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表明,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已使廉價且易于操作的無人機在全球快速擴散,其對國家安全和戰場態勢的巨大影響值得所有國家高度重視,美軍也不例外。早在2010年代中期,這個問題就引起了美軍的重視。美國防部、各軍種及下屬機構也開始研發各自不同類型的反無人機策略和系統。特別是2019年12月,美國防部長還指定陸軍部長為國防部反小型無人機執行代理,并設立聯合反小型無人機系統辦公室(JCO),統籌推進美軍反小型無人機能力建設。
基本情況
2020年2月,美國陸軍部長宣布聯合反小型無人機系統辦公室(JCO)正式成立,并任命陸軍G-3/5/7的一名二星將官擔任JCO主任,同時明確其裝備和采辦工作由陸軍快速能力和關鍵技術辦公室(RCCTO)負責。JCO的主要職責是領導、協調和指導美軍反小型無人機(第1、2、3類無人機,主要特征為空機重量不超過15千克或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25千克)相關活動,包括篩選、投資和測試反無人機系統方案,提出聯合解決方案和裝備采購建議,制定作戰理論、原則和條令,并組織培訓、訓練、考核和物資保障,全面提升美軍應對當前和未來小型無人機威脅的能力。
為更好地履行職能,JCO內設“高級軍官指導委員會”(General Officer Steering Committee),委員會成員包括各軍種指派的代表,以及根據《國防部指令》(DoDD)指定的其他部門和辦公室的代表。下設多個工作組,分別由O-6級軍官或GS-15級文職人員擔任組長,成員包括軍種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代表,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其具體人員規模。工作組的職責涵蓋應對當前和新興威脅、明確裝備需求、研究政策問題、推進科技與研發,以及制定條令和訓練計劃。JCO將通過與各利益相關方的密切協調,共同推動反小型無人機能力建設的全面發展。
主要工作
優化反小型無人機能力發展規劃
早期,美國防部和各軍種分別在反小型無人機領域投資了多個項目,但因缺乏統一管理,各自為政,造成一些重復投資,且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缺乏通用性,效能低下。JCO成立后,根據所擔負職責,與作戰司令部和負責采辦和保障的國防部副部長辦公室協調,對美軍正在開發的或已經開發出的反無人機系統進行評估,并對后續投資提出建議,成效顯著。
2020年5月,美國防部長接受JCO建議,將國防部批準研發的28個反小型無人機系統縮減至7個,具體為:陸軍的“固定點-低慢小”無人機綜合打擊系統(FS-LIDS)、空軍的忍者(否定簡易非國家聯合空中力量,NINJA)、海軍的反遙控模式飛機集成防空網絡(CORIAN)、海軍陸戰隊的輕型機動防空綜合系統(L-MADIS)、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捕鷹籠(Bal Chatri)、以及無人機克星者(Dronebuster)和智能射手(Smart Shooter)兩款商用現貨產品。同時國防部還接受JCO建議,使用了3個性能優異的反小型無人機指揮與控制系統,分別是:前沿地區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FAAD C2)、多環境作戰域無人系統應用指揮與控制系統和防空系統集成者系統。
2023年10月,在JCO的指導下,陸軍第82空降師和第1騎兵師配備了反無人機裝備,并開始在各個排部署手持式和電子戰反無人機系統。2024年2月,雷聲公司獲得陸軍合同,生產600架“郊狼”(Coyote)2C無人機攔截器。與該攔截器配套的反無人機指揮和控制系統正是JCO建議國防部采用的前沿地區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陸軍還計劃在2025至2029財年采購超過6000架“郊狼”反無人機攔截器。這些反小型無人機系統的規模化裝備,將大幅增強陸軍的反小型無人機能力。
組織反無人機能力評估與行業演示
截至目前,JCO先后在尤馬試驗場舉辦了五次反小型無人機系統行業演示活動,并通過活動對從優選出的供應商提供的反無人機系統進行作戰評估,為美軍的相關選型提供建議和支持。
