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国产另类_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_色综合中文字幕

【指揮控制】重新設計營指揮所:平衡功能和生存能力

2024-09-20 18:54:53

來源:防務快訊

簡介
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第3旅戰斗隊第30步兵團2營的營長和營執行官在美國陸軍專業期刊《步兵》上聯合撰文,強調了營指揮所提高機動性和生存能力的必要性,并介紹了2營不久前在聯合戰備訓練中心(JRTC)輪訓期間的指揮所改造經驗和取得的成效。
1.指揮所面臨的挑戰和轉型需求
俄烏戰爭表明,指揮所必須更快、更精簡才能在現代戰場上生存。因此,美國陸軍不得不重新考慮其指揮所(CP),尤其是營級和旅級的指揮所。與全球反恐戰爭(GWOT)不同,現代戰場擁有更先進的無人機系統(UAS)和精確火力,這使得較大型的傳統指揮所易成為敵人火炮的目標。更輕、更精簡的指揮所對于人員和裝備的生存能力都是必要的,簡單地說,是為了跟上現代戰爭的節奏。
2023年9月,第10山地師下屬的第3旅戰斗隊第30步兵團2營在聯合戰備訓練中心(JRTC)輪訓期間,在第3特遣部隊觀察員-教練-訓練員(OCT)的協助下開發并測試了一種新型指揮所。2營用了創紀錄的5分38秒建立了這一指揮所并在長達14天的輪訓中將該指揮所搬移了21次。這種指揮所技術應該作為輕步兵編隊的基準。為了實現指揮所轉型,領導者必須首先了解與功能和生存能力的平衡有關的挑戰,然后進行指揮所硬件的布局設計,接下來再進行新型指揮所設置的培訓。雖然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徹底完善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圖1 2營在JRTC輪訓期間建立的指揮所(左為地面觀察狀態,右為無人機空中俯瞰狀態)
重新設計指揮所的挑戰不僅在于對其進行配置以提高開設速度。指揮所機動性的提升還可通過便攜式無線電裝備來實現。挑戰在于選擇一種布局,使參謀能夠完成《陸軍技術出版物(ATP)6-0.5:指揮所的組織和運行》中規定的指揮所功能:
(1)進行知識管理和信息管理;
(2)建立并保持對態勢的理解; 
(3)控制行動; 
(4)評估行動; 
(5)與內外部組織協調;
(6)執行指揮所管理。
在全球反恐戰爭期間,營級的指揮所由多達4個不同的帳篷組成,這為工作人員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來進行和發展當前作戰(CUOPS)計劃和后勤工作。而在真正的大規模作戰行動中,營級指揮所之前設計有多達6個標準化標準綜合指揮所系統(SICPS)帳篷或2個DRASH帳篷。這是一種常見的指揮所布局,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偏差很小。不管一個營把指揮所安置在哪里,或者如何隱蔽它,指揮所仍然很大,產生了很多的足跡——物理的、電子的、音頻的等等。在第二次納卡沖突中,首次出現了用無人機對傳統指揮所進行視覺探測或利用信號探測技術對指揮所進行定位。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對俄軍在烏南部城市赫爾松附近建立的指揮所至少進行了22次成功的空襲,并殺死了第49集團軍指揮官。目前,俄烏雙方的襲擊經常以指揮所為目標。正如Milford中將在《指揮所的墓地》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樣,當前的指揮控制困境反映了指揮所的功能需求難以在有效性和生存能力之間取得平衡。在營級,重新設計指揮所必須從輕步兵營可用的硬件開始。
2.硬件
在重新設計指揮所時,組織必須首先從可用的硬件開始。套用計算機術語來說,硬件是陸軍已經通過其建制裝備提供給各單位的東西。
首先,指揮所應該圍繞單位的建制機動平臺展開。這將為單位的電力和指揮控制系統提供平臺,并使指揮所在必要時進行快速機動。雖然一個營的指揮所可以在沒有單兵便攜式系統的情況下短時間運行(通常指突擊指揮所(ACP),或本案例中由MRZR全地形車組成的車載ACP),但指揮所的主要平臺必須能夠為其所有任務指揮系統連續提供電力,并能夠承載執行指揮所功能所需的最少人數。對于大多數輕型步兵編隊來說,該平臺要么是傳統的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輛(HMMWV),要么是那些已經部署的步兵班組車(ISV)。在2營進行測試的其他平臺要么無法產生運行任務指揮系統所需的電力,要么無法運輸所需的全部人員,或者所需的維護和修理部件不在美國陸軍訂購系統內。基于上述原因,2營在測試期間保留了帶有任務指揮裝備包的MRZR作為車載ACP平臺,但在重新設計指揮所時仍以HMMWV為基礎。2營使用了4輛M998 HMMWV,分別負責以下任務:CUOPS、計劃、火力和情報。這4輛車構成了指揮所其余部分的基礎。
硬件方面的第二個考慮因素是任務指揮需求。2營的每一輛M998 HMMWV都內置了一個金屬設備架,其中包含2個帶有功放的先進系統改進計劃(ASIP)無線電、聯合作戰指揮平臺(JBC-P)和1個戰術衛星終端、高頻(HF)無線電或其他系統(見圖2)。該設備架可以在車輛之間移動,經過修改還可適配ISV。設備架能夠從車輛取電,因此每輛車都具備移動中的指控能力,并且使營隊可以在沒有發電機的情況下執行作戰行動。為了維持多個網絡,2營在車輛駕駛室內的預留安裝桿上安裝了額外的天線。這種方式使車輛具備了更好的視野,并能夠在車輛后部設置迷彩網而不受干擾。
 
