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15:57:00
來源:
2017年7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北京)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博覽會在京隆重召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蘇小軍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北海艦隊副司令員、軍委戰略規劃咨詢委員會委員杜希平少將,東部戰區陸軍喬利明副參謀長,軍委后勤保障部綜合計劃局張成名副局長,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軍民結合推進司曾開祥處長,中國工程院、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常務理事費愛國院士,中國工程院樊邦奎院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曾毅副總經理,北京理工大學陳杰副校長,中國北斗導航管理辦公室蔡蘭波總工程師,中國衛星應用產業協會于國會長,國防工業企業協會石金武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以及來自軍委聯合參謀部、裝備發展部、軍事科學院、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各戰區等相關單位的軍方代表出席了大會及博覽會開幕式,來自軍隊、國防科技工業部門和相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領導、專家等600余名代表及100余名媒體代表參加了開幕式。
第五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從當前社會關注的前沿熱點切入,以“聚焦顛覆性技術,引領C5ISR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推動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統、創建安全可信的網絡環境、推廣高效可用的實用技術等關鍵點,探索智能指揮與控制的前沿技術,推動形成指揮與控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
展會現場
本屆大會,各領域一線學者近百人,獻上報告近百場,共同探討高分對地觀測、新量子革命、航天器智能控制、指揮控制與任務規劃、網絡空間擬態防御、低軌星座系統的發展前瞻,深入研究大數據、自然交互、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信息主動推薦、仿生、分布式機器學習、體系結構等技術的發展現狀和應用前景,深入論述國防科技助力國民經濟發展的軍民融合之路、關鍵技術和器件的自主發展之路,以及智能技術驅動下的指揮信息系統體系重塑之路,在新的起點上推進中國智能指揮與控制技術的長足發展。
開幕式后,“未來空中作戰論壇”首當其沖,拉開大會的帷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楊偉副主任,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白曉東副總設計師,空軍裝備研究院總體所傅盛杰總工程師,原空軍軍事理論研究部安世東部長,中國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科技委殷云浩主任分別作了題為“未來空戰模式探究”、“精確制導技術與未來空戰”、“對未來空中作戰方式及相關技術發展的思考”、“顛覆性技術與空天戰場的演變”、“軍用航空技術創新的方向與模式探討”的報告。
本屆博覽會為軍地雙方提供軍民融合技術的雙向轉移、產品應用、技術交流和項目對接的平臺。與去年相比,本屆博覽會進一步擴大展覽面積,吸引了260余家具有鮮明的科技產業創新性的高新技術企業參展,積極布局軍民融合國家戰略,重點展示指揮信息系統、軍事訓練仿真、空中管制系統、無人化作戰裝備、輪式裝甲車輛、網絡信息安全、測繪導航設備、應急救援裝備、軍事通信與計算機等高新技術裝備。博覽會得到軍委機關、各戰區、各軍種、武警部隊、政府有關部門和各軍工集團的肯定與支持,吸引了超過200家媒體、自媒體的關注和爭相報道,預計三日內接待參觀觀眾將逾40000人。
作為軍民融合領域中的生力軍媒體,《軍橋》雜志&軍橋網也應邀參加本次展會,軍橋傳媒一直致力于IT領域的軍民融合,在近十年的辦刊過程中,積極服務廣大國防用戶讀者和地方企業,架起了軍地溝通之橋,為軍民融合,為國防信息化建設貢獻了一份微薄之力!
本屆大會及博覽會在中國科協的指導與引領下,旨在貫徹落實習主席關于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的國家戰略,通過軍民深度融合來凝聚國家意志和全社會力量,支撐和孵化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助力軍改后的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搭建一個新型的、開放式的軍民融合高新技術成果交流平臺,創新軍民融合的思路和方法,多學科跨界協同、交叉融合、萬眾創新,為國防科技和軍事裝備以及企業轉型升級起到科技助力驅動的作用,走出一條科技助力式軍民融合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