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興領域國防動員能力
■宛偉敬
新域新質力量蘊含改變戰爭態勢、影響戰爭勝負的優質資源和豐厚潛力,是發揮新時代人民戰爭偉力的重要保障。著眼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必須大力加強新興領域國防動員能力建設運用,加快形成平戰結合、全域遂行、精準高效的國防動員新格局,確保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證。
一
習主席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指出:“要強化使命擔當,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大膽創新探索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和運用模式,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斗力”。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科技已成為核心戰斗力。新興領域是科技密集型領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前沿陣地和捍衛國家安全的關鍵戰場,必須大力提升新興領域國防動員援戰能力。
支援保障打贏未來戰爭的需要。恩格斯指出:“人類以什么樣的方式生產,就以什么樣的方式作戰。”新興領域作為國家戰略能力新的增長極,具有很強的軍民共用性、交叉融合性,不僅可以催生新質生產力,也能夠有效供給新質戰斗力。在新興領域,有些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影響將是顛覆性的,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以及傳統戰爭的攻防格局。當今時代,新一輪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不斷興起,一大批新興科研成果正在向軍事領域遷移,推動戰爭形態與作戰方式加速演變。世界軍事強國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正在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大量應用于戰爭實踐,以打造戰斗力新增長極。“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支援保障打贏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加速把新興領域科技實力和創新實力轉化為國防實力,關鍵一招就是要大力提升新興領域國防動員能力。
適應防衛作戰危機處置的需要。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將是陸、海、空、天、電等多維一體的聯合作戰,戰爭已沒有前后方之分。戰時,敵人在采用戰機轟炸、導彈突襲等手段,進行傳統襲擾破壞我后方重要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還會利用網絡戰攻擊民生領域重要目標、利用現代媒體手段欺騙蠱惑人民群眾等,進行信火一體攻擊;平時,由于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存在管理漏洞等不足之處,敵人還可能會制造核污染、網絡癱瘓、疫病傳染等新領域公共危機,對支援保障力量的專業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需進一步加強新興領域國防動員能力建設,尤其要加強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建設,切實擔負起空情偵察、信息防護、核生化救援、衛生防疫等應戰應急任務。
新時代國防動員轉型升級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國防動員模式以支援保障大規模作戰和陸軍為主,國防動員體制形成事實上的陸軍動員體制。隨著戰爭空間向電磁、網絡、太空等新興領域拓展,急需國防動員領域緊跟戰爭空間的發展而拓展。進入新時代,我國國防動員以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適應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國防動員體系,開啟了由保障陸軍為主向保障多軍兵種、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由粗放管理向精確管理、由行政動員向依法動員的轉型之路。建設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正是適應形勢任務發展、實現與軍隊力量緊密對接、提升國防動員整體質量效益的實際舉措,必須加快推進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建設,將抓建重點從傳統的“小推車”“力氣活”轉向“高精尖”“智能化”,推動國防動員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二
新興領域國防動員貫通經濟與國防、橫跨軍隊與地方、關聯戰時與平時、涉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范圍廣、人員多、內容雜,需要更新思想觀念、抓好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夯實新興領域國防動員根基。
積極培育動員新理念。由于新興領域國防動員物力、人力、科技力等資源主要在地方,提升新興領域國防動員能力,省軍區系統各級須積極培育地方人員動員新理念,深刻把握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發展趨勢,厘清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制勝機理,聚焦新興領域主動學習、研究探索,將新興領域國防動員新理念、新方法納入地方黨委和省軍區系統黨委中心組學習計劃,納入軍地各級黨員干部學習培訓計劃,融入國防動員社會普法宣傳,進一步強化國防動員新質化、精準化發展意識,培樹新觀念新理念新思維,推進國防動員理念升級迭代。各級要主動打破軍民二元思維定式,跳出軍地分割、各自發展的理念窠臼,著力強化地方黨委政府國防動員主體責任,促進生產力和戰斗力同步提升。
抓好動員頂層設計。新興領域國防動員涉及領域廣、部門多、數量大,包括高技能人才、技術專利、行業標準等各個方面,既有公有制企業又有私營企業,需要抓好頂層設計,強化組織領導,建設好科技動員辦公室,編制好專職人員,明確職責分工,做到潛力調查地方有專人承擔、供需對接軍地有專人牽頭、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整組有專人負責,探索建立“軍政企三位一體”新興領域國防動員領導機制,健全完善以新興領域行業為主線、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力、以政府為主體、以軍隊為主導的科技動員新格局。尤其要抓好軍地供需對接工作。提升新興領域國防動員能力,必須做到有的放矢,摸清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所需、保障對象戰備所缺、打仗急需的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以及地方潛力實際,打通部隊需求側與地方供給側鏈路,重點發展打仗急需的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
