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實現“富國夢”與“強軍夢”的統一

2013-02-07 09:49:00

來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首次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中明確提出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法規建設的重大課題,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軍民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對新時期軍民融合的認識

  辯證看待軍民融合。看盡大國興衰事,唯有融合是正道。歷史上,不少國家因為沒有處理好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吃盡苦頭:有“犁”無“劍”,猶如泥足巨人;而有“劍”無“犁”,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當今時代,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體系對抗,實質上是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誰能在戰爭需要時迅速把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轉變成軍隊作戰能力,誰就能保持強盛。環顧世界,啟示頗多。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硅谷有600家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簽訂了服務合同,硅谷儼然成為一個“武器庫”。軍民融合是國家的戰略選擇,中央決策層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長遠的布局。正是深刻洞悉了“犁”與“劍”之間的辯證關系,黨中央把軍民融合式發展鄭重寫入黨的行動綱領。

  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在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進程中,可以大有作為,發揮更大的作用。軍民融合是富國之策、強軍之本、發展之要。軍民融合就是逐步向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共享的融合模式轉變,更有利于構建和形成國防與經濟社會建設均衡、有序、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實現生產力與戰斗力的融合與互促。大融合大發展,早融合早得益。

  國防科技工業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支撐之一。從內在關聯上看,國防科技工業既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卻又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西方軍事學家約米尼曾警示過世人:“富有黃金的大國,其國防并不一定會強大。”一個國家的國防要想真正強大,必須擁有先進高效的國防科技力量做支撐。20129月底,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列編。雖說航空母艦形成實際作戰能力尚需時日,但背后的戰略語境卻足以引發一場軒然大波。引用俄羅斯著名軍事評論家利托夫金的話說:“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完成一艘5萬噸級以上航母的自主設計建造,那么它的綜合國力已經邁進了世界強國的行列”,“將幾近空殼的‘瓦良格’號改造成軍艦”,無疑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能力的一次重要躍升和完美展示。這種展示,從國家戰略層面上講,就是一個無聲的威懾和長效的安全保障。

  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是一個重大戰略工程,需要著力加強組織領導,周密籌劃,狠抓落實。一是精心制定推進融合式發展的規劃計劃。軍民融合式發展,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教育等諸多領域。必須樹立體系建設的觀念,加強戰略籌劃和頂層設計,制定完善配套的規劃計劃,努力構建以需求牽引建設、以計劃規范進程、以標準控制質量的科學管理模式,推動軍民融合持續健康發展。二是不斷完善有利于融合式發展的工作機制。即要完善需求提報論證機制,完善重大項目對接機制,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完善績效評估機制。三是健全完善促進融合式發展的配套法規政策。即要完善法律法規,完善軍民通用標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四是加強對融合式發展的科學指導。加強對融合發展的科學指導,要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軍需與民用的關系、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和項目建設與成果應用的關系。

  對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思考 

  搭好軍民間的橋梁。建設先進的國防科技工業已成為“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平時期,化“劍”為“犁”;戰爭年代,化“犁”為“劍”,搭好這座“橋梁”,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更需要自主強大的國防科技工業能力作支撐。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前主席鄧肯·亨特在一次高級別會議上指出:“我擔心的是我們最終面臨一支具有資本主義強大工業基礎支持的共產黨軍隊。”這位政客的“擔心”,恰恰折射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現代工業體系的極大發展。探月工程加快推進,“天宮”一號與“神舟”飛船成功對接,“和諧”號動車組不斷刷新鐵路運營的速度紀錄等等,標志著我國部分核心工業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以說,當前推進國防科技工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到來。應堅決按照黨的十八大部署要求,堅定走開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穩步推進國防工業體制改革,調整完善國防工業結構布局,著力構建靈敏高效的軍地雙向轉化機制,為“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提供持續強勁動力。國防科技工業對國民經濟帶動作用也日益明顯,10余萬項軍工技術轉為民用。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軍民融合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戰略規劃不足、政策法規不配套、管理體制不順、市場競爭不充分等體制機制障礙明顯存在。推動軍民融合深入發展,涉及軍地,落實難度大,必須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從體制機制上實現軍民融合。

