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09:32:53
來源:
●人工智能技術是后信息時代新技術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也是極有可能改寫未來戰爭的顛覆性技術之一。目前,一些軍事強國已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在搶占未來軍事競爭制高點。
●智能技術對于后發國家和軍隊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需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奮起直追,爭取“彎道超車”,實現跟跑向并跑進而領跑的轉變。
●一定意義上講,智能時代與信息時代相比,制勝方式將從“擊潰”向“癱瘓”轉變;制勝關鍵要素將從“信息優勢”向“智能優勢”轉變、從信息域轉到認知域;制勝技術原理將從“切斷敵信息鏈路”轉到“癱瘓敵作戰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這一重要論述高屋建瓴,準確把握了世界軍事技術最新發展脈搏,指明了未來軍隊建設的重點環節,必將進一步推動我軍建設和戰斗力提升。
智能化已成為軍事強國爭奪的制高點
在信息技術逐步進入成熟期后,人工智能技術應運而生并逐步進入高速增長期,是極有可能改變未來戰爭制勝機理的顛覆性技術之一。一些軍事強國已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從政策導向、戰略規劃、資金預算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智能化是軍事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階段。自20世紀70年代信息革命爆發至今,信息技術歷經近半個世紀發展,已經形成體系完備的產業集群并滲透到諸多領域,尤其在軍事領域大放異彩。但研究表明,任何技術包括信息技術的發展都有一個周期。在經過緩慢的萌芽期和爆發式增長后,將會進入到成熟期。在成熟期,增長仍在繼續,但取代它的新技術也將相應出現。人工智能技術,正是信息技術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產物。信息化并非軍事技術發展的終結,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步入成熟期,作為一種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及應用技術的人工智能應運而生,并一步步拓展軍事應用。
軍事強國紛紛搶占人工智能戰略制高點。人工智能代表著新世紀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方向,為了避免“未打先輸”,世界軍事大國紛紛爭奪這一未來戰場“新的制高點”。目前,美軍已經擁有近萬個空中無人系統,地面無人系統更是超過1.2萬個,這些系統已經成為美軍行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軍在人工智能軍事化發展上之所以領先,與其注重從國家層面推出相應發展戰略不無關系。近年來,美國先后發布《2030年的人工智能與生活》《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和《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等報告,提出發展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政策建議,從軍事演習、戰略分析、重點投資及情報應對等多方面推進相關工作。俄羅斯則批準執行《2025年前發展軍事科學綜合體構想》,強調人工智能系統不久將成為決勝未來戰場的關鍵因素,注重武器裝備的智能化改造,開發作戰機器人以及用于下一代戰略轟炸機的人工智能導彈等。目前俄羅斯在某些項目上已經趕上甚至超過美國。
智能化技術呼喚軍隊智能化建設。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深度學習方法等新技術新概念不斷出現,人工智能在感知智能領域和認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必將使未來戰爭場景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有專家預言,智能化戰爭將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高級階段。因此,應對日新月異的軍事發展甚至戰爭挑戰,必須加強軍事智能化發展,在指揮決策、組織形態、戰法運用等方面,加快形成競爭力。
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有利于實現彎道超車
軍事競爭歷來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一步落后、步步被動”的特征。但智能技術作為一種軍民通用技術,開放性更強,一定程度上為所有人提供了大致相同的起點。因此智能技術對后發國家和軍隊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面對智能化浪潮,需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找準起點,設好目標,奮起直追,爭取“彎道超車”,實現跟跑向并跑進而領跑的轉變。
