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磊
【摘要】邊境聯合應急行動具有政治敏感、戰略性強,事發突然、現場速決等特點,其目的是在短時間內完成邊境突發危機處置,恢復常態管控,成敗關乎國家利益與戰略全局。指揮信息作為邊境戰場的“中樞神經”,是作戰行動的關鍵要素,提高指揮信息保障能力是行動制勝的重中之重。考慮到邊境聯合應急行動指揮信息保障的現實需求,從科學統籌指揮信息保障要素、協同構建軍地共用信息平臺、超前籌建邊境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新技術創新賦能等方面分析思考,為提升邊境聯合應急行動指揮信息保障能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邊境地區|聯合應急行動|指揮信息|保障能力
一、科學統籌指揮信息保障要素
邊境聯合應急行動由黨政軍警兵民共同參與,力量多元,涉及軍地多個單位部門,且自成體系、各有分工,統一指揮難度較大,加之保障內容繁多,必須在建強聯合指揮機構的同時,統籌好指揮信息保障要素,科學組織信息保障任務籌劃,確保戰場指揮信息流順暢流轉,為聯合指揮員實施籌劃決策和指揮控制夯實基礎。
(一)合理部署指揮信息保障要素
邊境聯合應急行動指揮信息保障,涉及情報、通信、信息防護等多個保障范疇,所需保障的地域空間、時效以及指揮機構規模,要根據不同任務保障態勢科學調控。對于要素席位、各保障單元員額及裝備器材編配,應依據不同任務性質及需求,考慮最大、最小、常態三種保障模式,靈活設置指揮信息保障要素,構建完善指揮鏈路,制定相應保障措施,將其納入總體行動計劃,還要在聯合演練中不斷驗證要素設置的科學性,并適度調整。
(二)發揮專業力量技術支撐作用
注重由專業保障力量為行動指揮信息保障提供技術支援。平時軍隊單位單位從上級機關、院校、科研院所和地方通信部門等單位中遴選專家教授,組建邊境應急管控領域專家庫,戰時接通與專家之間的熱線電話,為行動提供參謀咨詢和技術支持,同時充分發揮武警、公安、民兵通信力量和駐地通信管理局、運營商、企業和應急管理等單位人才的專業能力,對指揮信息保障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三)搞好指揮信息保障工作協同
以“精干高效、分工負責”為原則,指揮信息保障要素充分結合自身責任分工和專業領域,積極向指揮機構建言獻策,主動協調軍地相關力量組織聯合保障,確保指揮信息保障實效。在組織運用指揮信息系統時,各保障分隊要樹立整體觀念,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和協同要求,服從統一領導,及時互通情況,主動配合,密切協作,積極主動地解決遇到的各種情況。
二、協同構建共用信息平臺
在信息體系支撐下,邊境聯合應急行動各作戰要素、單元之間可實現深度融合,能根據戰場需要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和力量動態調配,充分發揮作戰效能。為確保邊境地區軍地信息資源充分融合共享,打好應急應戰一體聯動基礎,需要打通軍地信息資源互通鏈路,建立戰時軍地兼用的一體化信息平臺,從而為聯合應急行動指揮提供信息支撐。
(一)構建多維立體的信息通信網絡
針對邊境一線戰場態勢多變、任務動態轉換頻次高的現實特點,應以地方通信基礎設施和既設國防光纜為依托,部隊上下與聯防單位、地方部門之間搞好應急通信方案對接,綜合運用固定和機動通信手段,應急構建多維立體的信息通信網絡,開通軍地共用的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行動中軍地信息聯合共享、指揮信息全程覆蓋,確保具備軍地信息通信“全程通、動態通、聯合通”的能力。
(二)構建情報信息協同偵搜體系
以技術情報偵察為主,主要依托部署于邊境重要點位的無人機、雷達、聲光報警、邊防監控前端等軍地戰場態勢感知設備,通過信息通信網絡,將戰場實時動態遠程傳輸至各級指揮中心,確保相關要素直接獲取邊境態勢信息。以人力補盲偵察為輔,廣泛開展邊防情報偵搜,建強邊情信息網。軍地各級值班室依托聯席會議、網上聯合辦公、緊急會商機制,綜合邊防部隊、地方邊民、民兵、公安和國安等力量獲取的第一手情報信息,共同對多源情報信息仔細甄別、多方印證、科學研判,確保情報高度準確可靠,真正發揮情報信息先導作用,為指揮機構科學籌劃決策提供情報信息支援。
(三)整合軍地指揮信息系統
戰場上通過系統集成、資源共用、專項鏈路、互配終端等途徑,有效整合軍地信息資源。以信息通信網絡為依托,整合視頻會議、自動電話、集群對講和邊防監控等各類信息系統,使指揮信息系統兼具語音、視頻、數據、文電等業務能力,同時以設專網、專機的形式將可視電話、警務指揮等信息系統引接至聯合應急指揮中心,實現各類軍地異構網絡統一調度、戰場信息集約保障。
三、超前籌建邊境通信基礎設施
邊境聯合應急行動是基于網絡信息體系下支撐下的“體系聚優戰”。邊境通信設施是催生行動體系能力生成的主要物理基礎。當前形勢下,邊境地區通信設施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在平時抓好超前建設,才能確保應急作戰時達到有效利用。完善的邊境通信基礎設施有利于發揚戰場信息優勢、彌補戰場環境劣勢,大幅提高聯合應急行動指揮信息保障能力。