  首先,應加快制定戰略規劃。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式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但是軍民融合式發展涉及軍地兩大系統和多方利益關系,迫切需要國家通過戰略規劃來推進。現階段,我們必須盡快研究論證并制定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專項規劃。在戰略布局上,要合理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布局,在信息安全、太空發展、海洋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人才發展等戰略上深入推進;在戰略管控上,要著眼軍民融合常態化發展,自上而下地構建軍民融合的領導管理體制,強化軍民融合的宏觀調控、資源投向等管控職能;在戰略規劃上,要建立軍民融合基礎項目的長遠規劃,特別是一些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基礎性科研項目,應集中軍地資源,統籌規劃建設。

  其次,健全完善政策法規。在“軍民融合”的初期,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地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為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的順利進展提供制度保障。應堅持在現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制定融合式發展的配套性政策法規。對國家來說,需要在通用性法規中明確對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約束力,如企業法、基本建設法、交通法、物權法等法律規范,應體現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要求;應制定應用于軍民融合式發展需要的法律規范,如國民經濟動員法以及民營企業參與國防建設等法規,為軍民融合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對軍隊而言,應加快出臺新的規章制度,如社會力量引進辦法、經費供應標準制度、社會化保障制度等,提高軍民融合式發展法制化、規范化水平。

  再有,成立高層統領機構。要成立高層統領機構,制定宏觀戰略規劃。美國有總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總統科技政策局等機構,日本有國防保障會議和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這些高級別的機構,專門負責有關武器裝備發展的規劃計劃和重大項目,以及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制定工作。這樣才能統籌協調軍事科技和民用科技的發展,兼顧各方面的發展要求和潛力,為國防大局服務,避免軍事部門和民用部門各自發展、互不兼容,使各個行業、甚至各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創新行為都能與整體規劃相吻合,形成協同效應。我國也應成立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下的高層協調機構,負責軍民融合重大問題的決策和協調,負責方針政策的制定;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合稽查制度,設立辦公室,加強重大裝備計劃與科技計劃的溝通和協調機制,由有關部門參加,協商處理重大計劃決策問題(如法律法規、重要政策的制定)。

  此外,充分實現市場競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壁壘、促進合理流動、開展公平競爭,逐步取消制約發展、阻礙競爭的各項制度。改革和完善國防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通過相應的政策引導,使設備老化、生產能力過剩、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國有軍工企業,能夠自主地退出武器裝備生產領域。同時建立科學的行業準入制度,允許進入軍品市場的民用企業參與競標,并享有與軍工企業相同的責任、權利與待遇,形成公平公正的競爭態勢。建立軍民間互通互動的信息溝通機制。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資源共享。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定期發布項目指南,定向進行信息發布和招標,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互訪活動。還要建立中介性的軍民技術及產品供求信息咨詢機構,為軍民互相轉化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要制定并實施國家標準化戰略,及時修訂和完善軍用標準和規范,擴大軍品和民品的通用化、標準化和系列化程度。比如在武器研制和采購方面,只要不影響武器裝備的作戰性能,凡是適合采用民用標準和規范的地方,就應當盡可能使用民用標準和規范,以提高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軍民融合程度,從而降低資源重復配置和浪費。

  軍民融合思想,既與以前所提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思想一脈相承,又在新形勢下對這一思想進行了創新與發展,其不僅將軍民結合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次,而且也將軍民結合的程度由軍民行業的“板塊式”對接深化為“無縫式”對接。當前,堅持軍民融合,既是國防科技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規律性要求,也是促進軍民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實現以軍帶民、以民促軍的必由之路。

索取“此產品”詳細資料,請留言
  • *姓名:
  • *手機:
  • *郵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