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美軍空中支援作戰及其指揮控制系統

2022-04-13 12:10:50

來源:防務快訊

摘要
研究了美軍空中支援指揮控制體系、空中支援作戰中心及相關指揮控制系統。首先,從近距空中支援作戰概念入手,梳理了美軍空中支援指揮控制體系以及空中支援作戰中心的體系定位、組織結構和部署地點;然后,介紹了空中支援作戰滾動計劃制定-執行的運行機理,并重點分析了空中支援作戰中主要指揮控制系統的能力、功能和部署等。
 
0
引言
 
近距空中支援(CAS)指由固定翼或旋轉翼飛機打擊與友軍距離較近的敵方目標來支援地面戰術單元的作戰行動[1],是空中力量支援地面作戰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對地面作戰部隊火力的有效補充和加強。自問世以來,經多次戰爭實踐的檢驗,CAS作戰得到不斷發展與完善,迄今已與奪取制空權、空中遮斷并稱為美現代空軍三大作戰任務,受到美軍各軍種的高度重視[2-3]。
空中支援作戰中心(ASOC)是美軍戰區空中控制系統(TACS)中對近距空中支援作戰的實施進行控制的基本機構,歷經大小數十場戰爭的發展和演變,形成了能夠滿足美軍當前空中支援作戰需求的機動式作戰指揮中心。ASOC直屬于空中作戰中心(AOC),通常與地面戰斗分隊的陸軍戰術指揮所高級火力支援協調中心部署在一起,負責其指定區域內需與其他支援兵種和地面部隊進行整合的空中部隊任務的協調和控制[1]。
 
1
空中支援指揮控制體系
 
美國空軍通過組建ASOC和戰術空中控制組(TACP)專門的空中支援作戰指揮控制機構,將空軍的TACS與陸軍的空地系統(AAGS)進行體系融合,形成TACS/AAGS空中支援指揮控制體系[4-5]。美軍空中支援指揮控制體系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在空軍和陸軍各層級機構中,雙方互派聯絡人員,便于空中支援行動開展。在陸軍集團軍級,空軍部署負責對口支援行動指揮的機動式前指——ASOC,并將下屬的TACP部署于該集團軍的師、旅和營級指揮所。由TACP收集所在地面部隊的支援請求并向ASOC匯總,ASOC負責分配任務飛機,ASOC引導飛機穿過集團軍作戰責任區后,將其交接給TACP或機載前線空中控制員(FAC(A))負責進行末端攻擊控制[1]。
 

                                          圖1  美軍空中支援指揮控制體系示意圖
 
1.1 空中作戰中心(AOC)
AOC負責對整個近距空中支援作戰行動進行總體的計劃與協調,包括戰略部、作戰規劃部、作戰行動部、情報部和空中機動部。其中,作戰規劃部由目標評估組、空中主攻擊計劃(MAAP)組、C2規劃組和空中任務指令(ATO)發布組組成[6],負責將陸軍戰前申請的計劃性CAS以ATO形式下達給空軍部隊,其組織過程符合美軍聯合空中任務周期;作戰行動部負責對緊急和臨時的空中支援申請進行協調,主要涉及CAS值班軍官(CASDO)、高級情報值班軍官(SIDO)和空域管理小組。CASDO負責統一管理空中支援作戰兵力資源,同時監控空中支援作戰任務ATO的執行情況;SIDO為空中支援作戰提供目標確認以及實時的情報、監視與偵察(ISR);空域管理小組通過空域控制指令(ACO)為空中支援作戰提供空域控制措施(ACMs)和程序控制計劃。
 
1.2 空中支援作戰中心(ASOC)
ASOC是TACS中對CAS的實施進行控制的基本機構,對派往陸軍師、旅和營各級的戰術航空兵TACP實施指揮控制,負責向后者下發每日的ATO。ASOC職責包括:對CAS的控制和實施負責;對陸軍部隊提出的空中支援申請做出快速反應;建立空軍空中申請網,并就空中力量的作戰能力和某些限制向地面部隊指揮官提出建議[7]。
 
