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09:47:00
來源:光明日報
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是對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體系的優化重塑,旨在大幅提升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新興領域競爭、軍事戰略威懾、動員應急、國際規則主導等戰略能力,進而實現國家發展與安全統籌謀劃、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整體推進、經濟力量和國防力量一體運用。這種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生成,將有助于在國際戰略博弈中獲得更多戰略主動和更大戰略利益,有效應對和化解可能面臨的國內和國際風險,為民族復興提供有力支撐。而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途徑。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統籌推進,必須借力軍民融合。在傳統格局下,軍地各種單項力量看似很強大,但通常卻因缺乏有效融合,很難提升綜合對抗能力。只有推動軍民深度融合,實現軍民兩大體系需求統合、資源聚合、能力融合,才能將各種相互關聯的軍民力量和資源集成為軍民一體、活力倍增的國家總體對抗博弈能力。在此背景下,統籌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國防體系建設,成為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內在要求。推動軍民深度融合,將助力兩大建設規劃統籌、發展同步、資源配置均衡、要素有效互動、政策制度兼容、組織實施統一。
軍民科技的協同創新,必須借重軍民融合。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國防體系的戰略支撐。縱觀世界創新型國家發展,從國家戰略層面建立軍民一體的國家創新體系和能力是普遍做法。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關鍵階段。大幅提升國家創新力,必須打破軍民分割,實現軍民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激活軍民協同創新的巨大潛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是一場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再生的革命。要贏得這場革命,必須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國家發展實力向國家博弈對抗能力的轉化,必須借助軍民融合。信息化時代戰爭的對抗形態,不只是軍事體系之間的對抗,而集中表現為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從軍事體系對抗到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深刻反映了由機械化戰爭到信息化戰爭對抗形態的變化,也對國防體系建設發展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既是適應這種對抗形態變化的必然選擇,又是實現國家發展實力向國家博弈對抗能力轉化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見,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其核心要義是軍民一體化,成敗關鍵在于軍民能否深度融合。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要在以下方面著力。
加強戰略引領。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必須增強戰略意識,軍地雙方各部門、各行業,必須超越自身利益束縛,勠力同心,加快推動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有機對接。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防軍隊建設規劃制定中,要軍民合力制定出務實管用的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并在這一規劃引領下,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落到實處,確保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行穩致遠。
加強改革創新。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關鍵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強改革創新,就是要求加快推進保障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形成的體制機制重構重塑。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意志,更要有敢闖敢試敢擔當的決心和勇氣,要通過廣泛的調研和改革試點,廣泛征求軍地各方的意見建議,力爭達成推進改革的共識,形成推進改革的合力,使改革蹄疾步穩向前邁進。同時要加強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重構重塑模式創新。廣泛借鑒國際有益經驗,針對我國實際,結合不同行業人才、資金、技術、產品等方面的特點,在探索試驗中力爭找到最佳方式和途徑。
加強軍地協同。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歸根結底要靠軍地雙方協同推進。必須以軍民深度融合為導向,建立健全助推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形成的軍地協同機制。比如,從軍民融合年度規劃、五年規劃的制定,到軍民融合相關重大項目的落地生根,再到軍民融合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軍民融合信息平臺的搭建等,都要建立健全軍地雙方協同合作推進機制。當前,建立軍地協同機制,重點是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成立為契機,盡快把軍地各級與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相對接的機構建立起來。軍地各級主要領導要負總責,各機構要有專人負責相關事項的對接,一級接一級,壓茬推進,確保政令暢通。
加強任務落實。構建國家一體化戰略體系和能力,最終要靠一件件任務落實。要依據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不同環節的特點,制定相應的任務落實規劃,明確相應的任務落實責任主體和效果跟蹤評估主體,建立健全任務落實的獎懲激勵機制。每一年度結束時,或每個大項任務結束時,都要進行總結表彰,激勵軍地各級人人愿做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推動者、構建國家一體化戰略體系和能力的積極參與者。
(作者:張軍果,系國防大學軍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