(一)軍地聯合建設,緊前規劃設計
為使邊境信息基礎設施達到合理建設,應注重制定統一、全面的戰場信息化建設規劃,立足長遠,適度超前,后期逐步更新完善。首要是著眼建設需求,搞好軍地之間建設方案對接工作,確保項目計劃與實際需求達到對應,避免造成交叉重建、建而不用的資源浪費現象。還要在推進建設過程中,加強與地方工程管理部門、企業和需求單位溝通,準確把握建設標準,搞好全流程工程評估,確保在動中抓建中提高建設質效。
(二)加大光纜網建設,形成信息柵格
信息柵格可應用于戰場上信息高速傳輸、高效指揮控制和協同保障。應全面鋪開邊境柵格化光纜網絡建設,為形成信息柵格提供強大的基礎網系依托。邊境一線重要點位區域必須建立主備結合的多路迂回光纜鏈路,并加裝光纖倒換設備,有效提升網系高效修復、敏捷重構能力。摸清駐地民用光纜通信線路建設底數,清晰掌握路由走向、覆蓋范圍及傳輸能力等數據,并研究論證建設需求,盡快展開補充建設,便于戰時合理征用地方光纜資源,最大限度保障軍事通信暢通。
(三)注重中繼類通信設施建設,擴大指揮通信覆蓋區域
邊境地區環境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特點,多數區域無既設通信資源依托,支援保障難度大。中繼類通信設施可有效彌補信號傳輸中的損耗,實現信號遠距離傳輸,擴大通信覆蓋范圍。通過建設中繼類通信設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無線通信網覆蓋不全,上級指揮決策難以到底到邊問題。需按照軍地合建合用原則,展開相關設施建設??稍谂R邊地域、重要通道、邊境地段建立通信接入節點,戰時確保軍用通信網絡隨遇接入;加大對任務區域移動式通信基站、空中中繼通信手段測試力度,拓展無線通信保障能力,有力保障機動指揮。
四、大力推進新技術創新賦能
隨著前沿新技術手段的迅猛發展,不斷促進指揮信息系統趨于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成為提高指揮信息保障能力的倍增器。當前,人工智能(AI)領域是各國爭相布局的戰略制高點。邊境戰場上,人工智能技術與5G、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融合應用,可推動指揮信息保障模式創新,使聯合力量在作戰行動中迅速搶占信息優勢。應當不斷加大新技術應用研究力度,早日完成技術成果轉化,實現邊境聯合應急行動指揮信息保障能力躍升。
(一)AI+5G技術
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點,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強大的基礎網絡支撐。在5G網絡的覆蓋下,各種智能設備可以實現戰場通信網絡快速互聯與指揮信息實時傳輸,促進指控裝備運用方式由傳統的“人機結合”向“人機智能混合”的方式轉變。如戰場上借助智能穿戴類5G終端設備,可減小指揮信息流轉層級,使各類指令直達單兵戰術末端,有力保障應急情況下的越級指揮。
(二)AI+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可協助人工智能對數據進行實時的智能化分析和處理。AI專家系統作為一種高度智能化的決策支持工具,能夠模擬人類專家的思維過程,充當戰場上的“虛擬參謀”。AI專家系統與大數據知識庫的結合能夠發揮出巨大優勢,通過深度學習和大數據處理技術,分析行動需求,基于實時戰場態勢和關鍵信息,可迅速擬制可供參考的任務規劃方案,有效提高指揮決策效率。
(三)AI+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戰場動態管控、態勢實時感知和信息互聯互通。但隨著戰場上入網設備數的不斷增加,其收集的數據量和復雜性隨之變得龐大,且大部分數據未被有效利用。AI與物聯網技術結合,可發揮信息收集、智能識別和處理等功能作用,使大量的戰場感知設備與指控、通信裝備設施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輔助指揮員高效準確地判明戰場態勢,從而提升智能化指揮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董強,等.指揮所系統[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168.
[2]許景成,吳思亮,丁飛翔.如何實現未來作戰體系聚優[N].解放軍報(軍事論壇),2023-06-08(7).
[3]杜艷軍,趙劍錕,李小燕,等.校園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監測實驗平臺開發與應用[J].科技風,20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