2021年4月,JCO舉辦首次行業演示活動,重點對反小型無人機系統在擁擠空域或城市地區上空應對1類和2類小型無人機的能力進行了評估。最后,JCO從30家供應商中選出3家參加了該項演示。這3家公司及其產品分別為:波音麾下極光飛行科學公司的模塊化無人機攔截設備(MIDAS)、ELTA北美公司的鋼絲網纏式全自主反無人機系統、以色列XTEND公司的可穿戴、移動、輕量級網式智能硬殺傷反無人機系統SKYLORD GRIFFON。演示結束后,JCO將演示過程中獲取的數據資料以及資金需求情況移交給空軍,為空軍在2022年簽署相關合同提供了建議參考。
2021年9月,JCO舉辦第二次行業演示活動,重點關注地面和手持式反無人機系統。靈活部隊(Flex Force)、智能射手(Smart Shooter)和諾斯羅普·格魯曼3家公司各自展示了其用于擊落來襲無人機的反小型無人機系統,無人機盾牌公司和IXI公司則展示了旨在干擾無人機飛行的電子戰系統。演示結束后,JCO進行了數據分析工作,協助軍方在2022年完成相關合同簽訂。
2022年4月,JCO舉辦了第三次行業演示活動,重點關注空基和陸基微波反無人機系統。JCO選擇Epirus公司的“列奧尼達斯”(Leonidas)、萊昂納多DRS公司的“矢量逆發生器”和雷聲公司的微波反無人機系統進行了演示。JCO還對安杜里爾工業公司(Anduril)、黑睿公司(Black Sage)、CACI公司、科學應用國際公司(SAIC)和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等5家公司的反小型無人機系統的探測、識別、跟蹤和對抗組件進行了單獨測試,并在“前沿陣地”場景下綜合測試了各公司產品的協同即服務(CaaS)能力。2022年11月,在JCO的支持下,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的“無人機穹頂”(DRONE DOME)系統成為美軍反無人機系統的解決方案之一。“無人機穹頂”可部署于機場,用于探測、對抗和攔截無人機。
2023年6月,JCO進行了第四次行業演示活動,重點對5家公司的產品應對第3類單向攻擊無人機的能力進行了演示評估。這5家公司及產品分別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移動射頻集成無人機抑制器(MORFIUS)高功率微波系統、泰雷茲公司的輕型多用途導彈(LMM)和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APKWS)、不變量(Invariant)公司和MSI防務公司以及SAIC公司不同配置規格的APKWS。此次演示使用的第3類無人機比之前演示使用的無人機飛得更高更快,它們以不同的飛行速度和高度接近防御區域,打擊距離明顯大于之前演示的打擊距離,使演示目標設定更具實戰性和挑戰性。
2024年6月,JCO舉行了第五次行業演示活動,重點演示了反50架以上規模旋翼、固定翼和噴氣式三種及其組合無人機集群能力。這次演習共有9家供應商參加,演示方案多達12份。參演供應商產品的探測、跟蹤、識別和消除威脅的方法、機制各不相同,有采用傳統彈炮的,也有采用高功率微波和電子戰系統的,也有采用動能與非動能攔截相結合的。此次演示是迄今為止美國規模最大的反小型無人機群場景,為后續美軍反無人機群能力建設奠定了基礎。
建立美軍首個專業反無人機學院
反小型無人機作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合適的裝備,更離不開訓練有素、高水平的指揮和作戰人員。JCO從2020年起就著手開展人員培訓工作,開始籌建反無人機學院,確立新的反小型無人機教學計劃,發展分層教育體系。2023年10月,JCO在俄克拉荷馬州西爾堡(Fort Sill)籌建的美軍首個反無人機學院迎來了來自聯合部隊的首批學員。該學院對首批學員進行了反小型無人機系統安裝操作、作戰運用方面的培訓。陸軍計劃從2023年10月起每年訓練1000名左右士兵。教學類型分三種:一是為部隊培訓反無人機系統操作員,使其能夠做到發現和識別無人機威脅,并運用合適的策略和程序報告無人機威脅、使用反小型無人機動能/非動能裝備和防空聯合武器消除無人機威脅;二是為作戰規劃人員提供培訓課程,使其能夠運用獲得的反小型無人機行動經驗,制定合理的行動規劃并合理使用裝備來識別、拒止和緩解無人機威脅;三是針對設施保護指揮官和部隊調度設計人員教授聯合設施保護課程,使其能熟練地將反小型無人機系統集成到要害部位和設施保護方案之中,并就針對無人機威脅的安全執行流程和要求向指揮官提供合理化建議。
為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JCO還十分注重反無人機學院的硬件設施建設。2024年2月,JCO向該學院提供了一批反小型無人機系統,具體包括:固定/半固定系統、車載/移動系統、拆卸式/手持式系統、指揮與控制系統等全系列成套裝備。參加培訓人員通過兩天課堂培訓和一天實裝訓練,能夠熟悉并掌握反無小型人機武器系統探測、識別、干擾和反制各種小型無人機及蜂群的基本知識。
