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俄羅斯陸軍地面預警雷達裝備概覽

2021-04-14 14:53:26

來源:高端裝備產業研究中心

21世紀是以網絡為中心的戰爭時代,對先進第五代戰術戰斗機及其隱身導彈武器進行遠程雷達探測是構成每個國家軍事航空力量地面及空中梯隊可靠防御戰術的基礎,其中包括軍事防空部隊和海軍艦船打擊小組。

在俄羅斯陸軍防空武器系統中,配備有各類專用雷達遂行防空探測任務。同時,陸軍野戰防空武器系統還可以通過指揮所從“幫會-2E1(2E2)”、“伽馬-DE”、“對手-GE”和“天空-SV”等遠程預警雷達獲取目標信息。俄軍野戰防空武器系統的發展方向之一是改進偵察探測裝備。根據俄羅斯陸軍武器裝備發展規劃,未來將建立陸軍防空一體化偵察信息系統,確保系統綜合作戰能力得以增強。

“天空”(Nebo)雷達是俄羅斯米波系列雷達,由下諾夫哥羅德無線電工程研究所(NNIIRT)研制,用于防空部隊和陸軍。在防空版本中,天線系統更加復雜,安裝和拆卸時間更長,并且雷達的功能更廣泛。在陸軍版本中,簡化了天線系統以提高機動性。

“天空-M”雷達

“天空-M”(Nebo-M,代號55Zh6M)雷達系統是一款遠程預警雷達,出口版本為“天空-ME”(Nebo-ME,代號55Zh6ME)。該雷達系統安裝在BAZ-6909-015型重型8×8越野汽車的底盤上,最大行駛速度達8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達1000千米,能夠在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24小時跟蹤飛行目標,包括隱身飛機、無人機和彈道導彈。該雷達系統是“天空”雷達系統的升級版,由原有米波雷達(RLM-M)和新增分米波雷達(RLM-D)、厘米波雷達(RLM-S)配合指揮控制系統(KU RLK)四部分共同構成。三部雷達分別工作在厘米、分米和米波段,既可單獨工作,也可同時工作。這三部雷達都配有一臺100千瓦的發電機,可簡化并加快部署流程,僅需15分鐘便能完成在新工作地點的部署。它可探測最高1200千米、最遠1800千米的飛行目標,可同時探測并跟蹤200個飛行目標或20個彈道目標。

該雷達系統于2012年開始裝備俄羅斯野戰部隊,2015年裝備東部軍區,2017年開始配備西部軍區,隨后裝備外貝加爾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和濱海邊疆區雷達團。2018年,克里米亞防空部隊也配備這種雷達。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2020年10月15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已決定為第76防空師全面裝備“天空-M”雷達,作為沿俄羅斯邊境建立雷達全視場計劃的一部分。目前,首部雷達已完成交付。“天空-M”雷達系統大量裝備俄軍,將使俄軍的遠程預警和反隱身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

該系統的每個雷達站模塊是基于有源固態相控陣的多功能三坐標雷達。雷達的收發器和接收器模塊位于天線上緊鄰輻射器的位置,這大大提高了收發器的可靠性。每個收發器模塊中均存在移相器,從而既可以在具有機械天線旋轉的圓形視圖模式下,也可以在扇形視圖模式下工作。

“天空-M”雷達系統:從左至右分別為厘米波雷達、分米波雷達、米波雷達,最后方為指揮控制系統

“天空-UM”雷達

2020年12月,俄南部軍區公開表示,最新型中高空三坐標“天空-UM”(Nebo-UM)雷達已在羅斯托夫地區處于戒備狀態,這種雷達將大大提高防空部隊探測各種空中目標的能力,包括低空飛行和隱身目標。

“天空-UM”是基于55Zh6“天空”和1L13“天空-SV”雷達研制的,是“天空-U”(Nebo-U)雷達的升級版本。“天空-UM”已裝備于俄西部、南部、中部和東部軍區的防空部隊。