1.3 戰術空中控制組(TACP)
TACP是美國空軍部署在陸軍集團軍、師、旅和營各級指揮所的用于協調空中作戰力量的主要指揮機構。營級以上TACP的基本任務是向各自的地面指揮員和參謀團隊提供有關空中、空間和賽博作戰力量能力特點和局限性等方面的作戰使用建議,同時在CAS、空中遮斷、空運和偵察等任務的計劃、請求和協調方面為地面指揮員提供幫助。營級TACP主要在CAS作戰中為作戰飛機提供末端攻擊控制。
 
1.4 控制與報告中心(CRC)
CRC是地基可移動的空域控制、空防和空戰場管理中心,提供空中支援作戰分散實施的能力,其核心職責包括:空戰場執行、偵察、數據鏈管理和戰區空防。CRC可視作一個集線器,用魯棒的系統/通信網絡橫向連接AOC,縱向連接TACS中指揮控制節點(預警機和聯合星等)、ISR平臺和攻擊/支援飛機等[7]。
 
1.5 聯隊作戰中心(WOC)
在AOC計劃制定過程中,WOC向AOC上報戰場環境、前線情報、空中作戰力量情況和后勤物資情況等信息。WOC對聯隊所屬空中力量提供起飛和降落的指揮控制,并確保按照ATO的指示出動架次完成CAS任務,同時WOC可根據現有武器情況和預期效果提出調整武器載荷的建議[8]。
 
1.6 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JSTAR)
JSTAR是一種先進的遠距空地監視飛機,雖然也像E-3A預警機那樣裝有高性能雷達及其他先進設備,但該機監控對象并非空中目標,而主要用于對付地面目標。JSTAR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對地面靜止或移動目標進行定位、探測與跟蹤,其探測縱深可達約250?km。在空中支援作戰中,JSTAR為ASOC提供增強的態勢感知能力,包括移動目標指示(MTI)和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等。MTI主要用于定位敵方作戰單元和潛在的打擊目標;MTI/SAR圖像能夠與無人偵察情報、RC-135實時ISR信息進行交叉融合[7]。
 
1.7 機載預警與控制中心(AWACS)
 AWACS為空中支援分散實施提供了靈活的空中指揮節點,可提供各種類似CRC的功能,為往返于基地與目標區域間的飛機提供安全通道信息以及雷達控制與監視。此外,AWACS的空中武器官有能力向作戰區域提供在空的CAS作戰飛機。

2
ASOC體系定位與部署
 
2.1體系定位
美軍空中支援作戰體系架構如圖2所示。美空軍支援陸軍時,ASOC在CAS作戰體系中位置如圖2所示。ASOC部署于陸軍集團軍,向上直屬于AOC,向下指揮各級TACP與WOC等,橫向與空中指揮控制節點預警機協同指揮[7]。

圖2  美軍空中支援作戰體系架構
ASOC是將空中和空間力量集成至地面指揮官的作戰區域(AO)內對地作戰中主要指揮和控制節點。作為空中作戰中心(AOC)的下屬部分,ASOC任務包括作戰行動和作戰支援2個方面,負責指揮其所屬空中平臺參與指定區域內支援地面作戰單元的空中作戰行動,處理和協調需與陸軍或地面部隊整合的空中任務,控制在火力支援協調線(FSCL)以內的空中作戰行動[9]。
1) 在作戰行動方面,ASOC保持對戰場的持續態勢感知,管理空軍空中請求網(AFARN)/聯合空中請求網(JARN)和分配的戰術空中引導(TAD)網,處理CAS請求并分配和引導支援飛機,ASOC相關通信網絡及其使命任務如表1所示;提供對空中兵力的程序控制,使用空域協調措施/火力支援協調措施(ACM/FSCM)規劃管理支援飛機的用空區域;分配和指揮聯合末端攻擊控制員(JTAC)[7]。
 表1  ASOC相關通信網絡及其使命任務

