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 14:05:42
來源:
1、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促進網信科技融合
前不久,美國商務部宣布,今后7年內,將禁止國內企業向中國企業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事件再次觸碰我國網信行業缺乏核心技術的痛點,“缺芯少魂”問題擺在人們面前。補短板、強弱項,需聚合軍地各類科研力量,在軍民兩種需求相互疊加、兩種力量相互聚合、兩種資源相互補充中,加快網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推廣應用步伐,在協同創新中實現國家和軍隊網絡安全的自主可控。
2、提升架構設計能力 促進體系結構融合
架構是構建大型信息化系統及系統之系統和復雜組織體的規范化設計方法論和系列化支撐工具。架構不統一,復雜系統難建立,軍民融合難深化。當前,“民參軍”領域,人們比較關注民企拿項目,較少考慮提高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架構設計能力和對國防及軍隊需求的持續服務支撐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應把提高民企的架構設計能力和綜合集成能力作為更好推進“民參軍”關鍵舉措。
沒有標準化就沒有信息化,沒有標準上軍民融合就沒有網信的軍民融合。網信軍民融合在補足技術短板同時,要做長軍民通用性強、資源上軍民互補性強的長板。進一步促進軍用標準與國家標準的融合對接,建立開放兼容、有機銜接、軍用民用標準互補、軍民融合的標準體系,最終實現跨軍地、跨部門、跨領域的“數同元”(元數據)、“網同語”(網絡通用語言),實現信息時代的“書同文、車同軌”。
信息基礎設施是網信軍民融合的重要基礎,也是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大通道”。合建共用基礎傳輸網絡、無線和移動網絡、天基信息系統,最大限度將國防信息基礎設施融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之中。
數據和信息資源是信息時代經濟建設的“石油”,是信息化戰爭的“彈藥”,擴大軍民之間的信息交換和共享渠道是打破二元分離結構、促進“民參軍”和“軍轉民”及軍民協同創新的重要前提。要認真貫徹落實習主席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對“強化開放共享觀念,堅決打破封閉壟斷”的要求,在軍地之間建立順暢高效的信息融合共享渠道。
網絡安全關乎社會穩定和國家利益,事關戰時戰爭勝負。對網絡安全,要積極轉變思維,不能靠“捂著蓋著”消極保平安,敢于到“有毒帶菌”的環境中提升自我免疫力和主動抵抗攻擊能力,否則表面上保證了平時安全,本質上難以保證戰時安全,將給未來戰爭帶來重大隱患。
近期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讓人才“身價”凸顯。人才競爭不僅局限在地域,也體現在更廣闊的行業。就網信領域而言,培養一大批既掌握先進網信科技,又了解軍事需求的人才是網信軍民融合根本所在。軍地常態化人才培訓、軍地人才交流機制、軍地共同組織網信人力資源開發、建立國家網絡安全應急力量體系等等,都是讓“千里馬競相奔騰”的有效選項。
當前,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對軍民融合相關法規進行集中清理,網信領域應結合實際做好本領域軍民融合法規建設,全面提升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無論是上下位法規之間的縱向銜接、部門法規之間的橫向協調,還是統籌軍地之間法規的監督執行,抑或考慮以開放姿態參與國際法規制定,深化網信這一重點領域和前沿領域的軍民融合都大有文章可做。
作者:中央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信息化建設政策法規研究中心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