總的來說,隨著該系列雷達站出現在俄全國各地的部隊中,俄防空導彈責任區內的領空的控制得到了嚴格加強。例如,借助“天空-U”(Nebo-U)雷達,軍方可以探測、定位坐標并跟蹤600千米處的空中目標,不僅包括飛機、直升機和無人駕駛飛機,甚至還可以探測到巡航和制導導彈。

此外,該雷達可遠程確定目標國籍,對有源干擾機進行定向搜索并將其坐標傳輸到指揮所。雷達既可以自主運行,也可以作為師和旅的指揮與控制系統的一部分。“天空-UM”雷達具有更先進的戰術和技術特征,但軍方并未透露其詳細信息。但是,在研制該雷達時,設計人員更改了其設備組成并采用了新元件,使其不僅能預警空氣動力目標,而且還可探測并跟蹤在中高空飛行的導彈彈頭。

“天空-UM”

“天空”并不是最近投入戰斗值班的唯一現代雷達站。他們與其他的預警雷達使俄羅斯國防部能夠在俄羅斯領土上創建一個連續的雷達場,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預警雷達網。

“鈮-SV”高機動米波預警雷達

俄陸軍很快將大規模裝備新一代1L125“鈮-SV”(Niobium-SV)雷達。根據一些報道,新雷達具有同時跟蹤多達300個空氣動力學(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彈頭)目標的能力,包括隱身目標。 

1L125“鈮-SV”(Niobium-SV)雷達是NNIIRT為俄陸軍防空部隊研制的一款新型防空三坐標米波雷達,主要任務是探測、跟蹤和識別各種空中目標,包括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以及小型的無人飛行器。它可以全天候工作,監測空域狀況。該雷達安裝在具有高度越野能力的“卡馬斯”(KAMAZ)汽車的輪式底盤上,可在15分鐘內完成部署。

“鈮-SV”高機動米波預警雷達

1L125是俄“天空”系列米波雷達的最新衍生型號,55Zh6UM雷達的小型化版本,使用了最新固態元器件,配備有相控陣天線,可以說是性能比較完善的米波預警雷達,最大探測距離500千米左右,最高探測距離65千米。1L125的天線能夠完全折疊,機動性能較強,能夠靈活部署,滿足各類伴隨作戰任務需求;操作方便,副駕駛座就有簡易的顯控界面;工作在米波,能夠滿足時下急需的反隱身需求。

“鈮-SV”雷達系統示意圖

該雷達的一大優勢是可長時間自主運行。開發商表示,該雷達能幾個月保持戒備狀態,并隱藏在崎嶇不平的地區中的任何地方,在此種情況下,其計算機不僅能探測到空中的異常目標,還能確定其坐標及國籍。如果需要緊急摧毀入侵者,還可以將所有這些信息傳遞到指揮所或直接傳遞給防空系統計算。此外,“鈮-SV”雷達還能跟蹤干擾源。

該雷達具有極強的機動性和強悍的反隱身能力,其能夠對各類飛機、導彈、小型無人飛行器等多種飛行器進行有效監控。在全新技術的加持下,該雷達甚至可以對隱身戰機、高超音速導彈等頂尖高空武器進行及時追蹤。俄國防部稱,“鈮-SV”雷達能夠對美國B2轟炸機、F-22與F-35戰斗機以及其他多款世界頂尖隱身戰機進行探測。

不過,俄羅斯軍方仍不滿足于“鈮-SV”雷達目前的性能。據俄陸軍防空部隊前副司令表示,雖然“鈮-SV”雷達性能卓越,但如果能夠為該雷達增加厘米波段,其對于目標的分辨能力將更加精確。可以想象,一旦俄軍真的依照該方案對“鈮-SV”雷達進行進一步改進,那么,“鈮-SV”雷達將使隱身戰機徹底無所遁形。