 
2) 在作戰支援方面,負責ASOC和及其下屬TACP人員的行政管理,與后方的通信、戰區可部署通信-綜合通信接入包(TDC-ICAP)操作、戰區作戰管理核心系統(TBMCS)連通、ASOC網關運營和數據鏈路接口控制與網絡管理,以及能源、供暖、通風、空調(HVAC)、車輛運營和后勤/供應運營。此外,還提供指定設備的維護,以支撐作戰行動[7]。
 
2.2 人員構成
美軍ASOC人員包括直接參與作戰行動的作戰人員以及負責信息系統維護和后勤保障等工作的作戰支持人員,其中作戰人員約30人(10人一組,支持24?h 3班倒作戰),作戰支持人員約70人。ASOC人員主要來自美軍空中支援作戰中隊(ASOS),人員的組織規模能夠根據具體的作戰任務需求靈活編配。
 
ASOC作戰人員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席位布置如圖3所示,包括ASOC指揮員(Director)、空域管理員(ASM)和空中任務指令管理員(ATOM)等。作戰人員劃分為作戰值班軍官組(FDO)、作戰值班技術組(FDT)和情報值班組(IDO/T)3個小組。FDO負責ASOC中作戰執行職能;FDT負責空中支援申請網的操作管理及飛機的程序控制;IDO/T為ASOC提供情報支持并保持與AOC情報及陸軍情報人員密切聯系。ASOC人員組成與職責如表2所示。
 
2.3 部署地點
ASOC是一個機動式指揮控制機構,在部署位置選擇方面,通常與陸軍高級戰術梯隊搭配,并與相應的TACP、陸軍火力單元(FC)、空域指揮與控制(AC2)、其他支援力量(如ISR)、分配的飛機以及AOC協同作戰。實際作戰時,ASOC指揮員和規劃人員在選擇部署地點時主要考慮以下因素[10]:
1) 通信:ASOC位置選擇需考慮的最重要因素是其通信能力。ASOC應部署到能夠在最大作戰半徑內與飛機保持可靠、安全通信的位置;還需能安全有效地與TACS的所有組成部分、指定的陸地部分戰術作戰中心以及其他地面機構進行通信。ASOC作為AOC的下屬機構,需能通過TBMCS、數據鏈和互聯網中繼聊天(IRC)操作,與AOC協作,并共享態勢信息。
2) 安全:免受敵人的直接和間接火力攻擊對于ASOC保持持續運行至關重要。由于ASOC在網絡中心環境運營,通信、網絡和數據鏈的安全性對于任務成功至關重要。
3) 多指揮所互連:ASOC是一個集中的作戰中心,不能在指揮所之間拆分。
 
3
空中支援作戰運行機理
 
美軍CAS作戰組織過程運行機理符合美軍聯合空中任務周期,如圖4所示。聯合空中任務周期以目標工作為牽引,與目標工作同步開展,因此其循環周期與目標工作相同,形成如圖4所示的96 h滾動計劃制定-執行周期[11-12],其中計劃制定72 h,執行24 h。目前,美軍正要壓縮為72 h滾動計劃制定-執行周期,其中計劃制定48 h,執行24 h。

                                       圖4  美軍聯合空中任務周期
 1) 根據聯合作戰計劃里當前作戰階段的支援打擊目標清單、當前支援作戰情況以及前3天的支援預期效果,明確本日的支援作戰動態目標區域、固定支援作戰目標、支援作戰效果和作戰指示(該日計劃在執行前72~前60 h)[13]。
2) 進行支援作戰關注目標區分析,確定本日JIPTL,預定支援目標和待召喚打擊目標均包含在JIPTL中(該日計劃在執行前60~前48 h)。
3) 根據該日計劃執行前72~前48 h的實際執行效果,調整前2天的計劃,并重新預估其執行效果,根據執行效果變化情況,調整本日的聯合空中作戰優先目標清單,預定支援目標和待召喚打擊目標也同步調整(該日計劃在執行前60~前36 h,首次確定目標清單后,根據戰局態勢發展,一直進行目標清單調整工作)。
4) 根據目標特性、周邊環境與威脅等要素的分析,進行武器選配和飛機架次分配,規劃飛行航線和空域使用規則等。CAS航空兵出動計劃制定過程如圖5所示。對于預定目標和待召喚打擊目標規劃打擊方法和控制方法,分配目標捕獲力量和攻擊力量,將觸發條件與地面部隊機動計劃進行整合;同時該階段已開展動態目標工作可能性的分析,主要為評估潛在的動態目標出現的概率和數量等,并為潛在空中支援作戰任務預留武器與飛機(該日計劃在執行前48~前24 h)。
 
