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要聞丨2017全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在合肥成功召開

2017-11-30 15:17:11

來源:

11月29日訊 11月27日至28日,“2017全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在安徽合肥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中國電子學會、國防科技大學聯合主辦,中國電子學會軍民融合推進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對抗分會、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共同承辦,國內電子信息行業多家研究所、實驗室、知名高校共襄此會。大會以“創新·融合·超越”為主題,旨在探討交流電子戰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進電子戰事業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劉澤金出席大會。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曲維枝,中國電子學會軍民融合推進委員會主任委員、樊邦奎院士,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政委沈千紅,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魏軍鋒出席大會并致辭。開幕式上,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學術處副處長黃知濤宣讀了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某局的賀信。呂躍廣院士、楊小牛院士、王沙飛院士、國防大學郭若冰院長、國防科技大學劉列教授、清華大學羅毅教授、北京衛星導航中心周建華研究員、中國電科集團第53所姜道安、第38所吳劍旗、第29所胡來招、第30所謝瑞云、第54所李艷斌和軍事科學院于川信等諸多業界資深專家應邀發表主題演講。大會主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院長單琳鋒主持,來自軍委機關、軍兵種、戰區、部隊、軍內外院校、研究院所的代表以及學術刊物和媒體代表等800余人參加了會議。

電子戰作為現代戰爭的重要作戰手段,在信息化戰爭中具有“打頭陣、貫全程”的顯要地位,在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中發揮著“保護傘、倍增器”的關鍵作用。隨著戰爭形態向信息化、智能化加速發展,走過百年歷程的電子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和關鍵階段,從作戰輔助手段上升為威懾與實戰兼備的主戰力量,其建設與運用已成為推進軍事整體轉型、體系作戰能力快速躍升的發力點和突破口,關乎國家安全戰略全局,影響甚至決定軍事未來。創新電子戰理論,發展電子戰技術,打造信息時代新型電子戰能力,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信息化戰爭的呼喚,更是我們必須承擔的時代責任。在此背景下召開全國性學術大會,將有力推動電子戰領域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的交流與創新,對促進電子戰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曲維枝致辭

曲維枝副會長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科技興軍,注重軍民融合,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堅持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結合,有助于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軍隊信息化發展,電子對抗技術是實現強軍目標和保證戰爭取勝的關鍵因素。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將一如既往地積極推動我國電子對抗領域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為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電子學會軍民融合推進委員會主任委員、樊邦奎院士致辭

樊邦奎院士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國電子戰領域不僅學術成果豐碩,更是人才輩出。在這個極具創新活力的領域,我國電子戰研究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相信在“創新·融合·超越”的主題下,大會一定能取得圓滿成功,并對下一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的電子戰領域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常委、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致辭

徐曉蘭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為了貫徹落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中國電子學會于2017年4月成立了軍民融合推進委員會,致力于通過學會科技平臺和專家資源開展軍民協同創新、軍地信息交流和創新成果轉化,在政府組織、軍隊系統、科研機構和市場之間搭建交流合作橋梁,促進“軍轉民”、“民參軍”的高效融合發展。學會正籌劃設立王諍獎,希望通過榜樣的力量傳承科學家精神,凝聚軍地發展共識,帶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實現軍民融合跨越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她指出,黨的十九大把軍民融合國家戰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召開2017全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不僅是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實踐,也是貫徹落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重要體現。大會將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力量,促進“軍轉民、民參軍”的雙向轉移和協同發展,助力軍隊信息化建設,推動我國軍地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為我國“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政委沈千紅致辭

沈千紅政委在致辭中指出,電子戰是當前軍事科技最為活躍的前沿領域之一,爭奪電磁優勢已成為戰場制信息權進而贏得戰爭主動權乃至戰爭勝利的關鍵,這已成為世界軍事強國的普遍共識。幾乎在我們召開這次大會同時,在遠隔重洋的美國華盛頓,“老烏鴉”協會也在舉辦第54次國際研討會,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電子戰專業學術組織之間的隔空對話。中國電子學會以“創新·融合·超越”為主題組織此次全國性的學術盛會,正是責任擔當、砥礪前行的具體體現。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魏軍鋒致辭