“鈮-SV”雷達并不是一個全新的雷達站。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NNIIRT開發了“天空”雷達,這在中遠程雷達領域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10年后,出現了“天空-U”改型雷達。隨后,NNIIRT繼續研制了“天空-SV”和“天空-SVU”雷達站。2013年,“鈮”雷達問世,而“鈮-SV”雷達目前是該系列中最有效的雷達。

“天空-SV”雷達

“天空-SV”(1L13 Nebo-SV)是為俄羅斯陸軍及防空部隊制造的55Zh6“天空”的機動米波二坐標(VHF)雷達型號,由下諾夫哥羅德無線電工程研究所(NNIIRT)研制,主要為陸軍提供所需的雷達信息和數據。在防空版本中,組裝/拆卸時間很長,天線系統更復雜,并且雷達具有更多功能。陸軍版本中簡化了天線系統,從而提高了雷達機動性。該雷達對戰斗機在不同高度的探測距離分別為60千米(500米高度)和350千米(27米高度)。

它于1981年研制,1986年開始服役。該雷達系統的配置包括1輛雷達天線車、1輛處理系統及操作員指揮車、1輛柴油發電車和1輛2-PN-4M拖車組成。它從陣地部署到撤離所需的時間不超過50分鐘。

“天空-SV”是一種移動的相干脈沖雷達站,采用減小尺寸的低增益八木天線,同時增加了陣列天線單元,縮小了陣列單元的間距。為了提高天線背部和旁瓣抑制性能,增加了一個旁瓣對消陣列。雷達敵我識別詢問應答器搭載到單獨的拖車上,并與雷達控制車鏈接,由雷達信號處理和控制車牽引。

“天空-SV”是俄羅斯VHF雷達研制過程中一個重要型號,它充分利用俄羅斯在米波雷達技術研制方面積累的大量技術,并采用了新雷達電子技術。后續“天空-U/UE”、“天空-SVU”雷達借鑒和采用了“天空-SV”的大量技術。

部署及行進中的“天空-SV”雷達

“天空-SVU”雷達

“天空-SVU”(1L119 Nebo-SVU)是“天空-SV”的后續型號,為三坐標米波雷達。它是俄羅斯及世界第一款固態有源數字相控陣天線陣列米波雷達,其戰斗機目標探測范圍:在500米高空時,最大探測距離65千米;在20千米高度時,最大探測距離380千米。它從陣地部署到撤離所需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天空-SVU”雷達

該雷達具有較強的雜波抑制能力,顯著提高了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通過采用自適應旁瓣對消、動目標檢測、自適應頻率捷變、對干擾機無人定位等措施,使雷達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采用空時自適應處理,實現對空中目標(戰略和戰術飛機、低可探測性目標包括隱身目標等)的自動探測、坐標測量和跟蹤,并自動探測和識別出目標類型和國籍。完全自動化數字數據處理系統提供了強大的目標處理能力,它可同時跟蹤不低于100個空中目標。

“天空-SVU”雷達可作為防空導彈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的一部分,也可獨立運行。

除了“天空”和“鈮”雷達外,俄陸軍防空部隊所使用的典型雷達還有59N6-E“敵人-GE”、幫會-2E1(2E2)、“伽馬-DE”、1L122“手風琴”等。

59N6-E“對手-GE”

59N6-E“對手-GE”(Protivnik-GE)是一種機動式三坐標米波雷達,由NNIIRT研制,2007年開始服役。由于其工作在分米波段,因此,可探測隱身目標并確定其坐標。該雷達的體積比“鈮-SV”大,安裝在兩個輪式底盤上。該雷達站具有高度抗干擾能力,其飛行高度下的目標檢測范圍:100米—40千米,1000米—100千米,5000米—240千米,12000米—340千米,可同時跟蹤多達150個目標,其部署時間為40分鐘。