                                                    圖5  CAS航空兵出動計劃制定過程 
5) 根據該日計劃執行前48~前24?h的實際執行效果,調整前一天的計劃,并重新預估其執行效果,根據執行效果變化情況,調整本日的支援作戰計劃,包括目標清單、兵力使用、飛行航線和空域控制措施等,制定最后草案,包括火力計劃、火力支援附加說明、空中支援附加說明和火力支援執行矩陣等(該日計劃在執行前36~前24?h,分析行動方案并進行推演)。
6) 指揮官批準草案后,空中火力支援計劃定稿,同步完成加油保障計劃、通信保障計劃、預警指揮保障計劃、頻譜保障計劃、氣象保障計劃和后裝保障計劃等附屬保障計劃擬制工作,形成完整的空中任務指令、空域控制指令和特殊指令,并進行發布(該日計劃執行前24~前12?h,指令首次發布)。
7) 部隊開展戰術任務規劃并組織戰前訓練演練,包括地面機動演練、火力支援演練、審核目標清單、目標描述及標記練習、壓制防空作戰演練、空域協調措施演練、火力支援協調措施演練、野戰炮兵陣地區域與自動測向準備、飛行員優選以及機場地勤保障計劃制定等(該日計劃在執行前12?h~開始執行)。
8) 與7)同步,根據該日計劃執行前24?h~開始執行的實際執行效果,調整該日計劃,包括支援作戰目標清單、兵力使用、飛行航線、空域協調措施和火力協調措施等,調整指令(ATO、ACO和SPINS)內容并增量發布(該日計劃執行前12?h~開始執行)。
9) 按照殺傷鏈(CKC)工作6步驟依次進行發現-定位-跟蹤-瞄準-打擊-評估(F2T2EA),并在執行過程中根據實時戰場情況和打擊效果評估情況等進行指令執行的監控工作(該日在計劃開始執行~執行結束的24?h)。
10) 與9)同步,開展動態目標工作:發現目標到分析目標,確定目標優選清單,分配空中(或緊急從機場起飛)兵力,規劃任務并推演評估,指令生成并發布(該日在計劃開始執行~執行結束的24?h)。
 
上述作戰組織流程確保了CAS作戰行動持續、按需開展。對于預定目標和待召喚打擊目標,通過72?h的迭代規劃和調整,將任務兵力、實施過程和觸發條件等進行細致設計,保證了任務實施成功率;對于計劃外目標和臨機目標,通過24?h內小循環快速規劃,保證了對目標打擊的時效性。在執行階段,通過規范的F2T2EA環6步驟,確保支援打擊行動高效、準確,且不帶來附帶損傷和誤傷。
 
4
空中支援作戰指揮控制系統
 
空中支援作戰體系中指揮控制機構眾多,且在各個指揮控制機構之間、不同作戰階段之間,其任務職能均不相同。在各個指揮控制機構中,部署了多種指揮控制系統分別實現各自職責,同一指揮控制系統在不同機構和不同階段時執行的功能也有所區別[10]。
空中支援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如圖6所示。圖中,TBMCS包括戰役級TBMCS(TBMCS-FL)和戰術級TBMCS(TBMCS-UL),部署在空中支援作戰體系的多個指揮機構中。TBMCS-FL主要用于制定和執行空戰計劃;TBMCS-UL自動接收、分析、確認和分發ATO/ACO,并監控執行情況。圖中還包括提供自動空域管控規劃及加強空域管控執行的戰術空域一體化系統(TAIS)、獲取陸上火炮使用計劃及近空支援需求分析報告的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AFATDS)等[14]。空中支援作戰主要指揮控制系統職責和用戶如表3所示。

