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俄軍指揮自動化系統現狀與發展趨勢

2014-03-19 15:29:10

來源:


俄軍從前蘇聯繼承了大部分的指揮自動化系統,是世界上唯一能與美軍指揮自動化系統抗衡的系統。

  一、戰略指揮自動化系統

  俄軍的戰略指揮自動化系統的主要任務是保證俄羅斯國家最高當局對戰略核部隊實施不間斷的指揮控制。俄羅斯的五大軍種均掌握有核武器,但主要的戰略核部隊是戰略火箭軍、空軍和海軍。戰略指揮自動化系統主要由探測預警系統、指揮中心和通信系統組成。

  (一)預警探測系統 

  前蘇聯建立了預警衛星、地面雷達、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組成的戰略預警系統,對來自各個方向的導彈攻擊,可提供15-30 分鐘的預警時間,俄羅斯獨立后,仍繼續不斷改進這些預警系統,俄預警系統主要包括:預警衛星、預警飛機和雷達系統。

   、預警衛星

  戰略預警衛星由“宇宙”系列衛星充當,僅1993 年,俄羅斯就發射了 36 顆“宇宙”系列衛星。

   、預警飛機

  俄空軍已裝備“伊爾 -76 ”預警飛機 20 多架,該預警機裝備了高性能雷達,新型敵我識別系統和先進的電子戰設備,能探測陸地、海面上空目標,探測距離為620 公里,并能指揮引導米格 -31 飛機和蘇 -27 等飛機攻擊來襲目標,對付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

   、預警雷達系統

  俄羅斯部署了一個全國規模的陸基防空雷達網,包括一萬多部雷達,這個雷達網覆蓋了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

   、遠程預警雷達系統

  該系統包括多部后向散射超視距雷達、遠程預警雷達和大型相控陣雷達。這些大型預警雷達大都部署在邊境一帶,主要執行彈道導彈預警任務,并為莫斯科反導預警系統提供攔截所需的信息數據,主要部署在西部和東部,其中有兩套可監視我國部分地區及沿海的飛機、艦船和戰略導彈的活動情況。

  (二)指揮控制中心 

   、莫斯科指揮控制中心

  指揮控制中心為總統和國家軍政首腦、各軍兵種司令部提供信息。在指揮中心,作戰值班員和計算機專家以及分析研究軍官時刻監視和獲取核襲擊信息,并可直接向俄羅斯國防部長和俄軍總參謀長通話報告情況。顯示屏幕上分別顯示作戰態勢、空間目標運動情況和各地面跟蹤站狀態及工作情況,跟蹤站負責跟蹤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情況。這些情況自動進入名為“報春花”的專用處理裝置,并可啟動總統的“黑匣子”報告總統。

  前蘇聯時期就十分重視戰略指揮中心的建設,尤其是地下加固式指揮中心的建設。僅莫斯科市就建有75 個地下指揮所。有的指揮所建在數百米深的地下,每平方厘米能夠承受70 公斤爆炸沖擊波的壓力。前蘇軍統帥部指揮中心就建在地下200 米深處,并有核防護措施,此外,前蘇聯還建有機載和艦載指揮中心,以滿足戰略指揮需要。地下指揮中心在戰爭爆發時,可使國家領導集團在核攻擊下的生存,并能保持對軍事力量的控制。

  俄目前仍在繼續修建供國家領導集團使用的地下指揮所,其中包括擴大和加強莫斯科周圍的主要地下設施,其中一個最大的、抗毀能力最強的地下指揮設施可容納萬人。所有地下指揮所可提供 18 萬名指揮人員使用。 

   、空中空間防御系統

  俄軍在對近期局部戰爭,特別是海灣戰爭的經驗進行分析和研究后認為,未來戰爭初期的基本作戰形式將是空中和空間的激烈斗爭,而空中和空間已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建立統一的空中空間防御系統,才能保障在戰爭初期順利實施戰略展開和實施首次戰略性戰役。

  俄空中空間防御系統是在現有防空體系基礎上建立,以防空軍為基礎,并把各軍種和軍事航天力量的兵器合在一起。采取區域部署原則,在各防空地域內,根據統一的目標和計劃,統一使用防空兵力兵器,綜合利用各軍種的空中空間偵察機構和防空系統。

  俄空中和空間防空體系分為外環和內環。外環距莫斯科100-130 公里,內 環距莫斯科50-70 公里。主要裝備是各種型號的 S-300 導彈防御系統。 

   、機動指揮所

  為了增強指揮所的戰時生存能力,俄軍繼續采用機動指揮所。

  ( )車載指揮所。是指前蘇聯研制的鐵路導彈綜合作戰系統。包括預警車廂——警戒和防御系統;發射車廂——操作員時刻控制著發射裝置和火箭系統;指揮車廂——作戰系統的控制中心。通信車廂——配備現代化的通信技術裝備,保證系統與高級指揮所不間斷通信聯絡;裝備的導彈為蘇式PC-22 洲際導彈,西方稱為 SS-24 