創新發展顛覆性軍事理論。理論的創新帶有根本性和指導性。智能技術不斷向軍事領域滲透,必然導致未來戰爭形態、作戰方式、戰爭規則發生顛覆性改變,進而產生顛覆性智能化作戰理論。當前,隨著一批智能技術的軍事應用,世界范圍內已經產生了“分布式殺傷”“母艦理論”“作戰云”“蜂群戰術”等智能化作戰思想。一定意義上講,智能時代與信息時代相比,制勝方式將從“擊潰”向“癱瘓”轉變;制勝關鍵要素將從“信息優勢”向“智能優勢”轉變、從信息域轉到認知域;制勝技術原理將從“切斷敵信息鏈路”轉到“癱瘓敵作戰體系”。 但正如智能技術并非是脫離信息技術憑空產生,而是在信息技術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樣,智能化作戰理論與信息化作戰理論創新并不相悖,而是可以相得益彰、齊頭并進的。只是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把脈科技前沿,在發展信息化作戰理論的同時,創新智能化戰略理論和作戰概念。
適應變革性的組織形態。編制體制最重要的功能是實現人與武器的有機結合,以形成強大戰斗力。智能技術的到來,也必然使人與武器的結合發生根本改變。一方面,無人機編組、無人潛航器編組、機器人士兵編組必然走上戰場。另一方面,無人與有人作戰單元的協同編組,也將導致各類“混搭式”新型作戰力量不斷涌現。隨著軍事物聯網、軍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諸如“云端大腦”“數字參謀”“虛擬物流”等也將出現。諸如此類的變化,必然使軍隊規模更趨小型化、靈巧化。作戰力量編成則更加模塊化、一體化,主要表現為各作戰單元可以根據作戰需要適時適地無縫鏈接;傳統的軍種體制將進一步轉向系統集成。
研發劃時代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戰爭的支撐技術主要為精確制導、傳感器、信息處理、數據鏈等技術。智能化戰爭技術脫胎于信息技術,又遠遠高于信息技術,必將使裝備發展更加異彩紛呈。諸如指揮控制人機協作、人體機能增強改良、腦聯網等技術,都將催生相應的智能化裝備。一些軍事強國近年來不斷頒布前瞻性智能技術評估和預測報告,強調發展網電一體的網絡空間感知、進攻、防御和控制系統;水下無人偵察和打擊裝備,構建廣域水下無人區域監控系統;發展高低搭配、有人無人編組,遠程、隱身、高超打擊結合的空中主宰和打擊體系,等等。可以說,智能化武器裝備正處于千帆競發的關鍵時期,這對于后發國家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期。
創新革命性的作戰方法。相比于信息化戰爭,智能化戰爭作戰更加強調體系化。其中,獲取網絡空間優勢仍可能是在其他領域成功實施軍事行動的先決制權;“輿論攻擊”和“心理打擊”將全時域、無孔不入;太空、臨近空間將成為謀求軍事優勢的戰略制高點;水下特別是深海作戰重要性將越來越強,等等。隨著基因、仿生、納米等技術的發展,各類作戰空間將趨于更加緊密、各類作戰力量的聯合也更加一體。美軍在作戰試驗中發現,當以無人機集群攻擊其最先進的“宙斯盾”防空系統時,該系統根本無法實現全部攔截,大約存在百分之三十的漏洞。無論是人機結合,還是機器與機器相結合的智能化集群,都可以在更高層次提高攻擊力度,實現集群的去中心化及抗毀性、保證行動的更加自主化,由此必然帶來其戰法創新空間的極大拓展甚至革命性變化。
推進智能化國防建設。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加速推進軍隊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當關注智能化國防建設。應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握時代趨勢,大膽吸收應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成果助推軍隊建設。在平臺鑄造、后勤保障、軍事訓練、國防動員等領域嘗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轉型升級。制定軍民通用的人工智能技術標準,推進人工智能民轉軍與軍轉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建立人工智能發展數據庫、專家庫,追蹤人工智能科學和技術發展,培養人工智能技術骨干,為加快發展最新智能技術提供智力支撐。
注重拓展智能化軍事訓練
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的軍事應用剛剛起步,對我軍來說還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但這并不等于說可以忽視人工智能軍事訓練。
讓勝算先在實驗室里奠定。戰場無亞軍,戰爭往往不會給戰敗者重來的機會。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最新發展成果,加強戰爭虛擬實驗,力爭“把所有敗仗打在實驗室里,把最后一場勝仗留在現實中”。如美國及其盟友近年來持續組織的“施里弗”太空網絡演習、“鎖頓”網絡安全演習等,就是借助人工智能信息系統,反復測試網絡作戰方案,彌補漏洞。
加強人的智能化訓練。未來戰場最終決定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智能化武器和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會改變人是戰爭主體這一根本,但同時也必將對人的智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當前即使是軍事強國的智能化裝備,在決策包括操作層面也都離不開人的介入。因此,加強人的信息化、智能化素質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要強化對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決策科學、計算機技術等現代化方法和手段的學習掌握,不斷提升官兵思維水平與創新能力。推動學習智能化武器、指揮控制系統操作,掌握其性能和使用特點,發揮其最大作戰效能。同時,強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作戰指揮訓練,尤其是人機協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