圖2 M998 HMMWV通用配置
在輪訓期間,2營只設置了一次便攜式衛星終端(STT)。這是因為,大型衛星天線比其他所有設備都高,并且需要配套的車輛和發電機,但所提供的通信能力卻有限。來自上級總部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過JBC-P發送的,而不是通過保密IP路由網(SIPR),而SIPR是需要STT的唯一原因。STT確實為指揮所提供了非密IP路由網(NIPR)能力,但要使用該功能,在定位和配置方面都必須滿足許多條件。不幸的是,在訪問NIPR的情況下就無法使用SIPR,這種局限性降低了兩種連接形式的有效性。此外,在快節奏的軍事行動中, NIPR的運用是有限的,因為作戰命令(OPORD)和指令均是通過SIPR傳輸的。簡而言之,陸軍必須探索在沒有這一笨重設備的情況下傳輸信息的方法。
最后一個需要考慮的與指揮所相關的硬件因素是完全開設指揮所所需的覆蓋物和迷彩。2營在JRTC輪訓期間,使用了預先切割并綁在每輛車后部的迷彩網。車輛就位后,2營將每輛車之間的偽裝網拉長并在網下架設支撐桿,這樣就完成了工作空間的構建。偽裝網是覆蓋指揮所的最快、最寬敞、最有效的方法,2營在5分鐘內就完成了指揮所的開設。迷彩網提供了陰影,但不能阻擋任何光線或噪音。幾個小時內,2營被迫在能見度有限的環境下進行籌劃,作戰軍士長必須不斷監控安全和噪音/燈光紀律。在惡劣天氣下,2營使用SICPS或防水布來防止產品受潮。在防御行動過程中,當指揮所距離前線最遠時,2營擴展了布局,包括2個完整的SICPS,所有4輛車都安裝了防護罩(車輛防護罩是使帳篷能夠把HMMWV包裹起來的附件,目的是限制來自車輛的噪音和光信號)。這種設計仍然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了指揮所開設,并且能夠在寒冷和/或惡劣的天氣下運行。

圖3 采用4輛M998和偽裝網的指揮所設計
3.指揮所內部的功能
在考慮指揮所內部或“軟件”的設計時,應考慮三個主要因素:(1)模擬產品的需求;(2)如何設計CUOPS和計劃;(3)基本指揮所內部需要哪些人員。這些因素將決定指揮所內部的布局方式。
當重新設計指揮所時,模擬產品是必需的。在全球反恐戰爭期間,美國陸軍的部隊單位已經習慣了在筆記本電腦上生成大量命令然后打印出來。對于CUOPS,部隊單位配備有未來指揮所(CPOF),這是一臺帶有三個屏幕的臺式計算機,需要SIPR連接。但這種既大又笨重的裝備已不適用于機動指揮所。指揮所計算環境(CPCE)是美陸軍用于替代CPOF的新系統,具有相同的要求,并且不需要在營級使用。計算機和打印機所需的電力、聲光規定、補給和系統運行所需的帶寬都不利于機動指揮所。機動指揮所中的所有產品都在兩塊板上進行維護,一塊用于籌劃,一塊用于CUOPS。在軍事決策過程(MDMP)中,2營沒有使用PPT,而是將材料打印出來并制成層壓產品。參謀部用地圖鉛筆手動更新判斷和預測。為了生成命令,2營向各連指揮官提供了覆蓋圖,同時人工復制了執行核對表(EXCHECK)等基本產品,然后將其制成層壓產品發給下級指揮官。在上戰場之前,確定部隊想要生產什么產品是關鍵。標準產品包括更新的作戰行動覆蓋圖、火力覆蓋圖、執行矩陣和決策支持矩陣。這些基本產品都是手工制作和分發的,而警告命令和作戰命令則通過JBC-P或調頻設備分發。所有的硬拷貝產品要么在專人命令簡報期間分發,要么通過戰場流通分發。
圖4 輪訓期間在指揮所內部工作的參謀
機動指揮所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如何顯示和設計這些模擬產品,以便在指揮所需要轉移時快速移動。對于CUOPS和計劃,2營使用了安裝在傾斜結構上的磁性白板。這些白板利用磁性固定了地圖、覆蓋圖和其他判斷和預測產品。白板允許規劃者和戰斗隊長使用地圖筆做筆記或形成結果,然后稍后擦除。2營把CUOPS板作為指揮所的核心,放置在負責作戰行動的M998之后。2營在車輛后部安裝了無線電揚聲器和手持麥克風,以便指揮官能夠在監督地圖板時提出意見。在負責作戰行動的車輛內部,2營制作了一個金屬工作臺,允許CUOPS板上的磁性產品在車輛移動時移動到金屬工作臺上。這確保了指揮所在移動或行進時不會失去態勢感知。籌劃板也可以從負責計劃的車輛中移除,并設置軍事決策過程或作戰命令簡報。