  ( )機載指揮所和艦載指揮所。俄軍繼續使用前蘇聯的機載指揮所和艦載指揮所,機載指揮所有國家級和軍區級兩種。國家級供國家指揮當局、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以及各軍種總部使用,由伊爾-76 運輸機改裝而成。艦載指揮所供五大軍種的下屬部隊和各戰區、各軍區司令部等使用。由二艘巡洋艦作為指揮艦,它有支援國家一級指揮控制和備用能力。

   、備用指揮所

  俄羅斯的備用指揮所通常配置有各種主要指揮設施和通信設備,并存有當前情況的情報數據。俄政府領導和指揮人員都有遠離城市中心的備用加固指揮所。某些備用指揮所及其有關通信系統只有經過最高當局批準,并由總參謀部下令方可使用。

  (三)戰略通信系統 

  俄軍的戰略通信系統是在前蘇軍的通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繼承了前蘇軍軍民共用通信系統的特點,同時把政府的通信設備也綜合進去。俄國家通信系統與軍事通信系統相似,而且國家通信系統的大部分直接用于保障軍事目標。

   、戰略話音通信網

  俄羅斯的戰略話音通信網主要是由國家公用電話網及各軍種、戰區的專用通信系統構成,冗余程度相當高。國家公用電話網平時和戰時都可充分使用,各交換中心之間的傳輸干線也就是戰略話音通信網的主干線。

   、衛星通信系統

  俄軍的戰略通信主要依賴于衛星。俄羅斯的衛星通信網分三層不同軌道。第一層主要擔負對艦和對潛通信;第二層主要擔負戰略通信任務,重點用于軍事指揮、控制和通信;第三層主要擔負軍事通信任務。

   、對潛通信

  為了對導彈潛艇進行控制,海軍總部乃至最高指揮當局必須能與潛艇部隊保持聯系,對潛通信至關重要。對潛通信是俄軍戰略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潛對岸通信是利用“閃電”衛星轉發潛艇信息。岸對潛通信主要采用高頻、特高頻、低頻、甚低頻和極低頻,在岸對潛和潛對岸之間建立雙向通信線路。

  二、戰術指揮自動化系統

  俄羅斯獨立后,繼續研究和改進戰術指揮自動化系統,先后推出了各種不同用途的戰術指揮自動化系統,主要有S-300PMU 地空導彈和 S-300V 反戰術彈道導彈系統,形成了一個防御能力很強的C3I 系統防空網。另外,俄還有一個自動化防空系統和一個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

  俄軍的戰術指揮自動化系統在技術上明顯落后于西方。近年來采取很多措施來提高其戰術指揮自動化系統的能力:一是裝備現代化器材,提高指揮自動化程度。目前,師、團兩級司令部都裝備了大量較為先進的指揮自動化器材,實現了局部指揮自動化。并要求指揮人員用計算機擬制作戰計劃,優選作戰方案,傳遞作戰文書,同時,通過計算機對部分武器系統實施控制,從而提高了導彈和火炮的射擊精度;二是在司令部工作中,推廣采用平行法、合并法和統籌法等科學工作方法,提高指揮效率;三是通過多備份、多手段、分散隱蔽等措施,提高C3I 設施的戰場生存能力;四是重視發揮電子戰的作用,以癱瘓敵方的指揮中樞,保護己方的C3I 系統的能力。 

  三、俄軍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特點

  俄軍的指揮自動化系統與美軍的指揮自動化系統比較起來具有以下特點。

   一 抗毀性較強。 

  俄軍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研制和部署都比西方的指揮自動化系統更多地考慮抗毀性,主張通過隱蔽、分散、加固、機動、冗余備份和通信保密等手段來提高其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生存能力。

   二 兼容性強。 

  俄軍的民用和軍用系統界線不十分明顯,所有利用了先進技術的民用系統(包括衛星系統)在設計時都考慮了與軍用系統兼容的問題。俄國的民用通信系統就是一個可改為軍用戰略通信網的系統。這樣,戰時一旦需要,就能迅速向軍用系統轉換。

   三 可靠性強。 

  俄軍的設備通常都是專用的,比較結實,和西方的設備相比,受氣候等條件的影響小,備份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設備技術的不足。

  • 關鍵詞:
  • 俄軍指揮自動化系統
索取“此產品”詳細資料,請留言
  • *姓名:
  • *手機:
  • *郵寄地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