通過分米波段、數字相控天線陣列以及在高性能處理器上采用高效算法處理從天線獲取信號的能力使雷達在目標探測坐標定位方面獲得高精度性。Protivnik-GE能夠檢測200千米處RCS小于0.1平方米的目標(例如巡航導彈、隱身飛機);340千米處RCS為1.5平方米的目標(如低可探測性戰斗機)。

俄各種預警雷達探測范圍與目標RCS比較

Protivnik-GE目標探測能力

“幫會-2E1/2-2”雷達

51U6“幫會-2E1”(Kasta-2E1)是一種簡單且相對便宜的兩坐標機動固態雷達,主要用于監測空域,探測低空和極低空飛行的空中目標(飛機、直升機、載人飛行器和巡航導彈),確認其坐標和方位以及確定國籍。雷達能夠檢測隱身目標。該雷達可為防空系統、海防系統以及空域控制系統提供信息支持。

“幫會-2E1”雷達系統由安裝在具有高度越野能力的“卡馬斯”(KAMAZ)汽車的輪式底盤上的三個運輸單元組成,包括1輛雷達及輔助設備車、1輛雷達天線車和1輛拖車.

該雷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設備的完全固態設計,確保了其高可靠性,便利性,簡單性和操作安全性。

Kasta-2E1

39N6“幫會-2-2”(Kasta-2-2,出口型號“幫會-2E2”(Kasta-2E2))是一款機動式三坐標分米波雷達系統,主要用于空域監視、坐標確認和空中目標識別,包括超低空目標,并將其彈道特征、坐標、運動參數發送給防空系統、空軍及野戰防空部隊。該雷達系統由設備車、發電設備車及拖車組成,均安裝在“卡馬斯-4310”(KAMAZ)輪式底盤上。

Kasta-2-2

“伽馬-DE”(Gamma-DE)

“伽馬-DE”(67Н6E Gamma-DE)為機動三坐標分米波遠程雷達,早期型號為“伽馬-D”(67Н6 Gamma-D),于1981年開始研制,1993年投入使用,設計用于探測、識別、定位及跟蹤各種空氣動力學和彈道導彈目標,并將其坐標發送給防空反導系統及空軍部隊。它可同時跟蹤200個空中目標。Gamma-DE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較高的自動化控制和監測水平,較低的維護和運營成本。該雷達包括三個版本,分別為“Gamma-D1E”、“Gamma-D2E”、“Gamma-D3E”。

1L122“手風琴”三坐標分米波雷達

1L122“手風琴”(Garmon)雷達是為俄陸軍防空部隊研制的空域監視及空中交通管制雷達,能夠對空域進行循環監視并提供對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等目標的檢測、自動跟蹤,確定它們的坐標,并將接收到的信息傳輸到自動防空控制系統。當制導彈藥瞄準目標時,它也可以用來定位目標。

它有兩種改型:便攜式(1L122-E1)和在履帶底盤機動式(1L122-E2),分別擁有最大40千米和80千米的探測距離。1L122-E1可以檢測到距離為40公里,高度至少為10公里內的目標。1L122-E1(共3個安裝箱,每個30千克)可以在敵方位置附近暗中安裝,由于其天線發射的信號功率較低,因此該雷達很難被敵方的技術手段探測到。該雷達系統部署需要5分鐘,三腳架上安裝了尺寸為120×80厘米的天線陣列,并連接到800瓦功率的電子單元和電源單元。雷達的位置由GLONASS信號確定,在雷達運行后其數據顯示在操作員的顯示屏上,并且也通過無線電通道傳輸到控制面板上。

1L122-E1和1L122-E2雷達

1L122-E2安裝在MT-LBU兩棲履帶裝甲運兵車上,由于更大的天線尺寸和功耗,其目標檢測范圍和高度增加了一倍,可以檢測到距離為80公里,高度至少為20公里內的飛機。目標數據每2到10秒會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