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領空天防御事業新發展,孵化創新性關鍵技術與顛覆性構想,由中國航天科工十院主辦的全國性賽事——首屆“聚合賦能、數智反無”反無人機裝備創新創意大賽將于2024年8月至10月舉辦,重點面向高校、研究院/所學生,同時向全社會組織及個人開放,為航天航空愛好者提供公平競技和學習交流的舞臺。
一、組織機構
1.指導單位:國防科技工業空天防御創新中心、高功率微波集成應用創新中心。
2.主辦單位:中國航天科工十院。
3.承辦單位:第十總體設計部
二、大賽特點
1.與國內反無體系牽頭總體單位零距離接觸、深度交流的機會;
2.獲獎項目有機會獲得主辦方資助,助推創意落地或孵化國家級創新項目;
3.獲獎團隊成員有機會獲得主辦工業部門就業面試機會。三、大賽命題
本次大賽面向未來空天防御應用,以“聚合賦能、數智反無”為主軸主線,設置兩個命題,開展創新性作戰概念設計、智能算法比測,孵化創新性關鍵技術與顛覆性構想。
命題1:模型算法挑戰競賽
科目1:低空小、微無人機目標智能識別模型/算法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低空安全問題也隨之凸顯,尤其是一些重要場所及交通樞紐,但是低空小、微無人機易與低空環境中鳥、氣球、行人、車輛混淆從而導致監管困難,因此,需要在發現可疑目標時,盡早利用雷達跟蹤的點跡、航跡等數據,完成無人機目標與非無人機目標的正確識別。
科目2:多智能體高精度快響應協同控制模型算法
在多智能體協同制導控制中,脫靶量并非唯一的戰技指標,還需綜合考慮攻擊時間、攻擊角度、路徑點、彈間通信距離和自身過載能力等多種約束條件。多智能體協同作戰的主要樣式有:時間上協同、空間上協同、功能上協同,平臺上協同以及目標機動上的協同。針對不同的情況,多智能體武器系統應選擇與其相對應的協同制導方式,以充分發揮整體作戰效能。因此,需開展多智能體高精度、快響應制導控制技術攻關,提升多智能體協同攔截蜂群目標能力。請選手根據大賽設置,基于matlab語言或C/C++語言完成高精度、快響應協同算法設計。
命題2:作戰概念競賽
科目3:作戰概念類
聚焦要地要點反無、野戰機動伴隨反無、城市反無等多樣化作戰場景,暢想未來反無人機作戰形態,圍繞作戰問題研提創新性、前瞻性、顛覆性解決方案。
四、參賽方式
1.報名要求
參賽人員必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公民。參賽人員不論專業、學歷、年齡,均可以個人或團隊方式(每個團隊人數不超過5人)報名參賽。鼓勵不同高校、不同工業部門、不同專業間跨界合作,協同創新,鼓勵高校教師親自參與。
一支隊伍只能報名一個科目;同一名選手只能參加一支隊伍。
2.報名方式
采用線上報名方式
網站地址:http://match.schainbaas.com
3.報名及初賽作品提交時間
9月10日-10月15日
4.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周老師0851-88697368/18340006933
吳老師0851-88697354/18008510903
安老師18119373234
五、作品要求
1.作品形式要求
科目1:低空小、微無人機跟蹤識別技術
賽道一:小、微無人機集群目標穩定跟蹤技術
初賽:線上提交成果。參賽方將對組織方數據的處理結果及群中心計算公式提交給組織方。同時,提交相關技術的研究報告,包括解決的問題、具體技術途徑和算法模型、相關技術的仿真驗證情況、達到的指標等內容。由賽事專家組進行打分并公布結果;
復賽:現場演示。演示用的實測點跡數據由比賽組織方提供(提前以數據小樣的形式與參賽方對接算法接口),包括可分辨群目標點跡數據、不可分辨群目標點跡數據。
賽道二:小、微無人機目標類型識別算法
初賽:以線上形式進行,參賽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測試數據集識別結果,由賽事專家組進行打分并公布結果。
復賽:技術方案審查及現場數據比測。
科目2:多智能體高精度快響應協同控制模型算法
初賽:初賽比賽為線上展示及方案評審;
復賽:復賽比賽為線下展示。
科目3:作戰概念類
初賽:以線上形式進行,參賽人員提交作戰概念初步設計方案。
復賽:現場答辯,每個概念15分鐘答辯,專家10分鐘質詢。
