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24年11月7日第5版
精細化訓練管理:人人有本“明白賬”
■孫紅川 周 韻

第76集團軍某旅開展機動訓練

訓練間隙,第76集團軍某旅組織小競賽
破解“低效率勤奮”難題,提升軍事訓練質量和效益
去年底,在第76集團軍某旅某營訓練總結講評會上,看到連隊考核成績單,某連郭連長眉頭緊皺,心中充滿疑問:“連隊落實各項訓練內容不打折扣,官兵也沒少下功夫,對比上一季度階段性訓練考核,部分官兵的成績為何不升反降?”
郭連長的疑問,也是該營許多帶兵人的困惑。近年來,隨著練兵備戰深入推進,部隊合成化、專業化、聯合化水平不斷提高,官兵需要掌握的訓練課目明顯增多,部分連隊組訓施訓方式呆板、訓練計劃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凸顯,導致訓練效費比不高。
該營黨委將問題匯總反饋上級,希望機關統籌優化訓練管理模式,更好地指導基層科學組訓、精準施訓。
敢于正視問題,才能找準癥結。在旅黨委議戰議訓會上,該旅旅長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日常組訓中,部分單位只關注‘時間訓夠、強度練足’,忽視訓練的精準性、科學性,導致‘低效率勤奮’,官兵汗沒少流,但訓練效益不佳。”
“訓練缺乏精確指導,就像射擊沒有準星。”為了研究有效對策招法,該旅分批次安排機關干部當兵蹲連,鉚在訓練場探究實情。在充分掌握基層訓練底數后,一場首長機關、營連主官和士兵代表參與的座談會召開。
“讓官兵明晰訓練目標,激發練兵備戰的內生動力”“連隊官兵訓練基礎參差不齊,建議分層施訓”“以精細化組訓方式抓實訓練管理,探尋戰斗力提升‘最優解’”……與會官兵熱烈討論,并最終達成共識:必須確立“以細求精、終端問效”的理念,推動精細化訓練管理,著力解決訓練標準概念化、訓練目標模糊化、訓練短板找不準的粗放式訓練管理問題,切實提升軍事訓練質量和效益。
“既然要精準施訓,不如為每名官兵制作一張表,內含個人軍事訓練信息,可以根據這張表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施訓。”會上,該旅作訓科賴參謀的提議得到與會官兵認可。
一場關于訓練管理創新的“頭腦風暴”在該旅持續掀起。經過多輪調研論證,該旅機關在建立個人軍事訓練檔案基礎上,為每名官兵量身制作“軍事訓練明白卡”,按照“明確標準、分析成績、找準短板、逐項提升”的方法,探索“一檔一卡”的訓練管理新模式。
“‘一檔一卡’像是‘一對一’的訓練助手。”來到該旅訓練場,翻看某連中士陳佳葦隨身攜帶的“軍事訓練明白卡”,正面清晰地標記基礎必訓課目、融合統訓課目、兵種專訓課目及成績標準;反面是他的訓練目標、成績記錄。在個人軍事訓練檔案中,陳佳葦每完成一個課目考核,帶兵人就會在對應欄填寫成績評定,并提出考評意見及整改建議。營連可根據“一檔一卡”有針對性地調控訓練進程,及時優化訓練方案。
