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8 09:24:07
來源:
憑借實力雄厚的潛艇設計局和軍工優先的發展戰略,蘇俄曾向世界呈現讓人目不暇接的成果:第一艘彈道導彈潛艇、下潛最深的潛艇、世界上最大的潛艇……而今,這一榜單又翻開新的一頁。
俄羅斯圣彼得堡市“紅寶石”海軍裝備中央設計局3月18日宣布,該局已經著手研制第五代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潛艇。根據俄海軍總司令奇爾科夫的要求,第五代潛艇將在2030年后投入批量生產。
現代潛艇從開始研究設計到退役整個生命周期約為50年,因此俄羅斯現在就展開第五代新型潛艇設計工作不足為奇。
據俄海軍總司令部代表透露,第五代潛艇必須具備統一通用性能,既能使用彈道導彈,又能發射巡航導彈,其主要特征是噪聲水平極低、指揮系統自動化程度較高、反應堆安全可靠、大量配備遠程作戰武器。
設計理念:走“進化”道路
第五代攻擊核潛艇的發展道路上,一直有“進化論”和“革命論”兩種對立的概念。
“進化論”要求逐步完善現代潛艇特有的技術方案。當今潛艇極其高昂的造價迫使設計師們盡一切可能降低終端價格,減小產品尺寸。降低費用的基本方法是提高第五代潛艇使用上的靈活性,比如配備可更換的模塊化武器裝備,發展無人潛艇甚至是無人攻擊潛艇,等等。
為了在縮短艇身、增加艇身直徑的同時實現艇載設備的最佳配置,可能會使用雙體結構、新型推進器、可選擇的艇體線型,探索新的武器使用方式,采用以新物理概念為基礎的目標指示和信息交換技術,大幅提升第五代潛艇的自動化水平。
“革命論”則認為,新潛艇作戰樣式將會與網絡中心戰概念密切結合。今后所有新型潛艇都將在此網絡內參與聯合立體作戰。
新理念的基礎是放棄大型核潛艇,集中生產1500噸級以下的使用輔助核動力裝置的中小型潛艇。雖然它們的續航能力、武器射程、目標指示、航行性能都很有限,無法單獨執行重大任務,但是一旦部署由多艘微型潛艇組成的戰斗群,其作戰效能將超過任何現代化重型戰略導彈核潛艇,而且損失部分潛艇還不會影響基本作戰任務的完成。
遺憾的是,從各方面情況看,無論是對美國還是俄羅斯,這種理念目前仍顯得相當前衛,可能會在第六代潛艇中實現。至少在今后10到15年內,潛艇發展道路將會是“進化”式的。
結構布局:強調隱身性能
隱蔽性是潛艇最重要的戰術性能,俄制潛艇的低噪聲一直享有盛譽。第五代核動力潛艇將應用更先進的隱身技術,比如噴水推進、新型減震機構等。
目前,俄海軍第五代潛艇主要研制商在新型潛艇外形上的觀點相似。他們認為未來潛艇最終可能向一個半艇體或單艇體結構過渡,以保證15%的備用浮力。主要結構材料仍將使用低磁鋼,同時大幅增加合成材料的使用比例。
另外,他們還將探索新技術方案,放棄可伸縮裝置的傳統防護罩,使用選擇性結構方案,比如伸縮式航行駕駛臺、非滲透性電磁防銹裝置等。預計第五代潛艇將使用噴水式推進器,甚至可能會在艇外配備螺旋槳電動機作為主要推進器系統,傳統螺旋推進器將退出舞臺。
聲吶系統:探測效能更佳
俄海軍第五代核潛艇將裝備全新的聲吶系統,這意味著其陣元更多,探測效能更佳。
自從配備準等角艇艏天線的“天琴座”新型大面積聲吶系統首次在677型“拉達”級柴電潛艇使用之后,俄海軍核潛艇配備類似天線作為聲吶系統重要補充的趨勢不斷增強。
這種方案能大幅增加天線孔徑,擺脫非常龐大而沉重的傳統球形天線,釋放艇艏部分大量空間,既能縮小艇體、簡化結構、降低聲吶系統整體造價,又能增設魚雷發射管,提高技戰術性能。
武器系統:導彈是亮點
據俄海軍官方網站披露,未來的第五代核潛艇安裝的新型多用途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可裝載多型導彈。這種新型多用途發射器,每個發射管可裝4枚戰術導彈,一座20管發射器最多可裝載80枚導彈。因此,俄羅斯第五代核潛艇絕對堪稱“武庫艇”。
在導彈方面,第五代潛艇使用的反艦導彈或巡航導彈的主要特征將是高超音速、高通用性能、高作戰效能。
對于第五代潛艇的魚雷配置,專家觀點各不相同——
一種觀點認為,533毫米口徑對火箭助推魚雷來說,已經無法保證足夠的彈藥輸送能力,必須使用更大口徑的武器,比如650毫米口徑,從而攜載更大威力的戰斗部和先進的自導系統。但是后者重約5噸,長約11米,比前者的指標高出太多,將會導致魚雷艙和裝填設備面積擴大、結構復雜,彈藥基數減少。
另一種觀點認為,新一代潛艇應當增加魚雷發射管數量,保證使用各種彈藥對各種各樣的眾多目標實施密集火力打擊,因此,最合適的口徑是324毫米,或者是更小的254毫米,甚至是127毫米。
也有觀點認為,應當保持533毫米標準口徑。畢竟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哪怕是遠程高速魚雷也經常無濟于事。在和敵方潛艇生死對決時,唯一可靠的選擇是反潛導彈。(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