                                          圖6  空中支援作戰指揮控制系統
 
表3  空中支援作戰主要指揮控制系統職責和用戶


4.1 戰區作戰管理核心系統(TBMCS) 
TBMCS是制定和執行空中支援作戰計劃的主要C2系統,該系統是一個面向服務體系結構(SOA)、適應網絡中心戰的先進信息系統,稱為空戰中心的“發動機”[15]。通過綜合各類情報、圖像和信息,在AOC和ASOC生成共用作戰圖(COP),有效地進行任務計劃管理;實現空軍與其他軍種功能上的橫向連接以及與航空遠征聯隊、部署的分隊以及高層司令部的縱向連接。TBMCS通常部署于戰役級和戰術級作戰單位,采用模塊化結構,便于陸海空運輸,其配置可根據信息資源、作戰單元、可用的武器數量、參戰軍種和盟軍、疏散要求以及作戰強度等戰區條件進行裁減,主要部署在美國空軍的AOC、ASOC和WOC以及聯軍和盟軍指揮機構中,TBMCS在空中支援作戰體系的部署示意圖如圖7所示。

                              圖7  TBMCS在空中支援作戰體系的部署示意圖
 
TBMCS分為TBMCS-FL和TBMCS-UL,分別為AOC、ASOC及分隊級單元提供相應功能?
1) 戰役級TBMCS(TBMCS-FL)
TBMCS-FL替代應急戰區自動計劃系統(CTAPS),負責為AOC提供數據通信、系統管理和服務及AOC任務應用軟件,包括情報處理、目標確定、空戰計劃制定、空域計劃與控制、ATO與ACO制定、任務執行監控、重新制定計劃和兵力集成?
部署在ASOC的戰役級TBMCS提供空中任務管理、空域控制管理功能,向下級TACP機構提供空中COP和空域控制,具備CAS兵力決策、航線規劃功能;在CAS飛機飛越地面作戰區域時,與地面指揮官協調,分配并引導飛機給JTAC,為聯合空中力量申請網和戰術指導網提供服務[16]?
 
2) 戰術級TBMCS(TBMCS-UL) 
TBMCS-UL是聯隊作戰中心(WOC)主要指揮控制系統,具備作戰、氣象、情報、維護和作戰支援等功能領域的聯隊指控能力,負責對AOC下發的ATO、ACO進行解析,然后將指令分發給中隊作戰中心(SOC)、維護作戰中心(MOC)。在CAS任務規劃階段,WOC能夠向AOC上報作戰力量情況和后勤物資情況等信息,包括飛機跑道狀況、傷亡報告、軍需品消耗以及飛機維修狀況等,輔助ATO的生成。
部署在CRC的TBMCS遠程終端連接部署在AOC的TBMCS,使CRC具備任務管理和空域管理功能,向CAS飛機提供安全的通道進出目標區域,控制雷達為CAS作戰提供空中情報支撐。
部署在TACP的TBMCS終端連接部署在ASOC的TBMCS,提供實時空中交通管制與空域控制能力[16]。
 