魏軍鋒副主席在致辭中對本次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的召開就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和具體落實,是思想上對標對表、行動上緊跟緊隨、執行上堅定堅決的具體實踐。安徽省科協將進一步密切與軍隊科技工作者的聯系,拓展服務領域,提供更大支持,為軍隊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成功提供更加有力支撐,使科協組織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大會交流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圍繞“前沿與展望”展開;第二階段圍繞“需求與超越”展開;第三階段圍繞“創新與融合”展開。前兩個階段主要內容為主題演講,第三階段主要是電子戰各專業領域的專題交流。

呂躍廣院士作報告

大會主席呂躍廣院士作了題為“電磁頻譜戰與電子戰”的主題報告。呂院士深度解析了電磁領域軍事斗爭面臨的時代背景、國際競爭態勢。他指出,科技革命引發軍事革命,軍事革命呼喚軍事轉型。在電子信息技術的強力推動下,以電子戰為代表的新型作戰力量快速發展并日益成為影響乃至決定戰爭勝負的核心要素。著力實現新形勢下電子戰轉型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緊迫性、戰略性任務。

楊小牛院士作報告

楊小牛院士的報告主題是“信號大數據與深度學習—電子戰發展引擎”,深入分析了電子戰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熱點問題。

國防大學郭若冰院長作報告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郭若冰院長《從科研能力到電子戰實戰能力的思考》的主題報告,提出科研創新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緊貼實戰的基本要求和落實路徑。

于川信研究員作的“對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認識”的主題報告,圍繞在新型安全領域軍民融合如何形成深度發展格局問題做了詳細解答。胡來招研究員作的“變化與生存”主題報告,對電磁領域的對抗本質、博弈變化進行了深度闡釋。

此外,清華大學教授羅毅的《高性能微波光子器件及微波光子鏈路技術研究》,北京衛星導航中心研究員周建華的《空間信息網絡安全體系研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3研究所姜道安的《人工智能與光電對抗技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副所長吳劍旗的《雷達反隱身面臨的問題與思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4研究所李艷斌的《電磁認知與控制技術》,中國電科信息科學研究院葛建軍的《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未來戰爭》,國防科技大學劉列的《高功率微波與強流電子束產生》,西北工業大學祝小平的《顛覆性技術將推動新一代無人機的發展》等報告精彩紛呈,分別從不同角度深度剖析了電子戰的技術前沿,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次大會共收到征文300余篇,經過大會專家組的嚴格評審,錄用論文225篇,收錄到《2017全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并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42篇。會上,呂躍廣院士、楊小牛院士、劉澤金院士、王沙飛院士共同為優秀論文作者頒發了榮譽證書。

主題演講結束后,大會進入專題交流階段,共設置了綜合電子戰、雷達對抗、通信對抗、光電對抗、計算機網絡技術5個專題分會場,與會專家學者在各自研究領域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作為主辦單位,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聚集了中國電子信息及相關行業的事業單位、高等院校、電子類協會、全國電子信息行業的骨干企業,是電子對抗技術應用與研究的重要力量。中國電子學會作為我國電子技術界最高學術平臺,是學術交流的國家隊,匯集了一大批專家人才和科技精英,并被民政部評為5A級全國性學術類社團。近年來,學會相繼承接了信息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評估工作、開展了院士推選和國家科技獎項評選、開展實施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成功舉辦了世界機器人大會、云計算大會、物聯網大會、“一帶一路”青年創新大會等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品牌會議。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是軍隊“2110工程”持續重點建設院校,同時也是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對抗分會的掛靠單位。學院擁有以電子對抗領域首位院士和軍隊科技領軍人才、軍隊學科拔尖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及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為代表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建有全軍信息作戰理論研究中心、全軍信息對抗軟件測評中心、特種電子裝備修造廠、電子對抗裝備陳列館等一批全軍性電子對抗專業機構,在這里舉辦全國性的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具有濃厚的電子戰文化底蘊。

“2017全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著眼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高揚“創新求變、軍民融合、超越發展”的理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研究探索,軍民合力推進電子戰發展,成為我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電子戰領域的學術盛會。

索取“此產品”詳細資料,請留言
  • *姓名:
  • *手機:
  • *郵寄地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