解決由于監管不力而導致的社會問題,并且能夠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跨部門跨地區的聯合監管,實現從職能部門的“單打獨斗”轉變為綜合監管、“智慧監管”,從根本上提升監管水平。目前,“互聯網+監管”平臺已在河南省、陜西省、北京市和新疆自治區等省級地區以及教育部、財政部、國家衛健委、司法部、海關總署等部委成功實踐,并參與了天津市、湖北省、海南省等省級地方以及應急管理部等部委的監管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在國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太極立足當下,結合了自身長期的政務服務建設經驗,實現了“互聯網+監管”業務創新、數據應用創新、管理機制創新,切實滿足了政府要求的聯合監管、“智慧監管”,助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