完善動員體制機制。體制機制是新興領域國防動員順利展開、穩定高效運行的根本保證。在抓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的基礎上,新興領域國防動員應遵循聯合作戰支援保障能力形成的客觀規律,按照有利于培育新興領域動員潛力的要求,健全完善經費補償等權益保障機制和榮譽激勵等機制,增強公有制和私有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高技術人才參與國防動員的榮譽感和尊崇感;按照有利于新興領域能力轉化為聯合作戰支援保障能力的要求,探索新興領域國防動員組織運行機制,推動由國動辦統一安排部署的“以任務為中心式”向“以程序為中心式”轉變,貫通新興產業動員鏈條,推動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新興領域各類資源有效轉化運用。同時,建立順暢高效的軍地聯合新型動員指揮關系,形成要素對接、工作銜接、相互協同的國防動員聯合指揮體制,讓市場在新興領域支前能力生成和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
新興領域動員能力建設必須緊貼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需要,科學謀局布勢,優化編兵整組,精準備戰蓄能,才能打好國防動員支前保衛仗。
著眼援戰編建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結合轄區實際,圍繞保作戰、保暢通,在交通樞紐和橋梁、隧道等重要交通節點周邊,布局建設隧道橋梁搶修、鐵路公路車輛救援、機場搶修搶建、爆破工程技術等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在戰略物資儲備地域,重點建設戰備物資投送、特種車輛運輸、新材料新能源補給等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在部隊機動沿線,重點建設特種裝備維修、測繪導航和氣象水文、特種救援等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為部隊最大限度發揮作戰效能提供有力保障。
著眼要域防衛編建新域新質護救力量。對國家經濟命脈、戰爭潛力和民生保障起支撐作用的重要目標,是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中敵人打擊的重點。必須針對強敵可能采取的網電攻擊、地面滲透、空中打擊等行動,在行政機關、軍事目標、交通樞紐、軍工企業、能源基地、民生設施、危化企業等重要目標周邊,重點建設低空偵察警戒、特種情報偵察、雷達光電干擾、電磁頻譜偵測、核生化救援等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形成防衛防護、綜合救援力量的整體布勢。
著眼信息對抗編建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在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中,奪取信息優勢將是對抗焦點,必須緊緊抓住敵人可能實施的信息戰樣式,編組信息對抗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針對強敵實施網絡攻擊,重點建設民兵網絡防御力量,確保支援保障對象戰時網絡通信暢通無阻、穩定高效。針對敵人可能采取的信息搜集手段,重點建設雷達探測、無人機偵察、反無人機、空中設障等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干擾阻攔敵獲取情報;針對敵人可能采取的輿論心理攻擊,重點建設輿論宣傳、法理斗爭等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陷敵于新時代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四
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條件下,對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快速反應、快速機動、快速釋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抓實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訓練,依靠平時接近實戰的強化訓練,在構設的實戰化背景中反復錘煉,才能在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深入開展戰法研究。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以及在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中可能扮演的作戰角色、擔負的主要作戰任務,找準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與遂行任務的結合點,深入研究各類行動的作戰樣式、特點規律、戰法手段等問題,系統梳理并分類形成不同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在各個行動階段的具體作戰運用方法,不斷深化對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運用的規律性認識,為開展實戰化訓演和遂行支援保障聯合作戰任務提供基本遵循。
系統組織課題演訓。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平時崗位與戰時戰位在專業技能上基本相互貫通一致,集中訓練時間應重點安排全要素、全過程、實戰化的演訓活動。在年度課題演訓和專項演訓上,以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為背景,以強敵為對手,組織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成建制、成體系地演訓,反復研究情報偵察、網電對抗、防衛防護、支援保障等作戰行動中的組織指揮、力量編成、協同保障等課題,加快推進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融入聯合作戰體系。
嚴格組織實施考評。緊扣專業技術過硬、裝備實操嫻熟、融入實戰管用三項關鍵指標組織實施考評。對無人機、信息網絡等有地方專業資格認證的專業,可采取軍事機關集訓、邀請專業機構上門考核、行業系統集中頒發資格證書的方法組織施考。對特種裝備維修、核生化救援等對裝備操作要求高的專業,可依照專業分工,現場考核崗位技能對應裝備的實際操作。特別要圍繞整體戰斗力生成,重點考核融入體系、裝備使用、戰法運用、作用發揮等內容,真正立起實戰化考核標尺,不斷為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塑形補短。
結合任務實戰歷練。戰爭時期,主要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和平時期,則注重從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等多樣化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鍛煉摔打新域新質支援保障力量,充分發揮其編組規模小、專業技能精、集結機動快的“輕騎兵”作用,積極參加軍地大項軍事演訓活動、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遂行急難險重任務,在常態用兵中練指揮、強技術、礪作風,熟悉行動方案、掌握程序方法,提升整體協同和支援保障打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