3) TBMCS應用程序
TBMCS應用程序包括任務應用程序和基礎應用程序2部分。任務應用程序包括基于Web空域沖突調解(WEBAD)、ATO/ACO 工具、戰斗管理報告 (BMRPT)、空戰信息監視器 (ABIM)、空中打擊主計劃工具(MAAP TK)、執行狀態監視(ESTAT)、部隊狀態監視(FSTAT)、Web 空中請求處理器(WARP)和執行管理地圖控制面板(EMMCP)等約20個模塊[l1] ;基礎應用程序包括門戶配件(PORTRG)、Apache服務器、Web地圖、Web功能(WebUtilities)、XML數據格式、地圖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段、在線幫助、在線清單(OPRCL)和公鑰基礎設施(PKI)等約15個模塊。與CAS任務密切相關的應用程序主要是WEBAD、WARP和ESTAT等。
(1) WEBAD用于構造并管理四維空域(經度、緯度、高度和時間),能夠根據CAS飛機的起飛機場、預計起飛時刻、航線以及目標位置等分析是否存在空域沖突,并給出空域沖突消解建議。主要用戶是ASOC中的ASM。
(2) WARP主要用于提交、處理和監視緊急CAS請求;另外,ASOC應用該軟件為緊急的CAS任務分配兵力,并跟蹤預先計劃的空中支援任務。主要用戶包括JARN管理員、ATOM和IDO。
(3) ESTAT為ASOC提供ATO的監視和管理能力,ASOC能夠通過該軟件更新CAS任務空中兵力的任務執行狀態。主要用戶為ATOM。
 
4.2 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AFATDS)
AFATDS是指揮官用來計劃、協調并控制迫擊炮、野戰炮、CAS和其他作戰行動的指揮控制系統。AFATDS現應用于美陸軍的所有梯隊、海軍陸戰隊從炮兵連到遠征部隊的各級梯隊,以及支持遠征打擊群的海軍兩棲突擊艦/多用途兩棲突擊艦。該系統通過處理火力任務、空中支援申請及其他相關信息,實現所有火力支援力量的最優配置。
ASOC利用該系統終端掌握陸上火炮使用計劃以及近距空中支援需求分析報告,同時交換情報、作戰數據和支援需求,協調整合陸軍部隊對空域協調措施和戰區空運的需求[17]。AFATDS主要在以下5個方面支持空中支援作戰任務的計劃和執行。
1) 指揮官指南:AFATDS可使用戶根據指揮官指南來管理如何攻擊目標(如目標選擇標準、高回報目標和系統攻擊參數)。通過使用任務安排指南、任務優先選項和彈藥限制等功能,AFATDS將簡化從傳感器到射手的目標傳遞過程,將協同火力響應時間從每項任務5?min縮短至2?min以內。
2) 地圖顯示能力:AFATDS使用了WorldWind地圖引擎和數字地形高度數據(DTED),將為空中支援火力部隊提供所有美軍部隊/敵軍站點坐標圖、FSCM、ACMs、射程扇形圖、彈藥飛行路徑(MFP)的 3D 顯示圖。增強型繪圖功能提供了近實時的聯合障礙透明圖(MCOO),使指揮官能以合適的高度和仰角查看當前作戰環境。
3) 火力支援計劃:火力支援計劃模塊使指揮官能將多個聯合自動化縱深作戰協同系統(JADOCS)目標管理員(如聯合時間敏感目標管理員、火力管理員、空中作戰中心管理員等)緊密地聯系起來,使指揮官能與其分配的射手共同分析火力支援計劃作戰方案(COA)。COA通過柱狀圖按照類型和用途顯示兵力、任務成功所需的彈藥等。
4) 空襲列表(ASL)管理:能夠管理任何梯隊建立的空襲列表并能將聯合戰術空中請求(JTAR)中的數據輸入/輸出為一份 excel 表。管理員能夠用紅、黃、綠3種顏色來顯示需求、已批準的JIPTL、飛行路線以及戰斗毀傷評估結果。
5) 兼容精確打擊套件:能夠使目標柵格位置與精確打擊套件(軟件)相結合,使用戶能夠接收經過校準的目標經緯度和目標高度,并結合聯合彈藥效能手冊(JMEM)和附帶損傷評估工具(DCiDE)等在單一系統上進行精確目標打擊規劃。
 