“有了‘一檔一卡’,官兵可以更加直觀了解自身長處與短板,對訓練目標作出明確規劃,個人成長路徑更加清晰。”談起下一階段訓練,郭連長信心滿滿地說,“方向找準了,方法用對了,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攻精練,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補齊短板到能力進階,一人一本“明白賬”
年8月,某營列兵劉志峰加入“補差訓練班”僅2周時間,戰術基礎動作、自救互救等補差課目考核成績均達到優秀,順利轉入下一課目訓練。
為何要成立“補差訓練班”?該營領導道出緣由,從“一檔一卡”中不難看出,像劉志峰這樣存在訓練短板弱項的人不在少數。以往部分連隊組訓時,帶兵人片面追求進度,不論某一課目訓練效果如何,時間一到就整體按部就班轉入下一課目;不區分班排和個人訓練情況,都是“齊步走”,致使“瘸腿”課目依然“瘸腿”,制約訓練水平提升。
為此,該營采取以強幫弱、以老帶新的方式,嚴密組織存在訓練短板的士兵“回爐”。挑選衛勤骨干、二級上士李江,從止血包扎方法到固定搬運技巧進行教學幫帶,幫助“補差訓練班”戰士補齊自救互救課目短板。某連班長傳睿對戰術基礎動作課目有獨到的組訓方法,他從分解動作到連貫練習,針對不同匍匐姿勢耐心糾正部分戰士錯誤動作,循序漸進幫助大家提升訓練成績。
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攻精練,多名戰士從“補差訓練班”順利結業。同時,也有不少素質過硬的戰士為了實現能力進階,以“新兵姿態”走進營里創辦的“強能夜校”。
“這幾堂專業技能課真解渴!”走出“強能夜校”,某連炮長王宏強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經過多名經驗豐富的班長手把手帶教,他成功刷新炮長單獨修正量計算個人紀錄,專業素質日益精進。
“過去總覺得有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擔任炮長以來,王宏強刻苦訓練,但囿于沒有完全理解炮長專業理論知識,成績一直難有較大的提升。
官兵的訓練“堵點”,是改進訓練模式的突破點。在“一檔一卡”的數據支撐下,該營將與王宏強一樣有類似訓練進階難題的官兵篩選出來單獨編組,利用“強能夜校”進行強化訓練,并選配專業技術精、組訓能力強、教學方法活的訓練骨干充實教練員隊伍,集中優勢教學資源進行統訓。此外,他們還根據考核成績動態評估訓練效果,適時調整組訓方法,科學把握不同階段的訓練重點,有針對性地統籌設計訓練內容。
一套“組合拳”下來,王宏強不僅理論功底更扎實,一些重難點課目訓練也進步明顯。他欣喜地說:“得益于‘一檔一卡’的精準指向,我才能不斷突破訓練瓶頸,實現能力進階。”
新模式帶來新景象,催生新效益。走進該旅裝甲車駕駛訓練場,上等兵鄧舜仁在駕駛骨干任叔科指導下,重點訓練油門控制、擋位變換等內容,夯實駕駛訓練基礎;中士田陽庫則圍繞快速通過限制路、車轍橋、側傾坡等多種障礙開展高難度課目訓練,錘煉復雜戰場環境下的駕駛能力……該旅領導介紹,“‘一檔一卡’推行后,官兵人人心中有本‘明白賬’,成績靠后的官兵能更好地補齊短板、查漏補缺;基礎過硬的人員可以盯著更高標準實現能力升級。”
數據分析賦能,指導訓練實現“精準點穴”
“最后100米,沖起來!”在戰友們的加油吶喊聲中,某連中士趙春龍拼盡全力沖過5公里武裝越野終點,成績顯示:“23分28秒”!
