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智能制勝,是新質戰斗力“質”中鮮明的時代特征。隨著科技發展與戰爭形態演變,以“能量機動和信息互聯”為基礎、“網絡通信和分布式云”為支撐、“數據計算和模型算法”為內核、“跨域指揮和多域行動”為途徑的智能化聯合作戰,逐漸勾畫出新質戰斗力應用的鮮活場景。新質戰斗力的智能化趨勢,將引發軍事領域的鏈式突破,成為改變戰爭規則的關鍵變量。提升新質戰斗力、打贏未來戰爭,應該向智能化作戰“叩門”,探索迭代生成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的方法路徑。
按智能制勝機理解析新質戰斗力特征
縱觀人類史,戰爭制勝機理無不鮮明留下科技發展的時代烙印。認識把握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應緊跟戰爭形態發展,解析其關鍵特征。
戰場環境多域分布。戰場環境是新質戰斗力的使用空間,是認識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的時空框架。自戰爭產生以來,戰爭時空經歷了平面、立體、無形空間等多次飛躍。當前,作戰對抗在包括物理域、信息域甚至生物域、社會域等維度的融合空間展開。智能化聯合作戰,虛擬空間地位上升并逐漸與物理空間深度融合一體,網電、情報、心理等無形對抗構成全新空間,建立虛擬戰場、實現虛實互動、達成以虛制實成為聯合作戰新的發力端。
構成要素多元整合。構成要素是新質戰斗力的內涵特征,是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的基礎元素。機械化聯合作戰是平臺中心戰,主導力量是火力和機動力,人、機械化裝備、戰法的組合方式更多是疊加累積,目的是實現以物載能、以物釋能。信息化聯合作戰是網絡中心戰,主導力量是信息力,網絡信息、人、信息化裝備、戰法的組合方式更多是鏈接貫通,目的是實現以網聚能、以網釋能。智能化聯合作戰的主導力量是智力,作戰要素云、網、人、裝備、戰法通過模型、算法、數據多元整合,構成敏捷重組、自主適應的復雜系統,實現以智馭能、以智制能。
作用方式多能并行。作用方式是新質戰斗力的釋能途徑,是解析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的關鍵所在。體系架構、分布協同在聯合作戰中的使用,使分布并行在戰爭中嶄露頭角。聯合作戰中,信息共享、機動反應、火力打擊、指控決策速度均大大加快,不同作戰單元效能可并行作用。在近年來的局部沖突和軍事行動中,指揮和作戰的顆粒度越來越小,但控制范圍、作戰效能、對抗烈度卻成倍增加,就是多能并行的最好例證。
評估反饋多層視角。評估反饋是新質戰斗力演進提升的迭代起點,是推進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發展的動態基礎,也是新質戰斗力生成中易被忽視的環節。智能化聯合作戰高精度、快節奏的特征,使多層視角評估反饋成為剛需。其中,云網群端的鏈接視角,可以審視云平臺、網絡、“蜂群”、終端等運行狀況;有人無人的交互視角,能夠判斷不同交互階段技術機制;多域聚合的時空視角,有助于綜合評估認識戰場態勢。
用系統理念重構新質戰斗力生成模式
當前,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不斷催生聯合作戰基本要素發生嬗變。情報、指控、火力、網電等功能模塊之間,呈現由分離向融合、單裝向集群、實物為主向虛實互動發展的新趨勢。傳統作戰能力生成模式已難以適應發展,應以新思維重構新質戰斗力生成模式。