4.3 戰術空域一體化系統(TAIS)
TAIS 是一個移動空域管理系統,提供基于聯合服務和信息系統輸入的空地聯合作戰環境管理,是負責空域指揮與控制、空中交通服務的整合及同步的記錄系統。TAIS為美軍旅、師、軍和軍以上梯隊提供空域管理、規劃與執行工具;此外,還實現了與TBMCS 的空域規劃分系統及民用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的互操作[18]。
在空中支援作戰中,TAIS借助于信息技術,綜合各作戰單位之間空域使用需求,調配使用空域,將空地作戰力量空域使用限制降到最小;監視空域態勢,快速有效識別空中敵我和中立目標,提供各種飛機的起飛、著陸、航行的空中交通安全保障;支持協同防空和各種空中地面火力打擊作戰,既要有效避免誤傷,又要保證空地協同高效順暢,最大化提高空地聯合作戰能力。
 
4.4 戰術空中控制組CAS系統(TACP-CASS)
TACP-CASS是近距空中支援作戰中機器間數字通信系統以及野戰炮兵目標定位系統,部署在空中支援作戰指揮控制體系從ASOC到前線TACP/JTAC的所有層級,其任務軟件模塊是TACP/ASOC數字通信網絡關鍵組成部分,TACP-CASS的內核是一個數據庫,用于處理和存儲目標數據、友軍航跡、ATO/ACO和基于FalconView的地圖數據。
在ASOC層級,TACP-CASS能夠通過UHF SATCOM和HF無線通信接收空中支援請求,并自動通過TBMCS轉送給WARP,提供給ASOC的JARN管理員,為空中打擊請求分配任務兵力。
作為ASOC的網關,TACP-CASS能夠通過UHF SATCOM從前線的TACP/JTAC接收目標跟蹤信息,并通過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信息格式發送到Link16和態勢感知數據鏈(SADL)網絡,同時將ASOC網關從Link16和SADL網絡接收的空中航跡轉發給ASOC,ASOC通過SATCOM發送給前線的TACP/JTAC。
在TACP/JTAC層級,TACP-CASS為TACP/JTAC提供了和攻擊飛機間的視距UHF/VMF數據通信鏈路,包括采用空軍應用程序開發(AFAPD)消息協議的F-16C Block 40/50和直升機,采用MTS消息協議的AV-8B,采用可變報文格式(VMF)的F/A-18、A-10C、B-52和F-35。
 
5
結束語
空中支援作戰作為美空軍主要航空兵作戰任務之一,歷經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及阿富汗戰爭等大小數十場戰爭的發展和演變,形成了目前相對穩定和健全的空中支援作戰體系。研究美軍的空中支援作戰,對構建滿足我軍特色的空中支援作戰體系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其作戰特點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 設有專職的空中支援指揮協調機構。為適應地面部隊對空中支援力量快速響應的要求,美國空軍通過組建ASOC和TACP專門的空中支援作戰指揮控制與協調機構,部署在從陸軍集團軍到營的各個層級,將空軍的TACS與AAGS進行體系融合,形成TACS/AAGS空中支援指揮控制體系,使得CAS的指揮控制和通信聯絡有機協調起來,有力提升了實施CAS的反應速度。
2) 滾動持續的空中支援作戰計劃-執行能力。美軍空中支援作戰組織過程采用滾動的72 h計劃制定-24 h執行空中任務指令周期。在開始執行前至少根據前3天計劃實際執行效果進行3次調整,調整的需求逐步減少,在72 h的計劃制定大周期,處理的是預定目標和待召喚打擊目標;在24 h執行階段,按72 h形成的支援計劃實施、完成具體任務,同時處置所有發現的臨機目標。上述作戰組織流程確保了空中支援作戰行動持續、按需開展,同時保證了對于預定目標、待召喚打擊目標和臨機目標的打擊要求。
3) 構建一體化的空中支援指揮控制系統。為實現空中支援作戰中空中打擊力量能與陸軍火力、機動有效整合,美軍始終將構建一體化的指揮控制系統作為重要發展方向。陸軍的AFATDS系統能夠為空軍TBMCS系統轉發ATO,能夠處理ACO,消解ACM和FSCM沖突;AFATDS與TAIS之間有數據接口,接入TAIS空域數據后,能展示統一的空域態勢圖。一體化的空中支援指揮控制系統,實現了空中支援作戰跨域態勢感知與共享、陸空火力統一分配以及空域資源的精細管控等。
4) 覆蓋戰場全域的多手段通信網絡。穩定可靠的通信是實現空中支援跨域協同作戰的基石,美軍構建了龐大、復雜的空中支援作戰通信體系,在戰場前線依靠有線、高頻/單邊帶、對流層散射-微波鏈和衛星通信等手段,建立了覆蓋戰場全域的十幾個邏輯通信網,以支撐聯合空中支援作戰中各交互環節。
 