這一成績較之前取得了很大進步。剛來到連隊時,趙春龍的訓練成績靠后,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一問題,連隊梳理分析“一檔一卡”數據,繪制出他的個人訓練曲線圖,分課目、分階段呈現訓練趨勢。趙春龍的個人軍事訓練情況從文字表述變成了直觀的數據圖表。
一天,看著連隊信息視窗上滾動播放的訓練曲線圖,趙春龍感到羞愧——其他戰友的訓練成績大多是爬坡上升的曲線,而自己的是一條處于低位、少有波動的水平線。
當時,連隊正探索推開“差異化編組、闖關式升級”的分層訓練。按照訓練成績,趙春龍被劃入初、中、高級3個組別中的初級組。在各組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影響下,他的訓練潛力被充分激發,通過自身努力最終實現初、中、高“三級跳”。
經過分層組訓“闖關升級”后,趙春龍軍事素質明顯提升,不僅在體能課目上取得優異成績,隨后又在營隊組織的崗位練兵比武中,拿下2項課目第一的好成績。
“偵察計算專業參訓率94.7%,優良率86.3%,連測戰斗隊形等目前為弱訓課目……”這是某連開展一次演練后,經過“一檔一卡”數據匯總分析后形成的報告。
“人員參訓、專業成績、課目問題等關鍵信息數據一目了然,這讓我們指導基層訓練時能更好地‘精準點穴’,少一些‘概略瞄準’。”該旅火力科任參謀坦言,有了“一檔一卡”的數據支撐,告別了粗放式訓練管理模式。
今年9月,一場火力分隊實彈射擊考核在西北戈壁拉開帷幕,某連射擊成績進步明顯。走下訓練場,任參謀沒有盯著成績單看,而是從“冒著熱氣”的訓練數據中,分析出該連在偵測目標、陣地指揮、特情處置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并建議他們區分不同專業崗位緊盯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
收到建議后,該連將此次實彈射擊考核中暴露出的問題拉單列表,組織官兵逐專業、逐課目“過篩子”,連隊整體訓練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數據分析賦能,訓練提質增效。借助“一檔一卡”,各營連明確目標方向,不斷固強補弱。前段時間,該旅組織階段性訓練考核,官兵各課目成績優良率超過往年同期。
銳視點
精準施訓 科學練兵
■張 興
習主席強調,要強化訓練管理,優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加強相關法規制度和標準手段建設,提高全周期、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新時代訓練管理的特點規律,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軍事訓練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主要途徑。當前,一些部隊訓練管理不夠精細,組訓時搞“一刀切”“大鍋飯”,訓練的質量和效益不高。比如,有的單位習慣于按照同課目同進度同步驟組織訓練,不僅造成官兵“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飽”,還會發生場地、器材等“同時需求、同時閑置”的現象。為了防止類似問題發生,部隊各級應緊密結合單位實際,在精準施訓、科學練兵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訓練資源向戰斗力的轉化率。
把握統與分的平衡點。“統”要有力,“分”要合理。提高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各級必須加強對軍事訓練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在摸清訓練需求與底數的前提下,統籌調配各類資源,破解訓練問題矛盾。注重統的同時,重點做好分的文章。針對不同任務、不同裝備和不同人員技戰術水平,實行因人施訓、分類組訓。機關要實施精準的籌劃、組織、考評和保障,靈活調整訓練進度和手段,結合訓練實際多采取小班化教學、差異化編組和精細化補差等方法,注重把訓練質效作為控制訓練進程、確定訓練編組的“參照系”,把訓練成績作為評估訓練績效、評定訓練等級的“度量尺”,解決粗放式訓練管理問題,確保新手全面普訓、老手升級精訓、漏訓人員逐項補訓、短板弱項重點強訓。
做好加與減的計算題。提升訓練質效不在抓得廣、練得多,而在管得精、算得準。緊盯戰斗力提升,找準加與減、量與質的辯證關系,著力解決訓練理念落后、內容陳舊、管理低效等問題。瞄準實際管用、戰場急需,做好訓練的“加法”。既要練好新的訓練大綱要求的打仗基本功,也要盡可能靈活構設復雜環境和疊加特情,在真難嚴實中摔打磨礪部隊,不斷練精技術基礎、練活戰術運用、練強關鍵能力。同時,善于做好“減法”,統籌訓練計劃、改進訓練流程、優化組訓方法,簡化繁瑣不實的訓練手段,剔除墨守成規的傳統訓法,淘汰模式化的訓練內容,在“加減法”的精準運算中不斷提升訓練管理水平。
提高戰與訓的耦合度。“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精細化訓練管理應強化向備戰打仗聚焦用力的鮮明導向,將精細化訓練管理成果運用到練兵實踐中。在為每名官兵建立動態更新的個人軍事訓練檔案和“軍事訓練明白卡”的基礎上,還需加強訓練數據的分析挖掘和常態應用。練兵實踐中,各級要強化基于數據分析短板弱項、研判訓練形勢、評估訓練績效、改進組訓方式,讓其輔助作戰籌劃和戰法創新,充分提升訓練管理對備戰打仗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