創建智能化戰爭體系。過時的軍事需求,孕育不出適應未來戰爭的最優體系。應以智能科技為原點衍生概念場景,鏈接交互智能部件和現有人員、裝備、戰法等,形成包含感知、決策、攻防、保障及虛實互動的智能化作戰體系。一成不變的作戰體系,也難以適應戰爭形態的快速演變。應形成快速迭代、跨越提升的創新鏈,貫穿新質戰斗力生成全過程,推動作戰體系從低階向高階演化。
打造敏捷性作戰單位。作戰體系是高強度的對抗系統,平時的迭代速度越迅速,建設水平越先進,戰時的生存能力就越強。打造智能化聯合作戰體系,應以培育所有個體的主動性、創造性為起點,形成能夠快速響應,積極應對戰場不確定性的敏捷團隊。軍事訓練應充分汲取近期局部戰爭中的經驗教訓,改變大規模線式部署、集團作戰的傳統模式,突出“化整為零”的分布式作戰演訓,增強體系抗毀性,提高穩定性。
推動顛覆性科技轉化。軍事革命的成功密碼之一,是科技向軍事的“浪涌”轉化。應著眼科技進步前移作戰準備基點,遷移轉化博弈論、復雜系統科學、軟件定義等最新科學成果,升級改造作戰軟硬件基礎平臺,以創新思維、范式、工具,探尋體系制勝的機理。同時,加快移動互聯、云計算等成熟技術向作戰體系延伸,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等向作戰平臺應用,提高無人化、仿生化、集群化智能作戰水平。
謀求非對稱制衡優勢。20世紀以來,“選擇性披露”“成本強加”等將對手方向帶偏、節奏帶亂,成為大國軍事競爭中的慣用手段。單純按他人主導的話語體系、方法體系“硬拼”,往往難以發揮自身優勢,甚至還會掉入對手預設的陷阱。應注重揚長避短,科學選擇自身戰斗力發展路徑,實現錯位競爭。應跳出引領者預設,動態對標、迭代發展。強化批判證偽,防范被對手迷惑誤導。
以持續演化推動新質戰斗力迭代發展
誰能在新質戰斗力建設上領先一步,誰就能贏得制勝先機。智能化聯合作戰體系是一個不斷演進的復雜巨系統,其要素不斷拓展、環境跨越多域,應按照持續演化改進的機制,在戰略管理范疇內以需求為目標、以效能為關鍵、以精準為導向,推動新質戰斗力迭代發展。
生成鏈路納入戰略管理。智能化聯合作戰是推進戰爭準備的新前沿,應按照戰略管理鏈路統籌推進。需求環節,充分考量能力與需求差距,科學論證建設資源投向投量;規劃及預算環節,按目標任務與現實資源匹配原則,著眼效益抓好預算控制執行;執行及評估環節,縱向上既要推進頂層機構接力協同作業,橫向上又要調控、監督、糾偏各領域按職責逐一落實。
生成過程建立正向循環。智能化聯合作戰處于科學技術由信息網絡向人工智能發展、作戰樣式由網絡中心戰向跨域自主并行作戰轉變、政治經濟外交與軍事手段融合運用的變革時代,新質戰斗力生成過程應建立迭代發展、持續演進的正向循環。既注重各系統能力的均衡發展,也要劃清層次、厘清權重,通過分級建模、正向循環,逐步實現體系最優、能力最強。
生成輸出緊盯博弈對抗。只有緊盯軍事博弈過程,新質戰斗力建設才能有的放矢、找準方向。應著眼體系競爭,在作戰理論、裝備研制、軍事訓練等方面成體系用兵、謀體系優勢、出體系成果、強體系能力,避免短板缺項。要謀求非對稱制衡,既不封閉僵化,也不照抄照搬、跟風炒作,在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建設的關鍵領域領先對手,在主動應變求變中打造制衡強敵的新優勢。
生成效能嵌入檢驗評估。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生成效能應納入檢驗評估體系。通過分析戰略任務設定作戰需求和新質戰斗力指標、通過重大演訓活動仿真推演新質戰斗力運用場景實效、通過設計評估模型算法檢驗度量新質戰斗力指標,以評估反饋支撐智能化聯合作戰新質戰斗力建設。(作者:張宏昌 閆 魁 史 霞,單位:戰略評估咨詢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