反無人機學院的成立,改變了美軍之前反無人機訓練分散、缺乏無人機攻防訓練標準的局面,使美軍反無人機訓練向集中化、標準化邁出了重要一步,大幅提高了人員培訓效果。
取得成效
完善反小型無人機篩選機制,提升能力建設效率
JCO成立后,與各軍種和機構密切合作,根據戰場上各種小型無人機威脅情況和反小型無人機系統供應商開發能力,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形成了一套基本成型的反小型無人機方案篩選流程。首先,發布反小型無人機系統裝備需求,向業界尋求反小型無機系統方案,方案涵蓋從廉價的手持設備到低殺傷力的攔截器,從硬殺傷的動能武器再到軟殺傷的高功率微波能力等,每次發布的裝備需求有所側重;然后對承包商提供的反小型無人機概念和方案進行評估,評估基于多種標準,例如價格、部署時間表和功能有效性等;再從中選出一批反小型無人機系統進行行業演示評估,最后將相關數據連同資金需求提交給各軍種,供其考慮、選擇可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這種方式極大地加速了美軍反無人機能力的發展。
制定反無人機系統建設規范,加速制度化發展進程
反小型無人機系統和能力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戰略和規范支持。在JCO成立之前,該方面大部分處于空白狀態。JCO成立后,通過對相關裝備和項目的測試評估,以及當前和未來反小型無人機功能參數的研究,最終形成了美軍通用的反小型無人機建設和測試標準以及操作規范。2021年1月,美國防部發布了首份由JCO起草的《反小型無人機系統戰略》報告,該報告旨在構建美軍反小型無人機體系,整合并同步美國的反小型無人機系統工作,提出美軍反無人機領域的戰略方針及未來工作途徑。2023年8月,美陸軍部司令部發布的《陸軍技術出版物(ATP)3-01.81反無人飛機系統技術》,就吸收了JCO反無人機培訓的部分內容。這些規則的制定和完善,為應對美國本土、東道國和應急地點的小型無人機威脅提供了基本框架,為美軍反小型無人機能力發展制度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統一反無人機系統作戰理論,強化實戰應用指導
通過多年來工作實踐,JCO既繼承了美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的多層防空概念,又對反小型無人機系統的發展形成了更具創新性的認識,促使美軍形成比較統一的反小型無人機能力運用理論。JCO認識到,不存在一個能夠應對所有小型無人機威脅的萬能組合,須充分利用各種傳感器和效應器獨特的優點,采用整體方法、多層次的系統來解決小型無人機威脅問題。其理論要點包括:主動雷達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探測小型無人機威脅;被動式射頻傳感器可使作戰人員處于隱蔽狀態,但無法檢測預編程的、不與其后方操作員通信的無人機;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不應過分追求傳感器和效應器的作用距離,應充分考慮利用輕巧性和靈活性在機動中打擊無人機;固定式反無人機系統須采用先進的雷達和光電探測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識別無人機的類型、位置、高度、速度等參數,利用各種手段對多架無人機同時監控和精準攔截;動能效應器可更可靠地硬摧毀各種無人機威脅,尤其是更大、更快的無人機威脅;非動能效應器可以更小的二次傷害、更有效地對付大規模無人機集群;應根據作戰需求權衡,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和效應器。
結束語
JCO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其工作職責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工作,為美軍反小型無人機能力建設協調、標準制訂、制度完善以及人員培訓系統等工作奠定了基本框架。未來隨著美軍作戰需求的變化和作戰重心的轉移,反無人機作戰的內容和形式也將發生變化,JCO的職責也可能會做相應調整,但JCO為美軍反小型無人機能力發展打下的基礎,將對美軍未來相關能力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