 
參考文獻: 
[1]  Joint Chiefs of Staff. Close air support: joint publication 3-09.3[M].Washington D.C.: Joint Chiefs of Staff,2014.
[2]  耿臘元,毛玉泉,丁笑亮,等. 基于VMF的近距空中支援應用研究[J]. 艦船電子工程,2009,29(7):9-12.
[3]  劉純,劉潔,吳靜青,等. 引導打擊與近距空中支援作戰分析[J]. 火力與指揮控制,2019,44(9):7-17.
[4]  ANNEX3-03 counterland operations, non-linear coordination measures[EB/OL].(2017-03-17)[2020-11-06]. https://doctrine.af.mil/download.jsp?filename=3-03-D31-LAND-Nonlinear-Coord.pdf
[5]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fire support: joint publication 3-09[M].Washington D.C.:Joint Chiefs of Staff,2010.
[6]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 Space, missile, command and control:operationalprocedures:air operations center (AOC):AFI 13-1 AOC Volume 3,1[EB/OL]. (2011-11-02)[2020-11-06].https://www.e-publishing.af.mil.
[7]  U.S. Air Force. Air support operations center (ASOC) operations procedures[EB/OL].(2012-07-20)[2020-11-06].https://www.amazon.com.au/Support-Operations-Center-Asoc-Procedures/dp/1249130255.
[8]  WINKLER R P. Evolution of the joint ATO cycle[EB/OL]. (2006-05-15)[2020-11-06].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5126854_The_Evolution_of_the_Joint_ATO_Cycle.
[9]  周海瑞,劉小毅. 美軍聯合火力機制及其指揮控制系統[J]. 指揮信息系統與技術,2018,9(1):8-17.
[10]  Joint Chiefs of Staff. Command and control for joint air operations: joint publication3-30[EB/OL]. (2010-01-12)[2020-11-06]. https://fas.org/irp/doddir/dod/jp3-30.pdf.
[11]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targeting: joint publication 3-60[M].Washington D.C.: Joint Chiefs of Staff,2013.
[12]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operation planning: joint publication 5-0[M].Washington D.C.: Joint Chiefs of Staff,2011.
[13]  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Commander and staff organization andoperations: FM6-0[M]. Washington D.C.: 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Army,2014.
[14]  Joint Air Ground Integration Center. Air force 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army techniques publication No.3-91.1[M]. [S.l.]:Joint Air Ground IntegrationCenter,2019.
[15]  Theater battle management core systems[EB/OL].[2020-11-06]. https://fas.org/man/dod-101/sys/ac/equip/tbmcs.htm.
[16]  COLLENS J R,KRAUSE B. Theater battle management core system systemsengineering case study: history and details of TBMCS integrated air command andcontrol system[R]. [S.l.]: 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4.
[17]  Advanced field artillery tactical data system gets dramatic upgrade[EB/OL].(2016-09-20)[2020-11-06].https://sill-www.army.mil/USAFAS/redleg/doc/2016/Sept%20Oct%202016%20Redleg%20Update%20AFATDS.pdf.
[18]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airspace control: joint publication 3-52[M].Washington D.C.: Joint Chiefs of Staff,2010.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