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4 09:45:03
來源:
目標指引前進方向,目標決定發展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這一論述涵蓋了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基本布局、總體任務、最高目標三個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目標體系,體現了宏偉目標與實現途徑、總體要求和標準尺度的統一,共同勾畫出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目標藍圖。
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戰略孕育格局,格局支撐戰略。今后一個時期軍民融合發展,總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這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總體結構和基本形態。全要素融合,就是改變重有形輕無形、重硬件輕軟件、重要素輕體系的觀念做法,促進信息、技術、人才、資本、設施、服務等各類要素的全覆蓋,依托途徑方式創新加強不同要素之間的優化組合,打破從各自利益出發、相對獨立運行的狀態,實現體系化的雙向流動、滲透兼容。多領域融合,就是要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采購、人才培養、軍隊保障社會化、國防動員等領域軍民融合潛力巨大,要強化資源整合力度,盤活用好存量資源,優化配置增量資源。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軍民共用性強,要在籌劃設計、組織實施、成果使用全過程貫徹軍民融合理念和要求。高效益融合,就是堅持國家主導、市場運作,激勵多元力量服務國防建設,實現效益最大化。既積極推進“民參軍”,又進一步暢通“軍轉民”的渠道,提升投入增長效益。既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又遵循國防經濟規律和信息化條件下戰斗力建設規律,提升結構優化效益。既要重視發展,又要重視安全,提升總體安全效益,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使兩者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
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體系蘊含能力,能力彰顯優勢。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總體任務和目標,也是衡量融合效果的標準和尺度。將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一體謀劃、一體布局、一體實施,形成一個指導國家總體發展、區域發展、行業發展的完整的國家戰略體系,強化了把軍民融合發展理念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領域全過程的堅定決心。
善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舉國體制優勢,統籌各方面力量資源,不斷拓展融合深度和廣度,通過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將各種相互關聯的軍民力量集成為軍民一體、總體增效的力量體系,有效提升了國家組織、協調和運用國內外戰略資源和戰略力量,預防和應對各種重大威脅,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的能力。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創造性地把軍民融合國家戰略與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的建設發展結合起來,創新軍民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方法新領域,打通軍民兩大體系之間的封閉隔離,完善國家戰略體系、強化國家戰略能力,必將使我國在國際戰略博弈中贏得優勢。
實現發展與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的最終目的和最高目標
發展與安全兼顧、富國強軍統一,事關國家興衰、事關人民福祉,是一個決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最終目的和最高目標。我國由大向強,正走向世界舞臺中心,面臨的外部壓力越來越大,風險挑戰也在增多,必須同步提升經濟、科技和國防實力,否則就大而不強、外強中干,民族復興進程就有被打斷的危險。從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中謀劃軍民融合,深刻把握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支撐拉動作用,著眼打破軍民二元分離結構,把軍民融合發展理念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領域全過程,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體現了以融合發展推進復興偉業的戰略抉擇。
從適應國家安全與發展的現實需要來推進軍民融合,深刻分析我國由大向強發展所面臨的外部壓力和風險挑戰,科學研判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征,把軍民融合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增強國家戰爭潛力和國防實力的新引擎,體現了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運籌??傊?,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將富國與強軍融為一體,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貫穿于民族復興歷史進程,是興國之舉、也是強軍之策,必將譜寫開新圖強的時代篇章。
努力推動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年初以來,繼全國首家軍民融合科技支行在綿陽掛牌開業后,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陸續發布解密的國防專利,51家首批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獲批“亮相”,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啟動實施,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和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示范效應凸顯,這些都體現了我國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優化、日趨完善。前不久,科技部與軍委科技委聯合印發的《“十三五”科技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規劃》更為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和行動指南。從機制、布局、手段、能力四個維度系統審視這一領域,可以有力推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在國家主導與市場運作上“協同發力”。堅持國家主導和市場運作是軍民融合科技服務發展的基本規律。軍民融合科技服務發展,既要發揮市場機制在軍民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加強國家各部門各層級的統籌協調,綜合運用規劃計劃引導、體制機制創新、法規政策保障等手段,使兩者相互配合,協同發力。目前,軍地相關部門已在科技、人防、交戰、國民經濟動員領域發布實施了專項規劃,在全國范圍內正推廣軍民大型國防科研儀器設備整合共享、以股權為紐帶的軍民兩用技術聯盟創新合作、民口企業配套核心軍品的認定和準入標準3項創新舉措,這些舉措為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體系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同時,由于我國軍民二元分離結構尚未完全打破,制度藩籬和利益羈絆依舊存在,這就需要打破區域和行業壁壘,進一步開放軍民融合科技服務的市場準入,發揮市場的競爭、價格和信息機制營造良好的軍民融合科技服務生態,加快軍民科技資源釋放和成果轉化。
在創新鏈條的不同環節上“集聚布局”。集成化服務是軍民融合科技服務發展的重要形態。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體系是以創新鏈為基礎,圍繞創新鏈的各個環節,由服務包和服務簇集聚形成的服務集合。圍繞軍民科技創新鏈部署服務鏈,有助于彌補創新環節之間的斷裂,打通軍民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隨著軍民科技創新活動的細化和創新形態的網絡化演進,軍民融合科技服務也在不斷細分,專業化服務需求不斷增強,服務的形態不斷豐富。但總體看,軍民融合科技服務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區域分布很不平衡,尚未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鏈,也難以為滿足軍地各方提供全面、系統的體系化服務。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應面向特定行業產業和特定區域創新,破除信息孤島,強化信息共享,努力形成“片段鏈+全程鏈”的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鏈網。只有向創新鏈促進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集聚,才能為軍民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撐。
在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上“倍增加速”。線上線下相結合是軍民融合科技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這一背景下,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需要依托互聯網的共享和開放機制,以信息平臺為基礎,提升科技服務效率和效益。比如,在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上,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正以軍民兩用技術知識產權大數據為基礎,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有效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政策、技術、資金、人才、服務等創新創業資源和要素,初步探索形成了“平臺+數據+應用+服務”的軍民融合科技服務體系。這一服務體系實現了集成資源聚集整合、供需多層次對接、在線技術評估、在線技術交易等技術轉移全流程服務功能,并以此為依托構建服務軍地需求主體的線下網絡,開展企業、技術、人才、項目的對接,有效促進了軍民兩用技術轉移轉化。
在專業化持續運營能力上“深耕細作”。品牌和專業化服務能力是軍民融合科技服務的關鍵所在。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涉及軍地多方創新主體,技術密集度高,必須要有專業的機構和人員提供充分的專業咨詢和運營服務。在服務過程中,需要協助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服務對象建立完善的技術交易、專業培訓、知識產權運營體系,需要完成政策咨詢、方案設計、成果對接、法律與財務培訓等業務。目前,國內眾多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仍處于起步階段,標準化的服務流程仍然缺失,這就要整合多方面力量,加強協作,降低風險和成本。要培養具有專業化服務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形成強有力的智力支撐。要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背景下具備全球化的服務能力,熟悉國際慣例,了解國際客戶需求和競爭態勢,善于整合全球資源,提供全球化服務。要努力形成品牌化的運營能力,提升內在素質和整體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