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新格局
陳雙平
70余年前,組建于抗美援朝烽火中的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在成立不到1年、人均戰術飛行不足20小時的情況下,首開我軍航空轟炸作戰樣式先河,以9架杜-2轟炸機打出了“全摧毀、零戰損”的輝煌戰績。2015年,該大隊改裝轟-6K僅3個月就擔負戰備任務,首飛不到7個月就執行戰巡任務,不到10個月前出第一島鏈遂行遠海任務,創造了多項練兵紀錄。這支英雄部隊之所以在組建之初、換裝不久就敢于馭風九天,既離不開為國仗劍的赤膽忠誠,也得益于嚴訓實練的過硬基礎。飛行二大隊的先進事跡是我軍在不同歷史時期實戰練兵、主動轉型的一個縮影,也再次驗證了一條樸素而深刻的規律:一流的軍隊,必須有一流的訓練;一流的訓練,必須有一流的基礎。
勝戰先勝于練兵,練兵首成于基礎。基礎訓練,是一切軍事訓練活動的基石,我軍歷來重視根據形勢任務發展推動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抗日戰爭后期,八路軍358旅8團率先開展以射擊、刺殺、投彈為主要內容的“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練兵活動,受到毛澤東同志充分肯定后推向全軍,為支撐作戰方式由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60年代,以推廣應用“郭興福教學法”為標志的群眾性比武練兵,帶動部隊正規化水平和訓練成績迅速提高。世紀之交,以新“三打三防”為主要切入點,持續深入的科技大練兵活動引領軍事訓練整體躍升,有效提高了我軍打贏高技術戰爭的能力。進入新時代,習主席對軍事訓練轉型念茲在茲,對基礎訓練高度重視,明確要求“加強部隊技戰術基礎訓練”,強調“把每一個單兵、每一型裝備、每一類作戰要素訓到位,夯實打勝仗能力基礎”,為我軍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時代在變、戰爭在變,基礎訓練也在變。當前,各級對基礎訓練是重視的,但對推進基礎訓練轉型發展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有的堅持基礎訓練就是背得多、跑得快、打得準的單線思維,認為基礎訓練轉型很簡單、不急迫;有的認為基礎訓練由旅團級以下主抓,受訓對象多、課目內容雜、保障資源少,轉型推進難度大;還有的一體謀劃、統籌推進不到位,導致基礎訓練轉型議訓時有必要、落實時不重要,等等。“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毫無疑問,破除這些有形和無形的制約,加快構建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新格局,是一場深刻而現實的“戰前之戰”。
基礎訓練轉型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制勝未來戰爭提供能力底座。當下,我軍軍事訓練轉型正處在躍升發展的當口,推進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既是使命所系,更是形勢所迫。構建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新格局,包含進度與質量的雙重要求,必須主動求新求變,踩準踩實轉型“油門”。從設計維度看,不能把基礎訓練看單了、把基礎訓練轉型看窄了,而是要著眼實戰看訓練、跳出訓練謀轉型,以整體、系統、超前思維搞好頂層謀劃,明確基礎訓練轉型的方向目標、指導原則、重點領域、推進步驟等關鍵問題。從內涵維度看,基礎訓練轉型絕不是增減課目內容、改進方法模式那么簡單,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重要的打仗工程,要圍繞健全訓練內容新體系、走開精細管理新路子、拿出訓練保障新舉措、打造組訓人才新方陣等綜合施策。從落實維度看,要遵循訓練創新規律,錨定轉型發展方向,抓總抓重抓要,下苦功用巧勁,引導部隊敢于訓科學訓、主動轉穩步轉,以創新求突破、以量變促質變,提高基礎訓練質效。
率軍者披堅執銳,執戈者方能戰不旋踵。領導干部既是基礎訓練的組織者、參訓者和示范者,也是推動構建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新格局的主要力量,其指導思想、軍事素質、組訓能力影響和決定著構建基礎訓練轉型發展新格局的質量和效益。各級黨委領導必須充分發揮新的體制優勢,凝聚形成轉型合力,壓實各級黨委特別是主官責任,加強推動基礎訓練轉型發展的組織領導。要始終把抓訓強能作為基本職責,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努力成為推動基礎訓練轉型發展的“明白人”“帶頭人”。要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廣大官兵的積極性創造性,把軍隊建設各項新成果融入基礎訓練轉型、轉化為現實戰斗力。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在信息化智能化浪潮奔涌、軍隊轉型百舸爭流的新時代,基礎訓練合著變革的節拍躍動嬗變,在傳承與超越的激蕩中詮釋著新的時代特質,亟需我們以新的視角聚焦發展,以更加有力的舉措破難開新,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支撐部隊戰斗力實現新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