2.技術要求
詳見附件。
3.提交要求
⑴文件組成要求
作品由作品簡介、作品照片、設計報告和其他相關文件組成。
①簡介(Word版):500字以內,包括項目簡介及創新點介紹,可包含不超過4張圖片,總篇幅不得超過2頁,命名為:“01-學校(或單位)名稱-作品題目-作品簡介.doc”。
②圖片:包含5張圖片,其中4張是作品相關的圖片,1張是參賽團隊的照片,單張圖片大小在5M以內,命名為:“02-學校(或單位)名稱-作品題目-圖片1/2/3/4/5.jpg”。
③方案報告:
命題一方案報告(Word版):建議8000字以內,按照大賽主辦方提供的模板編寫(詳見附件4),應包括作品要求中的相關內容,命名為:“03-學校(或單位)名稱-作品題目-作品設計報告.doc”。
命題二方案報告(PDF版):要求內容、排版等與方案報告(Word版)相同,命名為:“03-學校(或單位)名稱-作品題目-作品設計報告.pdf”。
命題三方案報告不設模板,由參賽隊伍根據科目三規則完成作品。
④其它相關文件:如算例源碼(與設計報告中關鍵結果密切相關的程序和代碼等以壓縮包形式提交)以及其他與作品相關的文件等,命名為:“04-學校(或單位)名稱-作品題目-XXX(內容名稱).zip”。
⑤命題一的軟件可采用Python≦3.8.10版本、C/C++VS2015版本、Matlab2014a版本等語言編寫,具備導入數據、自動運行和數據保存等功能。需提供可運行的源文件。
⑵作品文件夾命名要求
文件夾名稱為“學校(或單位)名稱-作品題目”,參賽團隊將作品文件夾進行壓縮,壓縮文件名為“學校(或單位)名稱-作品題目.zip”。
⑶文件編輯器要求
作品簡介和作品設計報告(Word版)應使用Word2003以上版本編輯,作品設計報告(PDF版)可用Adobe PDF閱讀器打開,提交作品中圖片一般為JPG文件。
4.提交方式
(1)大賽作品在大賽官網提交,網站地址:http://match.schainbaas.com
(2)兩個命題作品提交入口于10月15日關閉,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品提交。
六、評審標準
1.作品評審方式
初賽評審階段根據專題和參賽作品數量分若干小組進行函審。
決賽作品評審通過現場答辯進行,現場打分、現場公布結果、現場頒獎。決賽時所有作品的評分同初賽評分無關。
2.打分評審標準
(1)材料的完整、清晰和明確性,表現形式(10%);
(2)創新性和技術融合性(40%);
(3)方案設計深度及技術可行性(30%);
(4)應用前景(20%)。
七、獎項設置
大賽兩個命題分別設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此外,大賽視情設置“優秀創意獎”。獎項設置具體如下:
1.一等獎3名:模型算法類獎金10萬元、證書、獎杯,作戰概念類獎金5萬、證書、獎杯;
2.二等獎6名:模型算法類獎金6萬元、證書、獎杯,作戰概念類獎金3萬、證書、獎杯;
3.三等獎9名:模型算法類獎金4萬元、證書、獎杯,作戰概念類獎金2萬、證書、獎杯;
4.優秀創意獎:獎金1萬元、證書、獎杯。
八、賽程及時間安排
1.賽程設置
⑴初賽
對參賽作品進行初評審。
(2)決賽
決賽分為導師輔導及作品完善和現場答辯兩個階段。
導師輔導及作品完善階段:安排導師對進入決賽的團隊或個人進行伴隨式輔導,導師與參賽選手組成新的協同創新團隊,使作品在應用需求的牽引,更具實用價值,同時結合實際工程經驗,提高可實現性。
決賽現場答辯階段:現場宣講、現場評審答辯、現場計分、現場公布結果并現場頒獎。
舉辦地點:貴陽。
2.時間安排
9月10日-10月15日,報名及初賽作品提交;
10月20日,完成初賽評審,并通知進入初賽的隊伍;
10月29日,舉辦決賽。
九、特別申明
(一)參賽作品應具原創性,無知識產權爭議,參賽團隊必須簽署作品原創性證明和知識有限使用權聲明。組委會對因知識產權引起的任何實際侵權概不負責。大賽組委會擁有參賽作品知識有限使用權,有權對作品進行編輯、使用。
(二)本次大賽為非涉密活動,參賽作品不應涉及國家秘密事項。參賽選手或作品違反保密規定導致的后果由參賽單位、個人承擔,組委會概不負責。
(三)未入圍決賽作品不再另行告知,不予退還參賽作品。
(四)大賽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