圖5 籌劃板的設計
指揮所要考慮的最后一個因素是人員,即指揮官希望在指揮所內工作的參謀。縮小指揮所規模最困難的部分是調整哪些人留在主指揮所,哪些人隨營部和營部連(HHC)連長留駐在戰斗輜重指揮所(CTCP)。由于2營的指揮所中只有4輛車,因此M988的座位數量有限。這就要求營執行官(XO)對隨指揮所移動的人員進行管理。所有人員最初都隨指揮所向前推進,以便同時進行籌劃并對作戰行動進行管理。隨著越來越多的賦能因素下沉到營級,這將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些賦能因素增加了人員和車輛等方面的足跡。正如指揮所的尺寸對機動性和生存能力至關重要一樣,所攜帶的裝備數量也同樣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同樣,營執行官必須管理允許哪些賦能因素前出執行籌劃,哪些因素將留在戰斗輜重指揮所。
4.訓練
與指揮所的硬件和布局一樣重要的是,對使用指揮所內系統裝備的參謀進行訓練。第3旅戰斗隊已經有一套用于訓練指揮所參謀的周密流程,正是這套流程使2營有機會到戰斗訓練中心(CTC)進行輪訓。指揮所的不斷設置和改進將實現一種既可快速轉移又可繼續進行籌劃的機動指揮所。指揮所轉移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參謀不愿意跳轉到下一個位置。這只能通過實踐來克服。有能力的參謀能夠在有限能見度下快速轉移指揮所,且不會中斷籌劃過程和/或跟蹤行動,這只有通過不斷的訓練和熟悉才能實現。
所有的訓練活動都應該是多層次的,并讓人員參與其中。CUOPS板搬進S3工作間后,參謀每周都以模擬產品的形式進行兩次戰斗更新簡報(BUB)。雖然這種做法一開始很麻煩,但它既增加了對模擬產品的熟悉程度,也為參謀提供了一個完善其判斷和預測的機會。此外,當2支或2支以上的連隊前往戰場時,參謀也會部署指揮所,這使得參謀可以在戰斗訓練中心輪訓期間使用相同的車輛在戰場上反復開設和快速轉移指揮所。確定用于指揮所的車輛,并在訓練進程的早期進行硬件調整,將使部隊單位有時間在戰斗訓練中心輪訓或部署之前對其指揮所進行改進和升級。
部隊單位可能會進行類似通信檢查的演習,如驗證無線電、戰術衛星和SIPR系統等,但這并不能確保單位準備好進行戰斗訓練中心輪訓。因此在JRTC輪訓之前,第3旅戰斗隊還進行了幾次指揮所演習,最后由另一支旅進行外部評估(EXEVAL)。演習內容包括指揮所開設和戰場上的軍事決策流程。第10山地師從一支剛剛在JRTC完成輪訓的旅中挑選了從O5到E7的外部評估人員,對第3旅戰斗隊的每個營的軍事決策流程進行評估,評估環境包括在白天和能見度有限的情況下快速轉移指揮所以及實時模擬戰斗跟蹤。這一為期7天的訓練活動比其他任何訓練活動都更有助于指揮所成功轉型。

圖6 2營士兵在指揮所演習期間使用籌劃板
5.機動指揮所和下一場戰斗
為了使指揮所在下一次戰斗中兼具生存能力和機動性,部隊單位必須重新審視硬件,微調其指揮所的功能,并就如何無縫開展作戰行動進行演練。對于硬件,這需要確定組織將從哪個平臺作戰,并對設備進行大量修改。雖然各單位可以要求其旅支援營來進行這些修改,但這不應該讓各部隊單位單獨去做。陸軍應該設計一種易于安裝在HMMWV、ISV或其他任何車輛平臺上的通信設備架;標準化的金屬工作臺也應可通過陸軍采購系統訂購。另外,目前的STT不利于指揮所的機動性或偽裝。應提供一種體積更小的輕量化設備包,類似“星鏈”地面終端這樣的專用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或者不應該要求營級在戰斗中保持保密IP路由網(SIPR)的連接。對于指揮所的內部功能,像磁性白板這樣的產品也應該可以統一訂購。二戰期間,美陸軍曾大量生產并為各指揮部提供標準化的戰地辦公桌,今天的指揮所產品也應如此。最后,像外部評估(EXEVAL)這樣的訓練應該成為一種標準,成為各單位前往戰斗訓練中心輪訓之前的規定動作。
 
文章來源:防務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